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口腔修復中瓷貼面及烤瓷技術的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要]目的目的:分析口腔修復中三種瓷貼面及烤瓷全冠技術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修復患者150例并隨機分為甲組(50例,E-max鑄瓷系統制作貼面)、乙組(50例,IPS-EMPRESSSII鑄瓷系統制作貼面)、丙組(50例,烤瓷全冠組),比較三組臨床療效、并發癥、患者滿意度。結果:甲組、乙組、丙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是96.00%、94.00%、70.00%,甲組、乙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丙組(P<0.05);甲組、乙組、丙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是4.00%、6.00%、20.00%;甲組、乙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丙組(P<0.05);甲組、乙組、丙組滿意度分別是94.00%、92.00%、70.00%,甲組、乙組滿意度顯著高于丙組(P<0.05)。結論:瓷貼面應用于口腔修復中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牙齒美觀度,效果顯著,值得借鑒。
[[關鍵詞]口腔修復;瓷貼面;烤瓷全冠技術;療效;并發癥;滿意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修復患者150例,并隨機分為甲組、乙組、丙組各50例。其中甲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22~46(34.62±3.15)歲,病程1~7(4.02±1.26)年;疾病類型:牙列缺失15例、牙列缺損17例、牙體缺損18例。乙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4~45(34.76±3.21)歲,病程2~7(4.09±1.21)年;疾病類型:牙列缺失16例、牙列缺損15例、牙體缺損19例。丙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4~45(34.57±3.04)歲,病程2~6(4.07±1.14)年;疾病類型:牙列缺失16例、牙列缺損17例、牙體缺損17例。三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8周歲以上者;②簽字知情同意書;③意識清醒、精神正常者。1.2.2排除標準①合并呼吸/心力衰竭、精神疾病者;②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③研究前接受過相關修復治療者;④臨床資料不完整者;⑤合并其他口腔疾病者;⑥合并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疾病者;⑦電解質、水代謝紊亂者;⑧存在智力障礙、抑郁癥、精神疾病者;⑨患者、家屬不同意本研究者;⑩合并重大感染者。
1.3方法
1.3.1甲組
將唇側表面牙體磨除0.2~0.8mm,邊緣置于接觸點的唇部,預備上前牙的切緣為開窗型,預備下前牙緣為包繞型,預后成型之后排齦,采用硅橡膠取印模后灌注模型,酸蝕處理牙體,采用37%磷酸酸蝕凝膠涂抹,30s后清潔、吹干,采用超聲波清洗瓷貼面噴砂,以5%氫氟酸對瓷貼面粘結面腐蝕1min,清潔、吹干,將硅烷偶聯劑涂抹其表面,對等混合處理劑B液以及處理劑IIA液,黏合牙本質,涂抹在瓷貼面以及牙面30s,調和帕娜碧亞膏體,涂抹在瓷貼面以及牙體唇面的粘結面,將瓷貼面置于患者牙唇面的上就位,校正將多余的樹脂去除。
1.3.2乙組
采用IPS-EMPRESSSII鑄瓷系統制作貼面:先用5%氫氟酸進行酸蝕,根據貼面粘結樹脂套裝說明書粘貼,粘貼過程中應確保嚴格隔濕,粘貼之后將多余的粘貼劑去除,調整咬合情況,最后采用碳酸硅鉆對邊緣進行修整,進行拋光處理,結束操作。
1.3.3丙組
采用烤瓷全冠:根據常規烤瓷冠制備牙體技術制備所需要的牙體,以硅橡膠對牙齒進行準確取模,取模操作完成之后比色,根據模型加工制作金屬烤瓷,試戴7天,試戴合適后即可用粘固粉將金屬烤瓷冠固定。
1.4觀察指標
1.4.1療效標準
[3]顯效:修復體無脫落、折裂、裂紋等現象,修復體相對于鄰牙,半透明與顏色一致,邊緣完整,無充血、水腫、間隙等癥狀發生;有效:修復體有輕微脫落、折裂、裂紋等現象,修復體與鄰牙基本保持一致,邊緣間隙較小,可將探針插入,但沒有形成牙周袋;無效:修復體出現脫落、折裂、裂紋等現象,修復體與鄰牙相差較大,邊緣出現充血、水腫、間隙等癥狀。
1.4.2并發癥
統計患者治療期間食物嵌頓、疼痛、修復體異常等的發生情況。①疼痛評價標準:修復體被固定于病灶之上,牙周、基牙、牙根等部位出現放射痛、神經痛、脹痛等。②食物嵌頓評價標準:組織與修復體之間,旁邊基牙與修復體之間出現空隙,食物嵌頓在其中。③修復體異常評價標準:修復體出現破損、脫落以及松動等[4]。
1.4.3滿意度
