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專業知識轉移機制實踐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如今,隨著各行各業不斷興起,利用新科技的手段,獲得了更多的市場信息并擴大了企業的規模。這就意味著我國企業面臨著人才嚴重短缺的情況,我國教育雖然發展迅速,但是目前的教育在理論和實踐存在差異的問題上依舊沒有取得有效的改善。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和企業應當相互合作,實施校企知識轉移機制,為校企雙方的同步發展帶來幫助。
關鍵詞:校企知識轉移;教育;企業需求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行各業對人才專業知識的技術涵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應用技術類院校實施的校企知識轉移機制很好地彌補了教育方的不完善和企業嚴重的人才短缺的問題,但部分教育類院校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得到改進、完善。
一、校企知識轉移機制分析
校企知識機制轉移在我國帶來的效果還沒有明顯的效果,企業和教育方面的不足都均未改善[1]。包括校企雙方的文化建設,嚴格規章管理制度,未來發展目標以及未來發展規劃,這一系列因素都是導致校企合作成果不明顯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執行校企知識轉移機制的同時,校企雙方要明確校企知識轉移機制出現的原因以及出現后帶來的效果,對校企知識轉移機制加強了解,同時可以學習借鑒國內外較優秀的合作細節以及制定的計劃。
二、校企知識轉移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的教育層面依舊不完善
在校企雙方合作中,部分學校還不清楚校企知識轉移機制帶來的價值,對校企知識轉移機制的針對性無深切了解。另外部分學校在面對部分人才在實踐時反饋的信息時不做自我總結,不吸取經驗,和企業過少的溝通,導致人才在實踐中學校沒有從中吸取到任何改善和提高專業技術培養的經驗與方法。導致學校培養的人才達不到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學校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也未改善,校企知識轉移機制在這樣的情況下將毫無任何意義。
(二)院校、企業的不負責
部分學校在實施校企知識轉移機制前就應該加強以及改進完善部分自己的不足,在校企知識轉移機制執行后任然未做任何改動,只是一味執行校企知識轉移機制的方案[2]。據調查了解,如今仍有不少應用技術類院校存在著不負責任的行為,所謂的校企知識轉移也變成了學校賺錢的手段。在校企雙方合作時過分的注重本機制對自身帶來的利益,嚴重忽略了對每個人才專業知識的實踐環節。部分學校利用“關系”與企業溝通合作,通過企業人才短缺的狀況,為企業提供“人才”的輸送,從而滿足自身的利益,企業也正利用“底薪”聘請的學生來彌彌補人才的短缺。校企雙方在獲取利益的目的喜愛,執行校企知識轉移機制,變成了校企雙方收獲利益的手段。
(三)企業的過高的要求
時代的發展下,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在院校不吸取經驗的前提下與部分企業不會達成長久之計。企業在隨著科技技術的迅速不斷面臨著新的挑戰,院校不改善教育的情況下對人才的培養達不到企業要求。校企知識機制的轉移的根本是解決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的問題,促使每個專業技術人才可以快速的面對社會以及企業的發展。具備自身優勢的情況下融入社會。從而提高行業的競爭力。多以,部分應用技術類院校不應當把校企知識轉移機制當成一個普通的執行方案。而是總結經驗,不斷改善、不斷完善,從實際問題上解決教育方的不足和企業人才短缺的問題。
三、校企知識轉移機制的改進
(一)制定明確的合作規劃
不確定校企之間的合作規劃無法從根本解決教育和企業共同的難題,因此,想要良好地促進學校和企業之間的發展,首先要制定的合作規劃[3]。學校制定好合作規劃后要盡學校的義務和責任,結合自身的優勢與企業達成雙贏的結果,從而有效的改善自身的不足。從對人才專業技術和素質培養的基礎出發。其次,要不斷地探索新的企業,讓專業技術人才接觸到更廣泛的專業知識,從而在探索新的行業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且改進。除此之外,院校應該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樹立嚴格的規章制度。比如:在校企合作期間嚴格要求學生的早退和出勤情況;院校要成立自己的監督小組,一方面可以將院校制定的計劃嚴格落地,另一方面又能在校企合作中通過交流溝通發現自己的不足;確保了與企業長期合作的基礎上還確保了對每個人才專業知識技術的提高。
(二)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
不論是一個學校完整的教育體系還是一個企業的高效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所以在校企合作期間,應該設立校企雙方的制度、章程在政府、法律的監督下實行。可以良好地促進校企合作的正規與一體化,使校企雙方在合作中避免一系列因素所產生的矛盾點。并且校企雙方在合作中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速度和步伐不斷地調整和創新,為校企知識轉移機制帶來更好的保障。
結語
不論是學校,還是企業都是促進我國經濟科技飛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校企合作則有效地解決了目前部分應用技術類院校的教育不足和企業在面臨擴大規模面、迎接挑戰時人才嚴重短缺的問題[4],使得雙方有效地解決了目前雙方面臨的問題。并且校企知識轉移機制心在政府、法律的監督下使得校企雙方減少沖突矛盾,促進了社會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娜.校企合作與校企知識轉移機制問題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8):36-38.
[2]段光耀.高職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中基于個體層次的知識轉移機制應用研究———以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會計專業《企業財務報告編制》課程開發為例[J].同行,2016(12):354-355.
[3]楊志宏.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校企合作的探索[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29(1):109-111.
[4]李曉歌,夏維力,劉杜娟.基于信任演進的校企合作創新網絡知識轉移動力機制研究[J].情報科學,2015,14(5):42-47.
作者:周金蓮 單位:海口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