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正畸聯合口腔修復先天性缺牙效果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7年5月~2019年5月間我院口腔科接收的13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設為研究觀察對象,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聯合組(n=65)以及對照組(n=65)。對照組采取口腔修復治療,聯合組采取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對比兩組臨床實際療效。結果: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96.92%)要明顯高于對照組(86.15%)更高(χ2=4.886,P=0.027)。經過治療,聯合組咀嚼功能評分要高于對照組(t=6.885,P=0.000)。聯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62%)較對照組(16.92%)更低(χ2=5.123,P=0.024)。結論: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臨床效果較優,能夠進一步改善患者咀嚼功能,不良反應較少,值得推廣。
關鍵詞:正畸;口腔修復;先天性缺牙
先天性缺牙主要是指人體牙胚發育異常導致牙齒數目減少,包括中切牙、前磨牙、側切牙以及第二磨牙缺失,缺牙數目為1顆至多顆,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牙列缺失,其口腔功能會受到嚴重限制。同時先天性缺牙會造成咬合關系紊亂,影響患者正常進食,并影響其面部美觀。目前臨床治療先天性缺牙以口腔修復為主,但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僅采取口腔修復治療效果欠佳[1],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我院對65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以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所選患者均符合先天性缺牙診斷標準[2],符合口腔修復以及口腔正畸指征,年齡均超過18歲,患者自愿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口腔疾病者;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者;資料缺失者;依從性較差,無法配合者。將2017年5月~2019年5月間我院口腔科接收的13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兩組,即對照組(n=65)以及聯合組(n=65)。對照組中男35例,女30例,年齡為19~55歲,平均(31.95±4.32)歲,缺牙數為1~7顆,平均(3.23±1.21)顆;聯合組中男36例,女29例,年齡為18~57歲,平均(32.21±4.42)歲,缺牙數為1~8顆,平均(3.34±1.25)顆。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缺牙數等基本資料上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口腔修復治療,術前通過X線片充分掌握患者缺牙位置、數量等,進行口腔清潔,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干預計劃。根據患者缺牙情況制備牙齒修復體,先制作臨時冠橋,借助臨時冠橋保護基牙。確認義齒種植位置、間隙后,進行佩戴,并檢查與牙冠邊緣密合度,進行適當調整。口腔修復完成后,采取適當抗生素抗感染。聯合組在上述基礎上采取正畸治療,對患者上頜牙、下頜牙進行X線拍攝,確認牙齒整齊情況,明確面形、牙弓、錯位以及缺損情況。結合患者面部形狀以及五官比例進行充分分析,在盡可能滿足患者意愿的前提下,為其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對乳牙、牙冠、牙根等進行正確清理,并采取冠橋保護基牙。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采取固定矯治器對牙齒錯位、傾斜以及移位等進行有效矯正,然后再對患者進行口腔修復。對義齒與牙冠的密合度以及義齒是否會與鄰近牙齒產生沖突作用密切觀察,及時作出調整。治療結束后,向患者講解相關注意事項,讓患者定期復診。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牙齒咬合能力以及咀嚼能力較優,排列整齊,較為美觀,說話時口齒清晰;有效:牙齒咬合能力以及咀嚼能力基本良好,排列較為整齊,說話時語言表達基本正常;無效:存在難以咬合、咀嚼的情況,說話時口齒不清,與預期目標偏離較大[3]。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通過院內自制問卷對患者咀嚼功能進行調查,涉及咀嚼食物情況、咀嚼時是否存在異常、進食食物類型、消化功能影響、咀嚼穩固度等項目,共計50分,問卷評分愈高表明咀嚼功能愈優。另外,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1.0對此次研究涉及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數資料應用t檢驗,P<0.05表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聯合組總有效率(96.92%)要明顯高于照組(86.15%)(χ2=4.886,P=0.027),如下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咀嚼功能對比
治療前,聯合組咀嚼功能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性(t=0.324,P=0.746);經過治療,聯合組咀嚼功能評分要高于對照組(t=6.885,P=0.000),如下表2所示。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
聯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62%)較對照組(16.92%)更低(χ2=5.123,P=0.024),如下表3所示。
3討論
牙胚發育不全是導致先天性缺牙的主要原因。臨床治療先天性缺牙以口腔修復為主,適宜年齡為10~14歲,持續時間約為12~24個月。但很多患者在適宜年齡并未重視自身病情,未能及時進行治療,后期治療實際效果會受到限制。本次研究當中,聯合組采取了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結果表明聯合組整體療效要優于對照組(P<0.05),聯合組咀嚼功能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且聯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較對照組更低(P<0.05),與其他報道結果一致[4-5]。通過口腔修復能夠對上頜、下頜紊亂進行修正,并針對牙周病進行治療。結合患者生理特征,制作針對性的人工修復體進行矯正[6]。在正畸治療過程中利用矯正裝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牙齒及骨骼協調性,并調整上下頜位置,可改善頜骨與牙齒間的異常,達到矯正畸形、美化外觀的目的[7]。正畸治療有利于調節牙間隙以及牙列整齊度,從而獲得更為適宜的口腔環境,為義齒種植奠定良好基礎,為口腔修復創造條件[8]。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可產生協同作用,能夠最大程度上改善牙齒錯位、移位、缺損等問題,有利于提升牙齒咀嚼能力、咬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9]。基于患者主觀意愿以及面部實際情況,能夠制定最優治療方案,得到治療預期,使患者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能夠發揮協同作用,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在改善患者癥狀的同時,也能美化外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姜克輝.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0,32(05):76-77.
[2]溫惠慧,支旺,孔維欽.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效果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05):62+65.
[3]范益丹.先天性缺牙患者實施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20,7(02):170+172.
[4]彭震雯,房倩華.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9,9(18):13-16.
[5]許振峰.口腔正畸聯合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效果及對咀嚼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9,39(09):60-62.
[6]王強.臨床上應用正畸方法聯合口腔修復科治療先天性缺牙的療效[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7):39-40.
[7]袁慧芳.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臨床價值[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16):94-95.
[8]王林.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21):48-49.
[9]徐庚池,李美靜.先天性缺牙患者中口腔正畸修復聯合修復治療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14):72-73.
作者:關則任 李淑婷 梁國健 單位:陽江市人民醫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