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激發(fā)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途徑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素質教育的實施與推進,給了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而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的必修課,是課堂閱讀的繼續(xù)和擴展,也是切實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文章以小學語文為例,從環(huán)境、素材、活動和任務入手,談談如何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讓那些方塊字吸引住學生的心靈,從而發(fā)展學生讀書習慣和閱讀思維,進而增長知識、擴寬知識面、提高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閱讀興趣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陶冶情操,積累文學素養(yǎng)的最佳途徑。課堂閱讀內容與題材有限,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而作為補充的課外閱讀則適時地彌補了這個不足。課外閱讀題材廣泛,內容多樣,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不斷鍛煉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師要經(jīng)常性地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把課外閱讀當作一件愉快的事情,而不是強制性的學習任務,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課外閱讀的無限樂趣。
一、設置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有相關研究表明,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閱讀環(huán)境與閱讀氛圍可以更容易地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閱讀的熏陶,在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的驅使下,讓學生能夠自然而然地進行閱讀,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起自身對于閱讀的熱情。而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發(fā)揮自己的藝術細胞,將班級的置物柜進行布置,將多余的空間打造成一個小型圖書館,每位學生將自己喜愛的書籍放在圖書角里,充分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這樣既能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也能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互相分享喜歡的書籍,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閱讀興趣的產生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來實現(xiàn)的,教師通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使得班級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閱讀心態(tài),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比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講解中,由于本單元教學篇目都是童話故事,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書帶到學校來,與同學們一同分享,從一本童話書到很多本童話書,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了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讓教室的圖書角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在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里拓寬學生的想象力,感受童話世界的不可思議。這樣一來,同學之間通過閱讀新的童話故事,會在不知不覺中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讓教室充斥著學生探索求知的喜悅,在互相交流分享中萌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選取合適的閱讀素材
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到的課本知識有限,而語文學科需要通過閱讀大量書籍來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因為豐富的閱讀素材是拓展學生閱讀知識面和拓寬閱讀思路的前提和保證,可以有效地補充課堂知識的不足,幫助學生加深課堂知識的理解,以及提高相關的文學素養(yǎng)水平。但是小學生仍處于價值觀培養(yǎng)階段,無法準確地辨識課外書籍內容的優(yōu)劣,常常在一些獵奇心理的驅使下,去讀一些沒有營養(yǎng)的書籍,這時教師就要及時向學生推薦適宜的課外閱讀書籍,以滿足學生閱讀需求,降低課內課文理解難度。比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7課《手術臺就是陣地》的講解中,學生由于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年代,對文章的歷史背景不是很了解,在課文內容與白求恩的精神層面上理解較淺。因此,教師首先讓學生以角色朗讀的形式,初步感知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然后,為了加深對白求恩說的話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最后,為深入體會到課文主人公“白求恩”的偉大,教師課后安排學生閱讀相關人物的傳記故事,讓學生去感受那個動蕩歲月革命先知精忠報國和視死如歸的精神。讓學生對書籍內容的優(yōu)劣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多讀經(jīng)典著作,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偉大作品的熏陶和感染,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激發(fā)學生潛在的閱讀興趣,增強課內閱讀效益。
三、積極開展閱讀活動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如果一味要求學生靜坐閱讀,可能會讓學生對閱讀產生逆反厭惡心理,導致閱讀興趣每況日下。因此,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年齡特點,積極組織開展各類閱讀活動,讓學生可以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中去,在潛移默化中愛上閱讀,提升語文能力。實踐也證明,通過閱讀活動,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提升學生對閱讀的喜歡程度。比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昆蟲備忘錄》的講解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舉辦一次戶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大自然里真真切切地感受這些昆蟲的特點,然后再去感受文章里對昆蟲的描寫,并在班級里分小組討論昆蟲的與眾不同之處。隨后,教師再指導閱讀方法,了解四種昆蟲的外形、動作,分別感受其有趣之處,以揭示它們各自的小秘密。最后,安排學生課后查閱其他有關昆蟲的資料,把認為描寫昆蟲好的語句進行筆記記錄并分享。或者,還可以舉辦簡筆畫比賽,通過把查閱到的相關昆蟲的描寫片段,讓其他的學生進行簡筆畫競猜,讓學生在仔細聆聽的過程中,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在閱讀活動的歡快氛圍中,在實踐中去感受閱讀的多姿多彩。另外,閱讀活動的多元化是十分重要的,針對活潑的學生,教師可以開展閱讀主題演講和角色扮演比賽;針對較內向的學生,可以展開故事閱讀情景人物速寫競猜等活動,每一次活動的舉行,教師都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賽,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比賽觀: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對每一個重在參與的學生都給予積極的肯定。同時,還可以在課后向家長建議,自行在家組織親子閱讀活動,讓學生和家長一同閱讀,不斷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布置課外閱讀任務
閱讀過程中,學生只是機械似地完成閱讀任務,對一些經(jīng)典篇目常常不求甚解,沒有深入思考,這些都不利于閱讀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能夠對正在讀的書籍有意識地進行思考,然后讓每一位學生準備一個“專屬閱讀記錄本”,便于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及時進行記錄和總結。此外,教師還要要求學生在閱讀完每一篇文章后,適當在筆記本上補充好文章背景、文章內容、文章角色、文章感悟、優(yōu)美詞句等內容。通過這樣的作業(yè)形式去強化學生的閱讀水平,并在日積月累中推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成長,讓學生享受閱讀樂趣。比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2課《我們奇妙的世界》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在課后為學生布置有趣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去搜集有關講解世界的書籍,并摘錄書籍中的新奇之處與好詞好句,在自己的閱讀記錄本中寫下當時的讀有所感,并可以自己繪制一些小插圖來講解,增添閱讀任務的趣味性,讓學生把在閱讀過程中的隨手記錄與總結反思當成一種習慣,促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課外閱讀,收獲知識。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有言:“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可見,閱讀作為學生實現(xiàn)知識轉化、認識廣闊世界的有效手段,不僅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著巨大作用,更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著顯著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教師要發(fā)揮好指明燈的作用,為學生設置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幫助學生選取合適的閱讀素材,積極開展各類課外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布置特色閱讀任務,多多鼓勵學生去閱讀更多的書籍,去主動認識課本之外的世界,在豐富的閱讀經(jīng)歷中去感受閱讀帶來的無限思考與樂趣。
作者:王友香 單位:福建省武平縣實驗小學鼓樓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