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口腔固定修復應用放射直視影像臨床效果觀察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分析放射直視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分層抽樣法選擇口腔固定修復患者78例,用均等雙盲劃分法分為兩組,每組39例。對照組術前進行傳統X線檢查,觀察組術前進行放射直視影像檢查。觀察兩組治療滿意率和不良情況發生率。結果:觀察組的治療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牙髓發炎、穿髓及根折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口腔固定修復中應用放射直視影像能提升患者治療滿意率,減少治療后出現不良情況,確保修復效果理想。
關鍵詞:放射直視影像;牙髓;口腔固定修復;治療滿意率
近年來,數字成像系統(RVG)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特別是在口腔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放射直視成像屬于X線直視下的攝影放射,是一種數字化成像技術,可有效彌補傳統X線檢查的缺陷,將檢查圖像轉變成數字圖像,無需使用底片,同時放射期間投射量僅占傳統技術的1/5,為后期圖像處理打下良好基礎[1]。研究發現[2],在口腔修復固定過程中采取放射直視影像可對根管填充物選擇起到一定指導作用,測量出根管填充所需長度,進而確保獲取理想修復效果,最大程度減少并發癥出現。本文分析了放射直視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復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分層抽樣法選擇2018年1月—2018年12月固定修復患者78例(152顆患牙),用均等雙盲劃分法分為對照組39例(74顆患牙)和觀察組39例(78顆患牙)。對照組術前進行傳統X線檢查,觀察組術前進行放射直視影像檢查。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34.50±4.15)歲;前牙40例,后牙34例。觀察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34.68±4.08)歲;前牙42例,后牙3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術前采用牙科X射線膠片掃描儀DS730(寧波藍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檢查。觀察組采用牙科REX-5.06數字化X線機(法國TROPH)平行投照,對擬行牙齒修復的患者應先開展術前投照,同時科學分析得到的RVG圖像。先測量擬行烤瓷全冠修復活髓牙的牙髓腔的厚度,與切割后牙齒厚度對比,進而更好預測出制備牙體過程中穿髓癥狀的發生風險。對擬行樁核冠修復牙齒經根管治療者,在此之后采取G鉆或成品樁配套根管預備鉆進行樁間隙預備,分別測量出根管長度、角度、牙頸部和根尖、根中1/3的根管直徑,結合測量數據選取適宜預備器械與樁設計。當檢測獲取的RVG圖像不理想時,應通過軟件局部放大處理,采取反轉、轉換對比度以及偽彩色處理等手段增強影像邊緣,以確保檢測數據精準性。操作均由兩名具備豐富臨床檢驗的高資歷醫師進行,最終結果選取兩名醫師獲取數據的平均值。
1.3觀察指標
治療滿意率:治療后3個月對兩組進行隨訪,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失訪現象,治療滿意率由患者自主評價,包含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三個項目,統計總滿意率。總滿意率=(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不良情況:包含牙髓發炎以及穿髓等;根折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系統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珔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對照組發生牙髓炎4例,穿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2.82%。觀察組未發生牙髓炎和穿髓。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698,P<0.05)。
2.3兩組根折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出現根折4例(10.26%),觀察組未發生根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815,P<0.05)。
3討論
在口腔固定修復的過程中,常規牙片、曲面斷層片易受到制作過程中圖像分辨率等因素影響,視覺系統方面有一定局限性,給整體攝像效果帶來不利影響。采取的膠片若出現變性和失真等情況,會對放射性系統數據分析效果產生直接影響,造成數據誤差的出現。放射直視影像能妥善解決該項問題,彌補以往攝像中的缺陷,和傳統X線檢查相比操作更簡單,能減少曝光時間,提升口腔固定修復療效[3]。宋更生[4]對80例口腔固定修復患者進行研究,對照組術前予以X線檢查,實驗組通過放射直視影像檢查,結果發現,實驗組治療滿意率為97.50%,比對照組的85.00%更高,牙髓發炎及穿髓、根折發生率比對照組更低。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滿意率94.87%,高于對照組的82.05%,牙髓發炎及穿髓、根折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放射直視影像可提升患者的治療滿意率,減少不良反應和治療后根折的出現。分析原因可能是:術前RVG檢查能充分掌握牙冠各部位離牙髓腔的厚度,進而防止術中出現穿髓;給全冠修復體類型開展相應牙體預備時,應做好穿髓有關評估工作,經RVG檢查可有效、直觀了解患者口腔情況,與患者交流溝通,制訂個體化、最優治療方案,減少不良情況出現,提高滿意率。
參考文獻:
[1]白仲升.放射直視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復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2):105-106.
[2]楊艷君.放射直視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復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15(10):1463-1464.
[3]顧春明,黎珍容,侯萍,等.放射直視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復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5):58-59.
[4]宋更生.分析放射直視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復中的臨床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2):149-150.
作者:武俊婷 單位:太原市恒倫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