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專業碩士培養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適應全球一體化及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會計人才的需求,我國的會計研究生培養已轉變為學術型碩士與專業型碩士并重。但從多數高校的教學實踐看,院校對專業碩士的培養還是偏學術化,這意味著會計專業碩士培養模式仍需要創新。結合我國現行會計專業碩士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只有立足于各高校特色、提高教學師資、合理設置課程、培養專業性素質,才能培養出高素質、高應用水平的會計人才,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關鍵詞:專業會計碩士;培養模式;實踐能力
0引言
財政部在2010年出臺的《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中強調,要加強會計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適應全國經濟發展需要的、緊缺的會計專業人才。在2016年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表明,我國復合型、國際型的財務人才比較稀缺。社會對于會計職業的要求逐步提高,未來基礎單一性的財務會計工作將引入智能機器人,想要在現代商貿工業2019年第6期180會計職業中得到長遠發展,就必須要提升會計人的技能,培養預測管理分析的能力。綜合社會發展的需求,應大力完善會計專業碩士的培養。
1研究背景
從我國就業市場來看,會計從業人員眾多,但高層次會計人才卻較為稀缺,這說明高等教育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方式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為緩和這種矛盾,培養更多的高級人才供社會需要,國務院學位辦2003年設立21家會計專業碩士培養單位,培養專業化的會計碩士,2009年繼續擴大招收全日制會計專業碩士。十幾年來,我國會計專業碩士教育從設立、發展到成熟,招生人數迅速增加,會計專業碩士教育已成為為國家培養高端會計人才的重要平臺,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顯著的貢獻。當前,我國境內的大型企事業單位、事務所、跨國公司等對會計人才的知識結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有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人員不僅要熟悉專業知識,更應該及時了解科技對于會計的變革,掌握先進的會計信息化技術,學習國際化準則,具備國際視角。但目前我國高校培養的會計專業型碩士與學術型碩士同質化嚴重,專業化特點不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不充分。因此,我們必須探索出適合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的新模式,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的高級會計人才,促進當前的會計專業碩士教育的健康發展。
2MPAcc教育存在的問題
2.1培養方案缺乏個性化
各高校對于MPAcc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的敘述基本一致,缺乏高校自身的教學特色及個性化理念。一些培養院校在課程設置、培養方向選擇等方面更多的是照抄有豐富經驗的高校,欠缺對自身師資力量、學生及教學資源的考慮,導致培養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部分高校教學理念落后,平時只注重如何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而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2.2生源質量和師資力量較差
2.2.1生源質量較差
在2009年之前,學校對招生對象的要求是必須是本科學歷,并且擁有兩年或者兩年以上的從事會計及相關領域工作的實踐經驗。然而,從2009年開始,高校開始放低對招生對象的要求,不限專業不限學歷的招收會計專業碩士。這一做法確實有利于擴大學校的生源,但是卻未必有利于實現高層次、應用型復合人才的培養目標。部分跨專業學生在過去的學習階段未曾接觸管理類或經濟類知識,他們基礎知識薄弱,培養難度系數高,對于專業課的學習有一定的困難,這些使得跨考的學生很大程度上不符合會計專碩的培養要求。
2.2.2師資隊伍不健全
會計碩士培養的成功離不開優質的師資力量,因此,高校必須堅持引進和培養并重,加強優秀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理念超前的教師團隊。但大多數學校的教師在數量上都無法滿足教學需要,甚至于需要求助外校教師加以援助。同時,高校教師幾乎都在院校教學多年,長期從事理論教學,對財務管理和會計實務方面的實踐工作接觸較少,過于重理論研究而缺乏會計實踐經驗。而由于學校管理體制的規定,許多經驗豐富的實務型專家不能進入高校兼任會計碩士導師。受到工作和體制的限制,這些具有實踐經驗的專家雖然可以受聘為校外導師,但基本不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并且學校也難以對他們做到有效的約束。對于大多數高校來說,雙導師的培養模式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
2.3課程設置不合理
合理的課程安排是實現會計碩士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和手段。根據培養方案要求,會計專碩的課程體系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這些課程與學術型研究生課程相似,基本上都仿制于會計學術型研究生的課程體系,不能體現會計專碩的培養特點,雖然增加了案例討論的環節,但也屬于紙上談兵。實踐課程對學生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及后期的實習能力等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現有的課程中實踐課程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大多數學校不具備模擬實訓的條件,甚至不能對財務系統的運作加以訓練,導致在校的碩士生實踐性嚴重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影響會計專業碩士的培養質量。全球化的發展要求高級會計人員必須掌握外語且熟悉國際會計準則。雖然各大院校都在強調國際化教育的重要性,但對專業英語、國際準則等的重視度依舊不夠。英語作為基礎性課程,雖然走進了每個高校的課堂,但是對于專業性英語,院校并沒有著重強調。大多數高校都沒有開設國際準則課程,只能由學生課后自主學習。且部門高校出國交流機會稀缺,也無法引進更多的外教進入學校教學,導致國際化教育并不能全面實現。
2.4學生實踐經驗不足
