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課程標準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初中歷史有效性教學的思考
1.提高自身教學基本功為基礎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心中有教材、胸中有教法、目中有學生是新課改背景下的歷史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功。歷史的教材編排并沒有規律性,知識點比較模糊和零散。教師要在研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熟悉歷史教材的編排體系,整合教材,為了使知識系統化,要理清歷史各部分發展的線索,建立歷史知識的框架,通過對比、梳理把課本上零散的知識用圖表或框架清晰地表現出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充分準備與整合,是落實課程目標、實施有效教學的基礎。教材內容熟悉于心就明確了教學重難點,再根據學情科學地設計教學流程、學生活動,選擇運用教學媒體,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上去了。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前提
新課標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它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神奇的內驅力。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常用的方法有傾注關愛之情、以疑激趣、創設情境、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歷史課外活動等。二要訓練學習方法,要建立學習小組,訓練合作學習、小組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師生、生生有組織的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參與式教學,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發揮好學習小組的作用,學生的學習變得積極主動了,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可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3.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為關鍵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結合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教學中教師要結合重大事件準備史料讓學生閱讀,教給學生閱讀史料、歷史地圖的方法,訓練學生分析因果、動機與后果等的歷史思維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探究鍛煉學生表述歷史的方法。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探究便捷的記憶技巧,教會學生掌握記憶的方法和技巧,堅決避免死記硬背。
1相關的基本理念
高職教育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理念,而職業技能的形成和發展,必須參與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模擬的職業情境,通過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的類化轉移,使相關的一般能力得到特殊的發展和整合,形成較為穩定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社會生活素質。我國高職教育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某個領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而各高職院校的專業核心課程注重和體現了“高等性”和“職業性”的統一,并設計出與崗位職業資格標準相融通的課程標準,這種融通一方面使得高職學生不用再花費時間和資金參加勞動部門的職業技能培訓,企業亦無須再進行程式化的崗前培訓工作,另一方面也為整個社會節約了大量人力資本,提高了社會的整體經濟效益。專業核心課程將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對接研究取得的豐碩成果,為公共基礎課程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作為公共基礎課程,是各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其課程標準也應嘗試將“計算機操作員”的職業資格標準與之相融通,設計出“基于社會生活過程”和“基于工作過程”的社會生活情境和典型工作情境,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將該門課程的課程標準與“計算機操作員”系列的職業資格標準相融通,不僅使高職學生能夠更從容地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其中包括職業生活)的挑戰,而且會極大地提升各專業學生就業時的適應面及靈活性,為在工作崗位上大顯身手奠定現代信息技術和其他軟實力基礎。
高職院校的課程標準是對高職教育某個專業學生“學習結果”和“掌握特定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的描述,是課程教學質量應達到的具體指標。課程標準是課程管理和評價的基礎,是課程建設、教材編寫、教學設計、學生學業評價的依據。計算機操作員的職業資格標準,應是具有使用計算機從事文字、圖形、圖像等信息處理工作及計算機系統操作、維護與管理能力。其規格可定位為能夠進行計算機使用與日常維護、文字信息處理、多媒體信息處理、網絡操作等。其操作能力水平可表述為能夠完成信息的快速錄入,能夠進行網絡的基本應用,能夠熟練操作一些常用的辦公軟件、工具軟件、系統軟件,能夠完成系統組裝、日常維護、系統備份、系統維護以及系統升級等任務。當然,這種能力只能是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初級水平,但它與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在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和解決典型生活矛盾的訴求是契合的。換句話說,作為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的計算機教學,應使學生達到上述能力層級要求。過低或過高標準均與學情不相吻合。因此,只有將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相融通,才能真正意義上完成課程與職業的銜接、學校與社會、學生與員工的銜接,提高學生解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課程標準只是來自“頭腦風暴”,或閉門造車或紙上談兵,與社會生活完全脫節,與職業資格標準遠程阻隔,那么這樣的課程標準只能孤芳自賞、顧影自憐。
