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養老機構照護組團護理員生活空間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護理員的工作起居環境對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服務效率和運營難度有著重大影響。然而在多數養老機構中,護理員長期與老人混居一室的現象普遍存在,生活條件簡陋、私密性差,同時混居狀態易形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內外向傳播,因此護理員的生活和工作空間問題亟待引起重視并加以解決。以養老機構的照護組團為調查對象,從護理員視角出發,分析其工作內容和生活空間需求,提出養老機構照護組團中護理員生活空間的初步改造建議。
關鍵詞:養老機構;照護組團;生活空間;照護單元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養老機構照護組團中的護理員生活空間。照護組團指養老機構中由若干老人居室和輔助用房構成的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1]。然而,目前我國多數機構的照護組團并未妥善設置護理員居室,尤其在介護組團中,護理員長期與老人混居一室,陪護失能、失智老人的現象長期存在。護理員生活質量與老人護理質量存在直接聯系,且對養老機構經營管理影響深遠。截止至2016年10月,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約4063萬人1,按國標2半護理照護比1:10計算,我國護理員需求至少406萬,而我國持證的護理員僅44102人3,缺口達400萬。護理員工作生活環境、薪資待遇將直接影響養老機構的未來發展,而且從人居環境設計角度,空間中的使用者都應是設計者的研究對象,護理員生活空間理應做合理優化。本文以護理員視角,從建筑設計角度出發,通過對四家養老機構中不同類型的照護組團進行實地調查,了解護理員工作流程及內容、生活空間使用情況,分析護理員、老人居室最佳結合方式,并給出空間設計建議。
1調查方法及調查對象概述
本研究以居住空間適老化設計為理論基礎,從實地調查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定點觀察、攝像、訪談、問卷、測繪和親身參與等方式對大連市四家養老機構展開調查,測繪照護組團,記錄護理員、老人對空間的使用需求和建議。所調研的養老機構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照護組團護理員生活空間現狀分析
機構A為公辦大型敬老院,共3層,每層4個照護組團。所調查的半介護組團中有兩間獨立的護理員居室,組團中老人不需要24h陪護,護理工作可在日間完成(圖1)。因此在半介護組團中,護理員居室可設置在老人居室之間,即便分開居住也方便照護(圖2)。機構B為民營中型養老院,共4層,每層1個照護組團(圖3)。所調查的自理組團內無護理員居室或護理員床位,首層有一間醫護辦公室,護理員兩班制。但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和身體機能的下降,B機構也需做適當改造以應對老人未來的介護需求。機構C為民營大型養老院,共5層,每層5個照護組團(圖4)。所調查介護組團中老人護理需求較高,護理員與老人混居在2+1、1+1護理間中,無獨立居室。護理員工作強度大、難度高,心理壓力較大,希望居室內增設備餐空間。機構D為公辦民營大型養老院,共4層,每層1個照護組團(圖5)。所調查介護組團中老人護理需求較高,護理員與老人混居在6+1、4+1、2+1護理間中,無獨立居室。護理員工作強度大、難度高,希望居室內增設備餐空間和基本廚房家電、直飲水。值得注意的是,居住在某個2+1或1+1護理間中的護理員并不只護理本居室內的老人,而是兼顧附近的6~8位老人,而合住居室內的老人更需要夜間護理。機構D中的6+1護理間較特別(圖6),它由兩個一居室合并而成,拆除獨衛以獲得完整的開敞空間,其改造目的在于方便護理員集中護理居室內的6位老人。但這種簡單改造同時會帶來很多問題:1)老人與護理員居住環境隱私性較差,缺乏必要儲物空間,雜物堆放混亂(圖7);2)洗漱不便,空間設計不均致使空間利用率較低;3)缺乏有效隔離。合住固然方便護理老人,但護理員和老人生活相互干擾、空間混亂,私人空間邊界模糊會加重彼此的心理負擔。另一方面,這種合住的狀態會加重老人的被“監視”和“干涉”感,這種心理失衡帶來的傷害并不亞于失去生理上的健康[2]。2.1單元類型與護理效率有些機構自發改造出多人護理間,以集中照顧重度失能老人(臥床),如D機構6+1護理間。