采用科室自制問卷調查表以百分制評估滿意度,分值≥80分為非常滿意,60≤分值<79分為基本滿意,分值≤59分為不滿意。
1.5統計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xˉ±s)表示,多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先采用F/Welch檢驗和SNK或DunnettT3檢驗;無序計數資料多組構成比和百分率比較,以頻數(f)、構成比(P)表示,采用Pearsonχ2檢驗,組間兩兩比較采用分割χ2檢驗;均由SPSS25.0進行統計。兩樣本等級資料比較,采用Ridit檢驗,結果以平均Ridit值(Rˉ)表示;由DPS7.05進行統計。α=0.05。
2結果
2.1臨床療效
甲組、乙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乙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并發癥
甲組、乙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乙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滿意度
甲組、乙組滿意度顯著高于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乙組滿意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口腔疾病往往不易被察覺,是漸發性的,一般發展至后期才進行干預治療。口腔疾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咀嚼的有效率,增加了胃腸道負荷,對患者生理、心理均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5-6]。口腔修復技術所用到的器械具有生理適應性,對牙齒缺失、缺損情況具有修復作用,最大限度恢復牙冠、牙根功能,可切實提升患者生活質量[3]。本研究顯示:甲組、乙組總有效率、滿意度顯著高于丙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丙組,說明E-max鑄瓷系統制作貼面、IPS-EMPRESSSII鑄瓷系統制作貼面在口腔修復中具備有效性、安全性,可作為口腔功能缺失患者理想的修復方法。分析原因如下:①E-max鑄瓷系統制作貼面、IPS-EMPRESSSII鑄瓷系統制作貼面的固定性較強,修復體不會受到咀嚼的影響而出現松動,患者咀嚼功能、生理協調性相對較高,基牙邊緣的密合程度較高,患者舒適度較高;②瓷貼面修復無明顯創傷性,且對患者壓槽刺激較小,患者易于接受,且無明顯并發癥,有助于及早恢復患者咀嚼功能;③E-max鑄瓷系統制作貼面、IPS-EM-PRESSSII鑄瓷系統制作貼面與旁邊牙齒的接觸性較好,表面整潔、光滑,不容易黏著菌斑,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及物理性,臨床適用價值較高;④E-max鑄瓷系統制作貼面、IPS-EMPRESSSII鑄瓷系統制作貼面可最大限度保留牙體組織,經過修復后患者殘根及殘冠得以保留,可密切接觸牙根管,受力均勻,協調了患者咀嚼功能、發音功能,提升了患者生活質量。結合實踐經驗認為,要想提升口腔修復效果,減少并發癥,降低復發率,應注意如下事項:①保持口腔衛生清潔、干凈,飯后均漱口,注意清潔修復體及其他牙齒;②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口腔保健意識,告知其切勿使用硬度較大、刺激性較強的食物,防止修復體松動;③告知患者良好依從性、配合度對于改善病情的重要性,促使其科學、合理用藥,提高遵醫行為;④定期到醫院復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早治療。綜上所述,口腔功能缺失患者在口腔修復中采用E-max鑄瓷系統、IPS-EMPRESSSII鑄瓷系統制作貼面修復,可取得顯著的修復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贏得患者高度認可與贊同,明顯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安全有效,值得臨床信賴并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孔燕.探討不同類型的瓷貼面以及烤瓷全冠在口腔美容修復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9):156-157.
[2]杜岳勝.根管治療后牙體修復研究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7):8-10.
[3]劉寧星.全瓷牙用于前牙美容修復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8(18):50-51.
[4]李兗,鐘林曉.不同修復技術在口腔美容中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9):36-37.
作者:劉彬 單位:寧德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