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院會計教學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教學內容陳舊,課程設置不盡合理
2006年2月,國家財政部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執行。從此,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了全面接軌。與過去的會計準則相比我國新的會計準則有了較大的變動,但目前的教材內容有些還是舊內容,失去了時效性。教材內容陳舊,跟不上新制度改革的步伐。另外,課程設置沒有突出職業技能的特點:一是專業課程的設置范圍過窄,學生的接觸面不寬。現行大部分高職院校對會計專業課程的開設仍然是以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審計等為主干課程,其他行業會計涉及很少,導致學生畢業時只知道一般企業日常經濟業務會計分錄的編制,不熟悉每個企業具體會計崗位的基本技能,這樣不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畢業后,如果進入金融、房地產等行業工作,就顯得無所適從,課程的設置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面;二是專業課程安排不合理,存在相互脫節的情況。比如稅法課和會計專業課,大部分院校稅法課安排在會計專業課之后,而會計專業課教學中很多地方都會涉及到稅法,老師教學中講到稅法方面的知識,學生則顯得很茫然;三是教材的選擇不盡合理。各教材的來源渠道比較廣泛,相互不配套,不利于教學的連續性和完整性。而一些教材的內容更新速度較慢,對新會計準則的規定不能及時調整,這樣也給老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二)會計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輕實訓
會計教學通常采用文字表達經濟業務內容、會計分錄講解會計處理的教學模式,偏重于理論講授,而對實踐環節重視不夠。實訓課時所占比例較少,會計專業除《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兩門課程安排的有模擬實訓外,其余的課程均沒有。老師主要采取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思維閉塞,學習被動,不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老師雖然教會了學生理論知識,但忽視了如何教會學生去應用這些知識以及如何把這些知識轉換為能力。學生一旦走上工作崗位,實際會計工作中遇到怎樣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怎樣登記賬簿、怎樣編制財務報表以及如何進行財務分析,就不知如何下手,就更不知如何利用這些財務信息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以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但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是非常欠缺的。
(三)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面臨困境,實訓力度不夠
基于會計資料的保密性、會計工作的技術性、會計崗位本身能容納的人員有限等原因,多數企業不愿意接受校企合作。而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尚未形成科技開發、技術創新、社會服務的辦學體系,無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要求。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經費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導致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流于形式。此外,許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也開設了實訓課程,但方式方法存在問題,如在進行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課程實訓時,同學們已經習慣了通過文字表達的經濟業務寫出借貸方程式,根據借貸方程式填寫記賬憑證,而不是根據原始憑證來編制記賬憑證。而且實習資料比較陳舊,與現時業務不相符合,業務處理流程單一,一個人既當出納,又當會計還兼財務主管,不具有仿真性。因此不能真正起到鍛煉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四)教師的實踐能力不足
高職院校會計教師實踐教學經驗不足,成為制約人才培養的瓶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幾乎都是走出大學校門即踏上教學崗位,從學校到學校,他們雖然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但沒有在企業實際工作的經歷,缺乏實踐經驗。在指導會計實踐教學中,老師們往往感到力不從心,無法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另外,專業教師的新知識更新較慢,知識結構層次不全,相關專業知識缺乏,也成為制約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實踐經驗空白的教師難以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的思考
(一)會計課程的設置要與社會需求、學生就業緊密聯系
為使學生能更好地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真正勝任用人單位的工作崗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應根據市場需要和學生就業情況來制定,每學年都要進行相應的修改和替換。每當出現新理論、新政策、新法規時,教師都應及時地把他們加入到授課內容里面,避免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需求脫節。另外,學校還應加強學生對財務軟件、辦公軟件等計算機操作技能的熟練掌握。目前社會用人單位都非常重視學生職業專項技能,為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可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各種社會考試。如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證和計算機等級證等。同時,加強考核學生運用所學會計專業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課堂學習、完成作業和社會調研等活動過程中,表現出自我管理、與人溝通合作,解決問題、應用現代科技手段以及創新等能力。
(二)改革會計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為了體現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應用性特點,在會計教學過程中要增加實踐環節課時的比重,為此要改革教學計劃,在會計基礎理論知識夠用的情況下,增大實踐實訓課時的比重。為了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高職院校一方面要求教師參加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更新理論知識,到企業掛職鍛煉;另一方面要引進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人才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和指導教學計劃的制定,著重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操作、綜合模擬實習技能的操作以及財務軟件技能的操作。目前,會計理論教學與會計模擬實訓相互分離是現行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這種模式雖然注重了學生模擬實習,但收效不大,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會計理論教學中大力推行案例教學和模擬教學,是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將會計實務工作的案例、資料搬進課堂,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對會計的感性認識和領悟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適應工作的綜合素質。比如講述原材料核算內容時,教師應準備好增值稅專用發票、材料入庫單、發料單等核算中所涉及到的原始憑證和資料。在理論講述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如何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如何填入庫單、發料單等。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處于積極參與狀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三)加強校內外會計實踐基地建設
根據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和教學特點,實踐基地建設是實現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必要條件。就會計課程教學而言,要培養學生具有專業能力和操作技能,就必須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練。高職院校必須不斷更新教學設備,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基礎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校內會計模擬實驗室。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運用學校師資力量的優勢,組建會計服務機構,承擔記賬、審計之類的業務,為學生提供全真的會計教學,這樣既為專業教師提供了直接從事會計實務的平臺,也為學生提供了參與企業會計業務和審計業務處理的機會。另外,高職院校要建立和健全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校外會計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工作環境,有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任指導老師,可以增強學生對會計的感性認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比如會計師事務所對會計人員的需求較多,且其業務繁忙、工作量比較大,在年報審計月份需要較多的臨時會計人員;還有會計咨詢公司,其主要業務是為中小企業建賬、記賬、納稅申報、年檢、驗資等,這些工作也需要吸納較多的會計人才。高職院??梢耘c這些單位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作為學生的校外實訓基地,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操作能力。
(四)加強會計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
高職院校會計教師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效果。會計師資隊伍的建設已成為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的關鍵環節。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只注重教師引進,不注重教師的后續管理;只注重教師理論水平的高低,不注重教師實踐操作能力的強弱。加強高職院校會計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會計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教學水平,已成為當前會計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為此,高職院校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高職院校師資引進應以高學歷、高職稱、“雙師型”的會計人才為主,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會計人才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二是不斷加強教師的知識更新。學??梢远ㄆ谶x派部分教師到高等院校參加新會計準則、新稅法以及相關專業知識的進修和培訓,使會計教師的理論水平不斷得到更新,不斷拓寬教師的專業知識面,以更好地適應教學工作;三是選拔培養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這是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的作用,有利于發揮整個學科教師梯隊的群體效應,有利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四是要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參加會計、審計、統計等專業技術資格以及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注冊稅務師等考試,全面提升會計教師的專業層次結構,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以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會計教學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未來會計人才的能力和整個會計工作的質量。因此,探索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有利于為以后會計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供理論支持;分析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存在的不足,對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