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會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加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業務能力。通過總結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按照會計專業“厚基礎、寬知識、重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創新創業人才實踐教學進行了積極探索,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會計專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
1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在創新創業中的作用
在創業初期的公司中,各項事務都處于探索階段,公司的財務制度和內控流程需要不斷完善,因此會計專業的創新創業人才在公司里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對處于創業初期的公司來說,會計的職能不僅僅是記賬和報稅,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需要了解企業的運營和資金狀況,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找到合理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方法,讓初創企業得到更多投資人的青睞。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在企業進入到高速發展期時更會體現出其重要性。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在企業中的管理作用同樣不容小覷[3]。企業的會計是企業執行預算的首要知情者,同時也是企業經營的監督人。現代企業會計不同程度參與到企業的規劃與決策、控制與業績評價[4]。會計可以通過企業資金流向分析企業的運營狀況,通過科學預算、成本控制,影響公司管理過程中的運營決策和投資決策。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會計專業人才不僅能為初創企業制定完善的財務制度和內控機制,還能為企業制定最優方案提供依據,幫助企業節約成本,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2傳統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工作中技術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5]。實踐教學環節對提升學生理論知識和業務能力,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起著重要作用。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必須以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和發展學生會計業務能力為目標。我校在開展會計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斷強化實踐教學,幫助學生將會計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能力。傳統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一般包括入學教育與軍訓、社會實踐、模擬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6]。
3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內容片面、評價方法單一、實踐資源貧乏、實驗設施和實踐基地[7-10]不能滿足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增強學生應用能力的需要,導致存在以下人才培養短板。(1)創新創業思維缺乏。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強、創新創業能力不足,難以適應創新創業型中小企業崗位或自主創業需求的問題。(2)專業知識結構單一。學生專業知識面狹窄、知識結構不合理、知識融合度不高,難以對企業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進行把握和掌控的問題。(3)管理實踐能力不足。缺乏管理實踐系統性訓練,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管理實踐能力不足,難以滿足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的問題。(4)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偏弱。實習實踐過程中,學生所從事的工作技術含量不高,對本專業的知識運用較少,企業運營的實質性工作學生很難接觸到,能力提升有限。
4我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實踐教學的探索
針對傳統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我校按照“厚基礎、寬知識、重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在實踐教學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我校會計專業培養方案中要求本專業畢業生必須完成700學時的專業實踐,包括課程實踐、實驗課程、學年論文、暑期社會實踐、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我校會計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不斷完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深化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完善專業實驗教材,加大實驗室開放的力度,提升完善實驗室基本制度和運行機制,提高大學生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及培養綜合應用能力。通過省級戰略研究基地,如國家與江蘇石油石化發展戰略研究基地及常州現代服務業研究院等,緊密結合長三角及蘇南地方經濟、石油石化行業發展需要,為區域經濟、行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通過成立創業學院、建立創新創業實驗室、開辦創業課程、出版創業管理教材、舉辦創新創業學術活動等強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特色。
4.1完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式
