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現狀和改革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截至2017年,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持證者數量超過2000萬人,據統計,2015年底會計人才的需求量為1500萬人左右,可見供求明顯失衡,對國家資源造成了浪費?;ヂ摼W、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會計信息化、電子發票的發展提供了便利,“記賬會計”等崗位面臨淘汰,而在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持有者中,管理會計人才只占5%,基礎的財務會計人員則接管了剩余的95%。因此,只有向管理崗位轉型才是會計人員最好的出路。因為會計專業有著比較良好的就業前景,學歷認可度較高,會計專業始終是各高職院校的熱門專業。根據2016年的《中國會計年鑒》統計,高職會計專業的就業對口率在75%左右,就業形勢相對較好。以北海職業學院為例,從2008年開設會計專業到現在,會計專業的學生人數一直占據著經管系五個專業總人數的一半。盡管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取消對專業招生有一定影響,但會計專業始終保持著穩定的發展態勢。
二、會計證時代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證”融合教學。過去,國家規定會計從業人員必須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會計證是會計人員從業的門檻,過考率也成為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的準繩。因此,許多高職會計專業將教學重點放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培訓上,普遍采取“課證”融合的教學方式。在課程安排上,重視應考題目訓練,輕會計實踐技能教學。會計從業資格證盛行的時期,曾帶動了“考試經濟”的繁榮。為了提高學生的通過率,不少學校聘請校外會計培訓機構對學生進行集中培訓。這些培訓主要通過刷題猜題的方式強化考試技巧,對短期的應試成績提高效果顯著,生成了一些無會計專業能力的持證者,與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背道而馳。(二)以理論型教師為主,雙師型教師匱乏。把學生培養為適應時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高頻詞。會計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是學以致用,“用”是最終的目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與產、學、研的深入合作密不可分。然而,在實踐教學中,雙師型教師人才緊缺,會計教學停留在理論和模擬實踐上。大部分高職會計專業教師缺乏企業實踐經驗,指導水平有限。盡管很多高職院校建立了模擬仿真會計實訓室,但普遍采用傳統的單門課程集訓形式,如在基礎會計實訓、會計電算化實訓等課程結束后,集中兩到三周的時間在機房或手工實訓室授課。實訓內容單一,主要以一套題目或者傳統教材進行教學,無法使學生獲得會計從業的真實體驗。(三)校企合作質量低,流于表面。校企合作的兩個方向,一是使學生走向社會實習崗位,二是將企業請進校園。企業是會計應用型人才的試煉場,但如何使會計專業學生進入這個試煉場成為很多高職院校面臨的難題。由于會計崗位的特殊性,實習崗位相對較少,大部分企業出于用人成本的考慮,不接受在校學生到企業實訓,也不愿意招聘零經驗的畢業生。學校與不少企業建立了合作,但是相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規模,財務會計類的實習崗位“僧多粥少”,造成過半的會計專業學生實習專業不對口,只能轉為銷售或行政類崗位。學校也嘗試邀請富有職場經驗的財務經理等到校兼職授課或進行講座,但這些企業界人士或缺乏教學經驗無法勝任教學工作,或工作繁忙很難配合學校的教學要求,效果并不理想。
三、會計證取消后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一)“課證”融合教學理念和課程設置的轉變。在“一帶一路”和“互聯網+”背景下,國際化視野和會計電算化技能成為會計人才的“標配”。要改變“課證”融合的教學方式,建立起以提升職業能力為目的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崗位能力為前提設置課程,豐富教學內容,從國內企業到國際企業,對金融、國際貿易等科目進行項目化教學。會計專業學生應熟練掌握企業常用的財務處理軟件和管理軟件,在課程上進行精準操練。從“持證上崗”到“無證有能力也可以上崗”的突破,放寬了會計人員的準入門檻,非會計專業但具備一般會計技能的人才也可以從事會計崗位工作,對于高職會計專業學生來說意味著更多的競爭者。事實上,會計從業資格證的退出不僅沒有降低會計人員的入職條件,反而提升了入職要求。另外,會計從業資格證取消后,《會計法》對于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和業務素養的進一步強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見,會計行業的繼續教育還將進一步加強,作為會計專業的學生需要從各個方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理論和實操并重,積極了解市場動態,樹立危機意識,不斷更新和擴展專業知識,才能做到不被社會所淘汰。隨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退出,“初級會計證”不僅成為會計人才市場的新門檻,也成為會計專業學生的新目標。高職院校應為學生制定全面的培養預案,在鼓勵全員備考的前提下,加強必考科目“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的講授,動員專業扎實有能力的學生積極準備;為基礎較弱、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方案,如強化其對辦公軟件、會計軟件的熟悉運用能力。(二)以會計技能大賽為抓手,推進課程改革。職業技能大賽作為高職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課堂教學和企業實踐的試煉場,也是促進教學改革創新的助推器。比賽的目的是展示并檢驗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對各種技能的應用能力,提升社會各界對比賽的關注度,通過比賽的結果檢驗高職院校的教學成果,推進專業課程改革。會計技能大賽是對真實企業流程的仿真模擬,參與過程需要師生合作,不僅有助于學生增長見識,也有助于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業務水平。行業級別以上的技能大賽,為全國各大高校的師生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取長補短。應以技能大賽為推手,實現以賽促學,推進會計課程改革,強調工學結合、產學融合,以就業為導向,優化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三)加強對會計教師隊伍雙師型人才的培養。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取消給會計專業教師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傳統的理論型會計教師將難以勝任大數據時代下社會對會計教師的要求。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不僅能夠把企業完整的業務流程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傳遞給學生,也有能力指導學生進行實操訓練并啟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會計專業能力,要從基礎財務會計的培養轉變為結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全面培養,現代會計從業者不應只局限于財務記錄,更要參與分析經濟活動、預測經濟走向、進行戰略決策等全方位的經濟活動過程。因此,會計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具備敏銳的政策洞察力,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把最新的專業知識和動態傳達給學生,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高職院校應加強對會計專業雙師型人才的培養,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具有影響力的會計行業技能培訓和會議;推動教師走出校門,到企業頂崗實踐,并作為考核績效的依據。(四)提高校企合作質量,拓寬合作思路。校企合作體現了學校與企業共同的利益訴求,學校為企業輸送人才,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訓和就業的機會。目前會計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企業,一是會計師事務所,二是代賬公司。會計師事務所需要的人才多為中高級會計師甚至注冊會計師,代賬公司則沒有那么高的要求,工作難度較適合高職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實訓,并有可能提供較多的工作崗位。因此高職院校與代賬公司合作是對會計專業相對有利的校企合作模式,校方邀請代賬公司進駐校園并提供辦公場所,會計專業學生輪流到辦公場所進行實操,教學督導以學校教師為主、企業管理人員為輔,學生的實操內容是企業真實原始憑證的復印件,學生能夠體驗真實的會計業務操作流程。當然,在實訓過程中,為了避免因為學生的操作失誤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教師必須嚴格把關控制操作的準確性。
四、總結
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取消是調整會計人才結構的有力手段,也是市場對人才需求改革的信號。面對變革,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團隊要迅速做出反應:改革教學思路,確保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以會計技能大賽為推手,提高教學質量;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強化教學水平;提高校企合作質量,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從多方面著手適應新政策的變化。通過提高教學質量,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會計專業能力”、符合市場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孫竹寒.淺談取消會計資格證對行業和高職教育的影響[J].價值工程,2018,37(25).
[2]宋榮興,劉紅,周青青.“后會計證時代”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問題探討[J].商業會計,2018,(10)
作者:龐雁菱 黃吉豐 單位:北海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