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納稅實務教學革新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鄭劍虹 單位:海南職業技術學院
筆者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筆者對課程的設計進行了調整,著重培養學生辦理稅務登記、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發票領購的能力;根據企業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熟練計算企業各項應納稅額及填寫相應稅種的納稅申報表,并在規定時限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的能力。
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會依法辦稅是辦稅員崗位任職要求之一,該工作崗位的目的實際上就是處理好與國家的關系,按時核算好企業對國家應盡的納稅義務,讓稅務局知道應該收多少稅。本課程按中小企業辦稅員業務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重新設計開發課程。
基于工作對象重構、序化教學內容分析、歸類中小型企業一個會計周期內的涉稅業務類型,將辦稅崗位的日常工作內容歸類成若干工作項目,將傳統的以稅收大類為知識體系的內容按照工作項目的內在聯系進行整合,重構以下教學內容:納稅人設立時的稅務處理、納稅人日常經營業務的稅務處理、納稅人日常財產的稅務處理、納稅人日常利潤結算業務的稅務處理、納稅人特殊業務的稅務處理。
基于培養稅務處理能力,設計教學項目經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分析,我們明確了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掌握完成每一項稅務工作應向稅務局提交的材料,如企業的稅務登記表、發票領購表、企業需繳納稅的納稅申報表等等,讓學生從傳統的要他“知道什么”,變革為要他“做出什么”。2.1.3基于企業真實辦稅業務,確定項目、任務活動載體企業日常發生的涉稅經濟業務是有其復雜性的,同一項經濟業務可能會涉及到不同的稅種,例如,企業轉讓房產這項經濟業務,既要交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還要交企業所得稅,對于學生或初學者而言,無法判斷該項業務所涉及的具體稅種是什么,如何計算并繳納。因此,相關知識的學習需要循序漸進,學習獨立稅種,待學生熟悉不同的稅種后再學習綜合涉稅業務處理。
基于辦稅業務的工作步驟組織教學在實際工作中,辦稅員首先需分析企業的經濟業務,判斷需繳納何稅,其次依據會計資料確定繳納多少,最后向稅務局申報繳納,辦稅員需要培養其職業判斷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給學生的練習往往是:“某企業取得某項應稅產品銷售收入多少元,要求學生據以計算應交稅金”。但是,不會有人告訴辦稅員這項收入是否為應稅收入,而是需要依據自己的職業判斷能力來確定。為培養這種職業判斷能力,我們描述企業發生的涉稅業務,讓學生根據稅法來判斷該經濟業務是否應該納稅,納什么稅,然后再根據稅法辦理向稅務局申報的手續。因此我們按以下步驟組織教學:給出業務→分析、判斷→查找金額→計算→填表→連接電子申報系統。通過這些訓練熟練地掌握各種不同企業采用的各種辦稅流程,實際操作的熟練掌握反過來又可加深對重難點知識和相關理論的認識,通過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達到適應辦稅業務崗位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考慮不同稅間計算的先后順序,序化教學內容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工作項目的完成依賴于其他工作項目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沒有前置項目的基礎就會出現后續項目的空中樓閣狀態。企業所得稅申報之前,必須列支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申報結果,因此,在各個項目安排的順序上按照實際工作中會計工作的內在邏輯將商品勞務稅類別的幾個辦稅業務項目放在企業所得稅辦稅業務項目之前。在各個項目的辦稅業務中,由于最終的辦稅業務成果都是依賴于對納稅人、征稅范圍以及對應的經濟業務的職業判斷,因此,其教學步驟的設計依據實際工作的步驟,從對經濟業務的判斷開始,通過必要的核算歸納,然后做出納稅申報表。
理實一體組織教學內容稅收理論都是體現在各個稅種的法律規范中的,如果按照傳統的做法先講理論后講實踐,學生由于沒有感性認識,很難深入理解這些理論。如果將實踐技能全部學完再講理論,則學生在做實踐項目時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們的做法是將相關理論教學的內容嵌入各個相關工作項目中,穿插到的企業辦稅業務的操作過程中。
課程的教學模式與手段
企業納稅實務課程是一門與辦稅員業務崗位直接對應的課程,辦稅員的業務操作過程具有較好的可模擬性,本課程通過模擬的項目教學,較好地保持了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初步形成了“以任務驅動為核心、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課程教學模式可以概括為以下內容。
按照崗位工作內容確定教學內容即根據實際辦稅業務的工作項目確定教學項目,辦稅員崗位工作內容包括稅務登記、納稅人資格認定、發票領購、稅額計算、納稅申報、稅款繳納、及會計處理,在確定教學內容時,把前3項工作內容作為一個項目———納稅人設立時的稅處理。而具體的每一種稅都會涉及到稅款的計算、申報、繳納及會計處理,因此,我們按企業日常涉稅業務所處的階段及重要性,將上述內容分別確定為不同的教學項目,每個項目里都有特定稅種的稅額計算、申報、繳納及會計處理。
按照完成崗位工作任務的過程確定教學過程即以實際工作中從應納稅額的核算到稅款的申報、繳納的工作過程作為教學過程。本課程設計了5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下又設計了相關的工作任務。通過“任務描述”,讓學生在學習的開始,就知道需要做什么;接著通過“任務分析”,讓學生知道解決該任務應具備哪些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讓學生明白他應該學習什么;之后通過“相關知識”向學生提供解決該任務應掌握的知識;然后通過“任務實施”,由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完成每個項目提出的任務。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再輔之以相關內容的實訓,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根據實際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務的成果來確定完成教學任務的成果課堂教學以學生完成納稅申報表、稅務登記表等工作任務的典型成果作為核心。按照實際工作中辦稅員的業務工作場景模擬教學場景即學生學習的場所由多媒體教學轉到會計專業實訓室。由于教學的過程也就是做的過程,課堂上需要大量的會計工作用品用具和耗材,需要完成工作的設備和軟件,尤其是在網上申報納稅已經得到大面積推廣的今天,計算機和納稅申報軟件是課程教學必備的基本設施。因此,教室與實訓室的一體化是實現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條件。與實際工作相同的原始憑證、賬簿、納稅申報表、納稅申報軟件和數據處理軟件是教學改革的必要支撐。因此,本課程在會計專業的實訓室組織教學,除教材和操作指導書以外,本課程為學生配備了大量的原始業務憑證和各種賬證表。教師通過集中授課、答疑以及操作指導,幫助學生學會企業辦稅業務的各種工作項目。
綜上所述,企業納稅實務是在高職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作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為了提高學生會計專業能力,采取各種教學措施,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使學生盡快地適應社會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