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人才與科技創新
(一)人才及其重要性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對人才簡明定性描述說明人才具有專業性、創造性和高素質的時代特征。人才在我國從世界大國向強國轉變的過程中,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最重要、最稀缺的資源?;仡櫧萍及l展史,自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中葉的近二百年間,人類經歷了蒸汽革命、電力革命和新技術革命等三次大的科技革命,而每次科技革命無不顯示出人才在其中的關鍵作用,無論是牛頓、瓦特還是法拉第、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無不在科學理論提出和科學實踐、技術應用中做出杰出貢獻,給歷次科技革命提供了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正是一代代科技人才在科學理論和實踐應用中的探索和創新、奉獻,極大的推進科技的快速發展。
(二)人才和科技創新的關系
現代國家間競爭是綜合國力競爭,其強弱既要看經濟實力、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又要看經濟發展質量的高低。這取決于科技發展的水平和科技人才素質的高低,說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競爭。人才是科技創新的主導力量,要靠科技人才來實現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則是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升綜合國力的內生驅動力。從國際環境看,面臨的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不容樂觀。實現經濟大國向強國的轉變面仍舊臨諸多制約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的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平穩發展。從國內環境看,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系列難題,進一步把各項改革推向深入,離不開創新的驅動的強大動力,更離不開各領域專業人才在創新中的主導作用,由科技創新所帶來的科技進步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破解各項難題的突破口和關鍵所在。這并不意味著盲目信奉“科學技術決定論”,認為依靠科技創新就能解決所面臨的一切問題,只是從人才和科技創新關系層面上作為一項解決當前面臨現實問題的有效措施來分析,強調科技創新中以人才為主導的重要性。它須在當前的國內國際環境中和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中實現,脫離這一基本現實,空談人才和科技創新的關系,唯創新而創新,極易陷入“本本主義”的窠臼,將會遲滯甚至阻礙經濟、社會的發展,進而影響“十二五規劃”中各項目標的如期實現。
(三)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人才為主導的科技創新機制是人才和科技創新關系的集中體現,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則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特征。其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基礎。
沒有人才,創新無從談起。二戰期間美國大力推行科技移民政策,集中了世界頂級的科技人才,用了兩年的時間研制出了原子彈,對盡快結束二戰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戰后又從德國挖走了大批的科學技術專家投入到了規模浩大的“阿波羅登月計劃”(1961—1972),實現了人類的夢想。正是由于大批頂級的科技人才源源不斷的涌入,使航天第一強國的地位至今無人能撼動。
2.人才是科技創新的靈魂。
建國初科技人才雖然極度匱乏,科技人員在極端困苦的條件下取得了彪炳史冊的科技成果:兩彈一星、結晶牛胰島素、大型計算機等,為科技創新、科技進步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科技人才,為我們國家向科技大國邁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伴隨著“科學的春天”的到來和“863計劃”的實施,我國在關系國家長遠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高技術領域,無論科技人才的專業素質、創新能力和水平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3.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引擎。
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觀念業已成為共識,戰后德國、日本的迅速崛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和產業技術工人在在戰后重建和經濟恢復乃至騰飛中成為科技創新的引擎。近兩年來美國蘋果系列手機橫掃中國市場而且更新換代速度極快,成為平板電腦、手機領域的領跑者,其卓越的科技團隊在科技創新中,創造出的先進的電子產品,贏得了市場和消費者的心。
二、加快當前創新人才的培養和科技創新發展的建議
人才與科技創新關系如此密切,即相輔相成又相互影響,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加快創新人才的培養和科技創新發展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培養創新意識。
由于受傳統人才培養體制和文化傳統的影響,人們墨守成規,明顯缺乏獨立思考的的能力和敢于懷疑、勇于批判的科學精神。政府和教育部門應徹底改革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建立起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和需求的人才培養體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提高創新能力和水平。
我們科技人員普遍存在著創新能力不足、墨守成規、甚至是安于現狀的現象,這固然與人才培養方式有關,但更多的是個人對創新理解和把握不夠有關。創新能力不足表現在企業發展上就是:企業產品更新換代慢,同質化嚴重,競爭力低,掌握不住真正的核心技術。因此,無論是科技人員還是企業管理者都要深入學習創新理論和專業知識,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水平,借鑒他人的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等為我所用,在引進、借鑒、學習、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在科研實踐、生產實踐中創新。
3.建立科技創新平臺、營造適合人才成長和發展創新環境
政府要把科技創新的各項規劃、科技人才培養計劃真正落到實處,不能只停留宣傳上。加強對科技人才培養政策制定、調整完善,既要立足當前國內、國際環境實際,又要著眼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做到政策的現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統一;進一步加大科技專項資金扶持力度,確保資金按時足額到位,完善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制度,避免資金挪用和浪費,使每一分錢都能發揮出最大的效力。擯棄急功近利的短視觀。人才的成長、科技創新的過程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因此,無論是政策的制定者、實施者、執行者還是科技創新過程的參與者,都應該徹底擯棄急功近利的錯誤思想,認識其發展規律,把握發展特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循序漸進,將會事半功倍。建立允許失敗的創新環境。無論是直接的參與人員還是其他相關人員都要認真對待,每失敗一次距離成功就又近了一步,任何成功都是在失敗中成長起來的,而不要認為設定難以實現的目標,更不要因噎廢食。建立科學的科技人才的選拔、激勵機制。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選人、用人理念,使真正的人才脫穎而出,并能在適合崗位上展現自己,真正做到“在創新中成長,在成長中創新”。同時,改變傳統科研中只重科研成果的數量而輕視質量的錯誤做法,科研成果是衡量創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但絕不是唯一標準更不是決定性的標準。
三、結語
科學認識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視域下的人才與科技創新關系,做好人才的培養工作,樹立起良好的創新意識,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的環境,實現二者良性互動,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長期的工作,既要有政府的全力支持,做好保障,又要有社會各方積極的參與。一言概之,要讓科技人才勇于創新、敢于創新、樂于創新、善于創新,“在創新中成長,在成長創新”,為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實現我國由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作者:路明華 單位:中共莘縣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