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遠程開放教育學生工作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召要求做好高等學校繼續教育學生工作,國家開放大學作為一所新型大學,是高校繼續教育學生工作的重要主體,創新國家開放大學體系內學生工作思路,探索具有開放教育特色的學生工作模式是做好學生工作的必由之路。本論文基于對該體系內學生工作的理論思考和經驗探索,提出一些實踐中的做法。
關鍵詞:高校;繼續教育;學生工作
一、搭建平臺,營造良好學習生態
(一)精心策劃,建立學生自治組織
2007年,武漢電大在全國電大開放教育學生中率先成立學生會,這是成人教育學生工作領域的一次創新。目前,武漢電大學生會歷經11年發展,歷屆學生會成員均由學生民主選舉產生,選舉結果在學校網站上進行公示。學生會的組建提高了學生參與民主決策的意識,提升了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成為學校開展學生工作的重要陣地之一。2018年,學生會剛剛舉行了第五屆換屆大會,一批批優秀學生聚集在開放教育的旗幟下,把終身學習、敢為人先的武漢電大校園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二)成立社團,開展豐富校園活動
目前,武漢分部學生組織中有法律協會、攝影協會、政研社、志愿者團隊等多個學生社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由法學專業學生組建的法律協會自編自導組建的模擬法庭,通過角色扮演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達到了很好的學以致用的效果;由攝影愛好者組建的“攝影協會”,足跡踏遍武漢三鎮的山山水水,發現自然之美,領略造物之勝,宣傳生態環保;全國道德模范、武漢分部優秀畢業生董明倡議組建了志愿者團隊,代號為“小明”“小志”,武漢分部很多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奉獻愛心,服務社會,扶貧幫困,組織義務獻血、學雷鋒活動、引導行人文明過馬路等等,董明用她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為武漢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貢獻。這些活動同時也營造了良好的志愿服務氛圍,樂于助人、團結友愛的校園文化悄然興起,蔚然成風,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充實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鍛煉了實踐活動能力,廣大學生既腳踏實地,學好專業知識,又放眼世界,胸懷遠大理想。
(三)師生攜手,共同構建和諧校園
成人教育的學生都有著不同的社會閱歷,為增強廣大學生的歸屬感,增進師生情誼,繁榮校園文化,構建和諧校園,學校精心組織了各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文體活動,如東湖綠道健步走、師生羽毛球比賽、趣味運動會以及一年一度的迎新年元旦晚會等。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積淀,這些活動逐漸常態化、機制化,形成了品牌效應,在師生間搭建了一條情感紐帶,也加深了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校園文化逐漸形成,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城市精神也在他們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
(四)走出校門,積極開展社會實踐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知行合一,一以貫之。我們還開展了各具專業特色的校外實踐活動,如“師生濕地行”、“漢馬”志愿者行動、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到東湖景區實地導游社會實踐等。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把課堂從教室延伸到了校外,既豐富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又提高了他們的實踐能力,是廣大師生妙趣橫生的第二課堂。
二、服務至上,構建完善學支體系
(一)耐心傾聽,定期組織師生座談
教學相長,相輔相成。武漢分部每學期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本著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宗旨,為了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教學管理水平,認真聽取學生對課堂教學、支持服務、課程開設、學校發展等問題的意見建議,對提到的問題馬上辦理、力求現場解決。比如,上個星期,我們學校剛剛召開了學生座談會,學生提到了以下幾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部分課程難度較大,希望增加面授課時,加強與教師的互動。二是部分專業網上資源不豐富,希望視頻等多媒體資源。三是部分教材內容老化,希望及時更新。四是部分課程考試形式單一、難度比較大,希望考試形式靈活多樣、能夠提供有效的考前指導。通過師生座談,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了解了學生的所思所想,形成了長效的工作機制,培育了富有親和力的校園文化。
(二)扶弱濟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開放教育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背景,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對于學習困難學生,我們會格外關注,了解他們的真實訴求,找準薄弱環節,對于學生反映集中的英語、計算機等網考課程通過率不高的問題,我們及時調整了授課時間和授課方式,提高了學生通過率,使學生滿意度大提高。漢語言本科學員馮利江,因身體殘疾,但學習愿望強烈,為滿足他上課的需求,學校決定不計成本為他開課,琳老師利用休息時間為他一人量身打造上課內容,不辭辛苦加班備課,體現了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三、建立制度,激發良性競爭活力
(一)創先爭優,打造長效激勵機制
武漢分部歷來十分重視獎學金評審工作,除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國開獎學金外,武漢分部還設立了武漢電大獎學金。每次的獎學金評審都是對學生學習、工作的一次巡禮和檢閱,也是一種鞭策和激勵。本著公平、公正、公開和為學生負責的原則,我們科學制定標準,規范評審程序,公示評審結果。讓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發揮榜樣的力量和示范作用,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濃厚學習氛圍。為進一步推進開放大學校風、學風建設,激勵開放教育學生勤奮學習、學以致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新具有開放教育特色的學生工作,創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更好地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武漢分部每年還在廣大學生中開展爭當優秀學生、優秀畢業生、優秀學生干部評選活動,涌現出了一批優秀學生代表,成為學校的一張張亮麗的名片。
(二)以賽促學,開展學習之星評選
武漢分部采用開放式學習模式,面向社會全體成員,以學習者為中心,基于網絡自主學習、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與面授輔導相結合,為廣大師生創造了一個自由、自主、全方位的教學環境。為繼續保持武漢分部網上教學良好發展勢頭,不斷提高教師網上教學與支持服務的能力,促進學生網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武漢分部每學期針對學生開展網上學習之星評選活動。活動開展以來,不論從師生參與人數還是網上發回帖數量、質量以及網上學習資源的形式上都有著質的飛躍,在廣大師生中有著較好的反響,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對提高網上教學效果和開放教育教學質量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在國家開放大學網上教學檢查中,總部對武漢分部網上學習之星評選活動給予了高度肯定,也作為優秀校園文化活動于2017年在國家開放大學網站上獲得展播。
四、廣泛宣傳,擴大學校輻射影響
(一)榜樣引領,“頭雁效應”效果顯著
近年來,武漢分部涌現出一大批品學兼優、學以致用的優秀學生,通過學習在工作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為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人生價值。2017年12月28日,長江日報以“讓學習成為新風尚”為題連篇報道武漢分部近年來發展情況。其中,有幾個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是“知識讓殘缺的生命更有尊嚴”的全國道德模范董明、“知識點燃鄉村創業激情”的成功企業家余紅梅、身殘志堅的腦癱大學生馮利江和年過花甲攜妻帶子一起讀書的蔣虛懷。這一個個名字是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也是一個個終身學習的榜樣。他們用平凡的生活詮釋了什么是“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教育理想,也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學習讓生活更美好”的樸素真理。
(二)協同聯動,講好武漢分部學生故事
4月14日,國家開放大學“我的學習故事”演講比賽總決賽落下帷幕,武漢分部學子蔣虛懷、江暢分獲全國二等獎、三等獎。引外,楊捷、江暢分獲“最佳人氣獎”第一、第三名,學校因組織得力,以總分第一獲得“最佳組織獎”。大賽歷時八個月,武漢分部對此次比賽高度重視,從開始的選擇題目、反復修改、到過程中的精心排練、組織初賽到后期的視頻錄制、專家指導,多個部門全程參與、密切協作,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辛苦和努力換來了豐碩成果。路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生工作無小事,我們始終抱持著一顆關愛學生的滾燙的心、一份熾熱的情,轉化成工作中的細心、耐心、誠心、精心,這是做好學生工作的基礎。
作者:趙紹普 單位: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