這與護理效率相關,因為老人失能程度越高,所需的護理內容越多,對陪護的依賴也就越高。護理員精力有限,大空間護理間可以大幅提高護理效率,但會犧牲居住品質(表2)。因此,在設計老人居室時,設計者需要依照老人對照護的需求和依賴程度,在服務效率和居住品質之間做出權衡取舍。2.2從護理間到照護單元雖然D機構中的6+1護理間存在諸多問題,但它提供了一個實踐雛形——從護理間到照護單元。護理間是現階段多數養老院中介護老人居室的狀態:護理員與老人混居一室,空間狹小局促、私密性差,欠缺儲物空間。照護單元指專為介護老人設計的大空間護理型居室:將普通居室合并后進行單元化設計,拆除多余的衛生間或改為他用,規劃出開敞空間,以提高照護效率、方便護理床進出;同時在單元內優化出護理員居住的獨立空間,在不影響陪護的情況下保障護理員居住私密性。照護單元內的護理員居室與老人居室相互獨立又并不分離,是當前解決介護組團中護理員居住問題的較好解決方案。
3照護單元中護理員生活空間設計建議
由上文調查分析可知,針對介護老人的照護空間宜單元化設計,兼顧居住品質和護理效率,同時優化單元內的功能空間,增加護理員生活空間(圖8)。其中,必備空間為“必須設立空間”,擴展空間為“建議設立空間”。(1)陽臺從訪談結果顯示,對中、重度失能老人而言,長期坐輪椅或臥床會增加貼身衣物的換洗需求,居室內有生活陽臺不但方便晾曬私密衣物,還能成為老人曬太陽和接觸自然的場所。(2)備餐空間現有養老機構較少關注備餐空間,但一些介護老人需要護理員輔食或將食物打碎食用,這要求單元內存在方便、衛生的備餐空間。備餐區可預設直飲水接口、冰箱、微波爐等常用家電,以提高老人居住品質。筆者基于多人護理間的設計[1]和前文的分析總結,對養老機構介護組團內的一居室進行合并單元化設計,并提出幾項應對不同需求的改造建議。當兩個小居室合并為一個照護單元時,可將衛生間做干濕分離處理,即洗面臺置于衛生間外,提高衛生間使用效率。備餐區配置冰箱、微波爐等常用的廚房家電,預留直飲水接口,在方便老人生活的同時,提高飲水安全。備餐區設計吊柜和廚下柜,增加儲藏空間。另一個衛生間可面向單元外,作為組團公共衛生間或公共儲藏間。若單元內老人提出介護需求,可加大儲藏間面寬和進深(600mm),將其改造為護理員居室,同時注意防水和隔音處理,必要時加裝機械通風(圖9~11)。照護單元的改造受原建筑結構限制較多,導致護理員居室呈“黑房間”狀態,但這仍優于混居狀態。護理員居室與老人居室隔墻開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采光、通風方面的不足,且有助于看護老人。如果條件允許,8+2照護單元是更為理想的狀態:護理員休息室連接的兩個照護單元白天連通、夜晚各自獨立,而且兩名護理員可以合作照護、夜間交替值班,降低工作難度(圖12)。
4結語
工作和居住環境是養老機構吸引護理員應聘并穩定工作的因素之一,直接影響護理員的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也影響老人的生活品質和養老機構的行業競爭力,所以護理員居室的設計應逐步受到重視。另一方面,在介護型照護組團中,老人因身體不便活動范圍較小,而護理員活動范圍較大且空間使用頻率更高,因此介護組團和照護單元的空間設計也應優先從護理員角度著手,以方便提高照護服務質量。在新建養老機構照護組團和照護單元的設計之初,應充分重視護理員生活空間,并給與科學的規劃設計。隨著我國養老機構相關規范的相繼出臺,護理員生活空間設計也需規范化和科學化。未來對護理員生活空間的研究,仍需擴大研究范圍、深化研究內容,提出更多符合實際需求的精細化設計建議。
參考文獻
[1]周燕珉.養老設施建筑設計詳解1[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8:124-180.
[2]阿圖•葛文德.最好的告別:關于衰老與死亡,你必須知道的常識[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3]雷靜雯,張彧,張嵩.從“照護”到“陪伴”的認知癥老人照料機構公共活動空間設計研究[J].華中建筑,2019,37(4):40-45.
[4]王洪羿,張玲,周博,等.失能老人特殊照料機構的實證調查及設計對策——以日本介護養老建筑為例[J].建筑學報,2019(S1):96-100.
[5]陳瑜,周燕珉.養老設施護理組團的輔助服務空間配置探討[J].建筑技藝,2019(12):38-43.
[6]劉遠立.中國老年健康藍皮書——中國老年健康研究報告(2018)[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作者:牛美霖 周博 欒一斐 方可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