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專業校外實習問題的原因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指導老師工作繁忙,指導走過場。一方面,學校專業教師人數少、時間不充裕。實習單位數量多且分散,專業教師人數少且要在完成其他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再去指導校外實習的學生,時間不充裕,精力也有限;二是到一兩家企業,與企業的指導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具體了解學生在企業的實習情況,并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另一方面,企業指導老師缺乏積極性。會計工作的專業性較強,學生校外實習面臨真實的工作環境和經濟業務,由于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作為新手不能獨立承擔會計業務,需要企業具有豐富經驗的會計人員來擔任指導老師。但企業會計人員畢竟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要指導一個學生得花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企業會計人員對指導學生也沒有積極性。
2.實習考核成績隨意性大。我院目前校外實習成績評定主要是結合企業指導老師的評語,由學校指導老師根據學生的實習日記給出評語,并進行最終的成績評定,這樣成績評定的隨意性比較大,客觀性不高。由于是學生利用自己的關系找到實習企業,因此無論去實習與否、實習時間長短、實習效果如何,企業指導老師均會給予很好的評價。學校指導老師由于指導實習時間極少,只能根據其記錄的實習內容和心得來評定成績,因此很難做到客觀公正。
1.會計工作的特殊性。一方面,會計部門是企業的核心部門,形成的會計資料涉及企業各方面的經濟利益,是企業的商業秘密,因此,許多企業不愿意讓外部人員接觸會計資料,造成企業不太愿意接收會計專業學生實際上崗操作,即使接收,數量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浙江經濟以民營企業為主,規模一般都很小,會計部門所設置的會計崗位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而且辦公地點狹小,一次只能接受2~5名學生實習。所以每次參加校外實習的學生實習地點分散在各個地方的不同企業。
2.校外實習基地流于形式。前幾年像大多數高職院校一樣,我院對于校內實習基地建設比較積極,投入的人力、物力較多,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投入明顯不足,關鍵是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不在于硬件,建設效果不如校內實訓基地那樣成效顯著。目前我院開始重視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但是更多的是關注數量和形式,不注重實質,導致這些實習基地要么形同虛設,要么在實際運轉過程中,學生和教師均不太滿意,沒有取得滿意的頂崗實習效果。
3.成績評定未量化,標準不統一。校外實習成績考核沒有對企業指導老師明確包括哪些指標,所以指導老師對學生的考核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和隨意性,不能真正體現出學生的實習效果。學校指導老師對實習考核內容基本明確,但是各項考核指標沒有量化,在成績評定時也缺乏客觀,難以做到公平公正。
三、解決校外實習存在問題的建議
1.政府應給予支持。行業、企業對高職教育的參與力度較弱,需要地方政府在高等職業教育規劃和發展中發揮統籌、協調等作用,如通過職業教育法規,制定強化行業、企業參與高技能人才培養責任的有關政策,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的積極性,政府還要切實加大對高職院校的經費投入。
2.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實質性建設。在教師數量有限、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完成校外實習學生的實習指導任務,就應當盡可能將學生的實習地點集中,因此學校應該建立容納相當學生數量的校外實訓基地。我院會計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可以從三個方面去進行探索:一是大中型生產企業。學校應該積極尋找規模較大、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的企業作為校外實習基地,這樣一個企業可以接受更多學生實習,便于指導管理。二是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業務在時間上存在不均衡、審計業務繁忙時,事務所可以安排學生結合審計業務進行校外實習。另外,可聘請事務所的指導老師為學生上課、講座及崗前培訓,為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橋梁。三是記賬公司。將學生分成2~4人的工作小組,教師承擔指導工作,負責一個企業的記賬業務,達到校外實習的目的。
3.實習考核指標量化。學生實習成績的評定指標分為五項內容,各項指標所占分值如表所示。通過量化的指標考核改變以往考核中主觀干擾因素過多、隨意性過大、成績不合理等弊端,也使學生在實習期間有章可依,目標明確,按評定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覺而扎實地完成各項工作,同時也為指導教師的工作提供了具體的依據,從而使實習管理及實習成績評定工作更加規范化、科學化。
本文作者:楊群芬 單位: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