會計專業不斷改進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增加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11]。在全面推行實習實踐評價制度的過程中,把學生實習實踐和技藝比賽等計入學分,實習實踐教學由指導實踐課程的教師核定或組織專家評審,根據實習實踐效果或技藝比賽名次,合理評定出成績。(1)要求每位學生每學年至少參加1次由本專業舉辦的學術報告,在畢業學年至少參加2次,并撰寫感想,每次計0.2個學分,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學術報告所得累計學分不得少于1個學分。(2)大學一年級和三年級暑期組織學生成立若干個小分隊,由教師帶隊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社會實踐所得累計學分不得少于1.5個學分。二年級和四年級暑期分別安排1周的生產認知實習和專業認知實習,學生要認真撰寫和提交實習日記與實習報告,由指導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在校期間認知實習累計不得低于2個學分。(3)每年組織學生參加本專業會計實驗基本操作大賽和校外的會計專業相關的各級各類技藝大賽,提高學生的業務素質和實際能力,并根據比賽成績給予學分。(4)科學完善畢業論文評審制度。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實踐環節[12]。我校會計專業已建立一整套涵蓋論文選題、任務書、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定稿要求、論文答辯和學校抽檢等各個環節的規章制度和軟件操作平臺,為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畢業論文一人一題,雙向選擇,強化過程監控,實現三審三改,網絡隱名論文評審、二級論文答辯、答辯申訴制度等措施,保證了論文的質量。
4.2強化實驗室建設,夯實實踐教學基礎
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整合校內外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完善實踐教學條件,為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提供物質保障[13]。我校會計專業已建成省級實驗室平臺“創業與企業經營管理綜合實驗中心”。近年來,學校投資160萬元對實驗室進行硬件和軟件建設,新增面積75.3m2過程企業仿真(石化行業背景)實驗室1間,新增面積52.2m2研究生工作室1間,更新相關的專業軟件和數據庫資料,先后購置專業圖書15800余冊,每年訂閱專業期刊70余種,校、院二級投入圖書文獻資料購置經費累計達60余萬元。
4.3“跨組織界”拓展會計專業實踐資源
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實踐教學需要樹立技術能力訓練與社會能力訓練并重的理念[14]。“跨組織界”就是要走出校園,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拓展實踐資源,實施開放式辦學,為學生搭建開放式實踐平臺。我校會計專業與常州市人社局、常州市發改委等機構合作成立研究院、培訓中心、創新創業俱樂部等,與中國銀行常州分行、建設銀行常州分行等企業共建人才培養實習基地。學院會計專業推進“企業家進校園”工程,邀請優秀企業家、人力資源專家、優秀校友開設80多次創業學習講座;已經對9500余名學生進行創業通識教育;開展SYB、GYB創業培訓班7期,共有1300多人參加了培訓;組織了“青年CEO在成長”創業人才訓練計劃4期,參加培訓學生1280多名;同時,還進一步拓展創業活動,成立創業社團、建立創業街區、創立公司。
4.4依托石化行業,凸顯工科特色,開發仿真實訓系統
學校會計專業在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行業化、區域化、國際化發展理念,立足石化行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著力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級會計人才。我校會計專業堅持改革與創新,將自身發展與專業內涵建設相結合,逐漸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我校具有特殊的石油化工行業背景,2011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簽訂協議,共建常州大學。我校會計專業與許多石化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關系,在一批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和具有蘇南經濟典型特征的企業建立了實習基地,為本專業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習和就業機會。按照現代石油化工企業的管理模式建立了石油化工過程中心管理信息系統實踐分中心等系列實驗平臺,構建了一個從課堂實驗、課程仿真模擬到企業實操的全過程實踐教學體系。在“成本會計”“財務分析”課程講授過程中,設置適合石油化工生產流程的課程模塊。在人才培養中突出石化行業跨國產業鏈和國際集團特點,強化學生的國際視野與國際思維,從而形成與財經類院校會計專業錯位發展,凸顯工科特色。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企業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依托我校國家級化工虛擬仿真實驗中心,以石油化工企業為例,基于跨界培養模式開發了企業生產經營模擬仿真實訓系統。該系統涵蓋企業外部的橫向部門聯系、縱向產業鏈、內部組織聯系等,為學生提供全景式、體驗式的虛擬仿真過程。該系統打破以往軟件流程式學習過程,以競爭對抗的游戲方式實現了虛擬市場經濟的全景商業活動,形式新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其次,該系統以一條產業鏈形式將這些專業的學生虛擬在一個空間內,完成從原材料采購、甲醇和聚丙烯生產工藝、下游商業貿易、物流配送、經營管理的所有活動,使會計專業學生了解上游企業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控制活動,在一個系統中實現了學科融合教育,實現了多學科多專業的跨界人才培養,滿足了行業對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
5結語
優化和完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要,把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貫穿于專業教學活動全過程[15]。按照“厚基礎、寬知識、重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校會計專業在創新創業人才培實踐教學進行了積極探索,以“創新創造價值”為導向,將創新創業與會計人才培養相結合,針對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通過系統的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分析,完善了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強化了實驗室建設,“跨組織界”地拓展了實踐資源,依托石化行業開發了石油化工企業生產經營經營模擬仿真實訓系統。基于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措施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增強了會計專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作者:龍涌瀾 單位:常州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