實踐經驗是提高會計專業碩士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多數院校的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依然存在比重低、實踐期短的情況,導致學校培養出來的會計專業碩士與企事業單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不吻合,致使會計專業碩士在社會上缺乏競爭力,就業壓力加大。高校雖然意識到實踐對會計專業碩士的重要性,但由于高校的非營利性,其沒有足夠資金去建設實踐基地供學生實習,因此實習基地基本由是企業或者事務所提供。一般情況下,院校與實習基地對研究生的實習時間沒有硬性規定,對MPAcc實習工作記錄也疏于監管。其次,學生實習時間過短,簡短的實習期很難給企業帶來實際的收益,而企業還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去配合學校的相關規定,致使企業缺乏積極參與學校的培養方案,而且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工作當中,使培養效果與培養目標偏離。學校沒有足夠資金為學生建設實踐的場所,企業又缺乏利益的驅動為會計專業碩士的實習提供幫助,這些原因導致了會計專業碩士實踐經驗遠遠不足,學生只能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接觸不到財務核心工作,實踐技能得不到真正的鍛煉,導致他們在社會上很難立足。
3MPAcc培養模式構建及實施路徑
3.1突出院校特色
隨著各高校對會計專碩的理解加深,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也正走向特色化發展之路,這也是適應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個性化高級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必然選擇。會計專業碩士的培養可以結合高校的優勢學科及相關行業的地位,攻克重點領域,形成向心力,既能創造高校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也能保證會計學科在行業領域中的領先地位。
3.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首先,積極落實“雙導師制度”并發揮雙導師的指導作用。目前高校中同時擁有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高級教師并不多,所以學校應更加重視雙導師模式的培養方案。在校內選擇專業知識扎實、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的教授擔任校內導師,加強對學生專業知識水平的管理提升,同時聘請具有良好的會計實踐經驗和社會資源優勢的企業、事務所會計人才作為校外導師,為學生提供實踐指導。同時要加強對校內外導師的培養,可以將校內外導師交換工作環境,使校內導師能夠接觸更多的實踐崗位,校外導師能把握最新的理論知識體系。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在理論和實踐上相互配合,共同為學生提供指導,確保研究生培養將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與實踐操作密切結合,提高學生的社會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其次,明確校內外導師的職責。在校期間,校內導師對學生的知識體系進行考核,在學習理論過程中,任課教師帶領學生建立案例討論組,進行案例研究與開發,充分把握利用案例大賽等相關平臺,讓學們在相互討論和合作中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校外導師對學生的實踐工作進行考核,加強對學生實踐過程的監督,優化對學生實習的考核方式。校內外導師要經常溝通完善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另外,高校可以建立雙導師評價系統,由學生對導師進行評價。對于考評優秀的校內外導師要給予必要的獎勵,充分調動雙導師的教學積極性和熱情,讓導師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增加被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3.3建立科學的課程設置
完善課程設置,提高會計專業碩士創新能力。課程設置要專業性和綜合性并重,強調職業素養,注重對學生數理思維的培養,要經常舉辦實務專題講座,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講述行業內的新聞大事,緊跟時代的脈搏,提高學生對于行業的新認知。高校也應及時確立國際化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適應高科技和經濟全球化新環境的能力。開展英文教學,促進高校會計學課程教學與國際接軌在授課中,教師應減少大型理論化課程,增加實踐課、選修課比例。將基礎理論、典型案例與學科前沿知識相結合,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復雜的會計業務問題的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上必須以現實的企業會計業務為主要講解內容,特別是涉及到上市公司并購、合并、重組等復雜的會計業務。案例教學可以采用學生為主,讓學生課前準備、查找相關資料等,通過小組討論、模擬訓練的方式對實際業務進行模擬核算。課堂由學生主導,通過不同小組對相同案例的不同講解,教師最后進行總結,可以發現學生之間的思維差異,在差異中尋求更佳的解決方式,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思維。
3.4通過校企合作搭建研究生實踐基地
在培養應用型、高層次會計專業碩士的過程中,僅靠高校的案例教學是不夠的。只有把從學校里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會計實務操作中去,才能領會會計工作的要領,在實踐中更深刻地理解理論知識。因此,進入企業進行現場實習是會計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對學生未來進入企業工作非常有利。所以,為了讓學生真正了解并掌握會計具體工作,可以建立校外實習機制,在理論課程學習結束之后,讓學生去企業實習,真正融合到企業的財務工作中去。高校要與企業聯合建設培養基地和研究中心,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結合創新。加大委托培養力度,針對社會與企業的需求重點培養學生相關方面的能力,同時結合企業在技術和經濟能力等方面的實踐優勢與高校在理論研究、數據信息和學術研究等方面的理論優勢,引導教師指導學生為企業解決實際管理問題,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從而提高其綜合競爭力。
4結論
高校在培養專業會計碩士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高校的自身特點,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企業的會計實際需求為基礎,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增加學生實踐能力,促進我國會計碩士專業人才培養的健康有序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輸送高層次的應用型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邱玉興,韓佳,袁博.基于產學研結合的會計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構建[J].商業會計,2015,(06):116-119.
[2]李莎.與職業標準相銜接的MPAcc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煙臺:山東工商學院,2017.
作者:徐步朝 葉創 王美 李揚 單位:東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