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為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迫切需要改善內部會計控制環境,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而目前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缺乏內部會計控制理念,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中小企業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理解偏差,部分中小企業管理者和執行者素質不高,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1.1.1對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視不夠
中小企業在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由于中小企業管理者只為應付相關部門檢查,對內部會計控制重視程度不夠,致使建立的控制制度不能適應本單位的管理。
1.1.2對內部會計控制的認識不足
中小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會計控制認識程度不高,存在會計核算中通過對會計政策的隨意選擇等違規行為人為操縱會計信息的現象,直接影響到員工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重視程度。
1.1.3對內部會計控制存在誤讀
由于中小企業組織結構相對簡單,經營權與所有權相對高度統一,且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由此,中小企業所有者和中小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會計控制存在很多誤讀,對內部會計控制的理論、內容及運用缺乏科學的認識,只是片面的理解。
1.2內部會計控制環境薄弱,致使會計信息缺乏必要的監督
部分中小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設計不夠全面,沒有覆蓋全部機構和人員,無法滲透到各個業務領域和操作環節,使會計核算工作秩序混亂、會計信息不實。一些企業連正規的財務部門也沒有建立,會計、出納及財務審核工作由一個人完成,一些企業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人為捏造會計數據、亂攤成本、隱瞞收入、虛報利潤惡意偷逃稅款,為國家的宏觀調控制造了相當的麻煩;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將已訂立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印在紙上,掛在墻上,缺乏必要的監督,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極為嚴重。
1.2.1內部會計控制行為主體素質不高
部分中小企業管理者和執行者素質不高,對內部會計控制理解上有偏差,或對相關會計制度、準則等不了解。由此導致部分管理者對會計法律法規的無視,以及會計人員對會計政策執行隨意性大,使會計控制失去了剛性和嚴肅性;或為了謀取個人利益或集體利益,部分管理者不擇手段、弄虛作假、篡改賬目,造成財務管理混亂,導致會計信息失真。部分不具備從業資格的會計人員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對會計相關法律法規不熟悉,不具備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處理能力,更無法有效運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同時,部分在職會計人員知識結構、業務水平偏低,又缺乏會計專業新知識和相關會計法律法規學習,沒有終生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導致在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中存在違反會計法規的現象。2.2.2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缺乏科學性雖然大部分中小企業都建立了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但仍存在著不少問題:在設計方面,多數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偏重事后控制和監督,缺乏有效的事前、事中控制機制;在執行過程,有些中小企業有章不循,使已制訂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執行;或在執行過程中不按規定程序辦理,使內部控制制度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從一定程度了降低了它的執行效果。
1.2.3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缺乏合理性
目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信息傳遞過程遲緩、信息轉達時發生歪曲、甚至遺失等現象;而且由于信息反饋機制不完善,向上溝通受阻,使上層中小企業管理者無法迅速獲得第一手財務信息,加上信息的不真實、不完整在一定程度客觀存在。
(1)經營管理方式。部分中小企業管理者習慣沿用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未建立自我防范與約束機制,或建立了并不符合本企業自我防范與約束機制。在管理過程中,防微杜漸意識不強,通常是待違紀違規行為發生后設法堵塞或予以懲罰,導致內部控制成本較高,使會計控制失去效力。
(2)資產管理控制。中小企業更注重固定資產、貨幣資金等資產的管理控制,忽視了對員工素質提高以及信息準確性、及時性、可靠性、適用性的管理,使內部會計控制不能全方位地發揮控制作用。
(3)制度實施考核。部分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實施情況檢查、考核的機構設立不合理,考核不透明、獎懲機制不完善等情況,削弱了員工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自覺性和警覺性。
1.2.4組織機構設置和內部管理職責不合理
中小企業存在不設置會計機構,將會計與出納工作交由一人兼任,或者將全部會計工作委托給會計事務所,忽視了會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另外,一些中小企業即使設置會計機構,但存在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合理、崗位責任不明確,無法發揮會計工作在經營管理中應有的作用,致使會計機構缺乏行之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和會計監督制度,影響會計管理工作在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中作用的發揮。相關會計內部控制的缺失使得中小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不高,會計造假、財務報告失真等問題十分嚴重。
1.2.5內部審計弱化,外部監督乏力
對中小企業的審計監督是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環節和必要手段。部分中小企業的監督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有的企業雖然也設有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但執行過程中缺乏力度,致使部分人員認為執行與否無關緊要,加之缺乏相應的檢查、考核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實施情況的得力機構,從而削弱了員工執行內部會計控制的自覺性。
(1)內部審計弱化。目前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重視,在人員配備上人員偏少,或由本部門的會計主管或其他崗位人員兼崗,根本無法發揮企業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受制于企業負責人,影響了其獨立性。其次,內審、稽核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對各項業務的來龍去脈缺乏全盤了解,對各項規章制度掌握不夠,缺乏分析能力,缺少對風險性事項的監督、審計,影響了糾正工作的力度。
(2)外部監督乏力。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監督(如財政、審計、稅務、證券監管等部門的監督)和社會監督(如注冊會計師、社會輿論監督等)在內的企業外部監督體系。但是由于各種監督的功能交叉、標準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橫向信息溝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造成監督弱化問題嚴重;同時不規范的執業環境和不正當的業務競爭,以及對注冊會計師監督不力,使得“經濟警察”的作用并沒有發揮出來。
二、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2.1提高內部會計控制意識,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應認識到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是保證經營活動有效進行、資產的安全和完整,以及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的一條有效措施;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應該把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當作頭等大事來抓。中小企業管理層首先樹立起內部會計控制觀念,自覺執行內部會計控制,防止包括財務報告舞弊在內的舞弊現象的發生。而加強對單位負責人的內部會計控制宣傳,提高他們執行內部會計控制的意識也尤為重要。但內部控制不僅僅是企業中小企業管理者的責任,中小企業管理者以外的董事會、監事會、全體員工等也應參與到內部會計控制的建設中來。有效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的前提是管理者及全體員工具有內部會計控制觀念,自覺執行內部會計控制行為,才能防止包括財務報告舞弊在內的舞弊現象的發生,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2.2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保證內部會計制度的執行力
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素質是加強內部會計控制的關鍵,通過科學合理的聘用、培訓、輪崗、考核、獎勵、晉升、淘汰等辦法,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制定嚴格的招聘程序,聘用具有較強業務能力、良好的道德觀、價值觀的會計專業人才。會計人員在內部控制中具有雙重身份,有著關鍵的作用。不僅要精通業務、熟悉法規,更要和相關部門一起研究制定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內部各種制度的執行是通過會計人員日常工作得到貫徹執行的,同時會計人員有監督中小企業管理者和參與經營活動的人員執行會計制度規范的責任。
2.3發揮內部審計職能,自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內部審計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2003年6月,我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準則》)。在很多方面內部審計的職能和目標與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具有一致性,所以將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小企業必須重視和強化內部審計工作,結合內部審計工作的特點,大力推進“人、法、技”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審計工作。同時以專項審計調查強化管理審計,將審計延伸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個領域,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在內部會計控制中的監督作用。
2.4強化外部監管,督促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在中小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會計控制普遍觀念淡薄、意識不強的情況下,要充分發揮外部監督機構在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方面的監督作用。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及相關社會機構對當地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進行定期評價,對不能加強自身內部會計控制、違反法律法規,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應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責任。同時,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及時曝光,從而督促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自我完善。
三、小結
隨著新一輪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在此形勢下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對中小企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夠使企業所得者和債權人對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正確的判斷,決定資本流向;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夠使中小企業管理者對未來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搶占先機。
作者:歐明建 單位:青海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