2具體的實施策略
2.1教學目標與生活工作需求相對接
高職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就宏觀層面而言,應立足于“做人”與“做事”的有機結合,“應知”與“應會”的高度統一,“工具”與“情感”的深度融合,知識、技能與素質三位一體。因此,公共基礎課程既可以是通識教育,又應該是社會生活的技能教育,既是工具性教育,又是人文性教育。就微觀層面而言,每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既有素質教育的訴求,更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需要。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目標,不是重在了解計算機的理論知識,而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懂得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職業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種種問題的重要性,并且學會一般操作。因此,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應與高職生即將開始的生活工作需求接上頭、相聯系,而不能“不相往來”、形同陌路。
2.2課程教學與職業崗位任務相對接
我國聾人教育事業近年來得到穩步發展。2014年,聾高中125個,在校生5704人;分別比2010年增加41所和420人。而聾生教育的三大科之一的英語教育也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和飛速的發展,本文旨在梳理聾生英語教學方法的文獻,給本領域的一線教師和學者們提供直觀和宏觀數據。
一、聾生英語教學研究文件概述
我國特殊教育始于19世紀初,近年來,特殊教育事業受到政府和社會廣泛的重視并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中明確提出:“特殊教育是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各級政府要加快發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列入議事日程。全社會要關心支持特殊教育。提高殘疾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培養殘疾學生積極面對人生、全面融入社會的意識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不難看出,特殊學校開設英語課程是《剛要》中“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提高殘疾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具體落實;而“注重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為特殊學校的英語教學奠定了方法論基礎。就聾校開設英語課程來說,2007年2月2日,教育部教基[2007]1號關于印發《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通知中明文規定:“‘外語’為選修課程。外語作為選修課程,各校可根據不同地區和聾生實際選擇開設。”目前已有不少特殊學校為聾生開設了英語課程,很多聾高中更是如此。2014年,國家七部委啟動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對特殊教育課程的改革提出具體要求:“為健全課程教材體系,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結合殘疾學生特點和需求,制訂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標準。”教育部關于聾生英語教育的課程標準正在研制之中。聾生英語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廣大理論工作者和一線教師對英語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在回顧近15年我國聾生英語教學法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教學法賴以生存的基礎理論進行梳理和剖析,旨在為我國聾生英語教學法的發展和創新提供借鑒。
二、聾生英語教學研究現狀概述
作者于2015年7月底以“聾英語教學”(包括聾人、聾生、聾兒、聾啞和聾校英語教學)、“聽障英語教學”、“聽殘英語教學”作為篇名在中國知網期刊類檢索相關文獻,時間選擇“從”,來源類別選擇“全部期刊”,選擇學科領域為“全選”,匹配為“模糊”。去除掉“聾啞英語教學”中和聾生英語教學無關的文章,重復文章只保留一篇,經過篩選整理,收集到關于我國聾生英語教學法研究的文獻共計41篇。在對“2001年到2015年”碩博士畢業論文的檢索中,總共出現相關論文:碩士7遍和博士1篇。張松柏的碩士和博士論文均在列,這也說明國內有學者一直數年堅守于聾生英語教育的研究。相比較我國聾生英語教育的規模和發展,15年中的49篇文章在數量上還遠遠不夠;但我們也看到,進入2010年后聾生英語教學法的研究已經進入常態化,文獻數量穩定且有攀升;從文章的質量來看,發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有5篇,皆出自《中國特殊教育》,而外語類的核心期刊上卻一篇沒有,這說明聾生英語教學方法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影響力有限,還沒有引起外語界、學界乃至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從文章的研究方法來看,大多是“應用”、“運用”、“嘗試”、“探析”、“思考”、“探討”、“探究”之類的經驗介紹、分析總結和文獻綜述,只有2篇文章是調查報告,還有2篇是案例分析,沒有實證性的定量研究;從研究內容來看,探討最多的是多媒體等現代先進教學手段的運用,其次是課堂教學有效策略和方法的應用,再次是“語法”、“詞匯”和“閱讀”等教學經驗的微型研究,最后還有基礎理論的探討,筆者將從教學法研究的內容出發,集中探究其背后的理論基礎。
三、聾生英語教學法研究文獻綜述
我國聾生英語教學法的研究除了要借鑒語言學理論外,還要以相關學科理論為基礎,包括教育學、社會學等,尤其心理學和英語教學法的聯姻更是一大突破。心理學是人類語言習得和使用過程中的心理機制,腦科學的研究成果也影響著外語教學的研究。圖式理論通過同化和順應來構建不同的關系圖式,繼而幫助學生學習詞匯,培養學生構建新知識的能力和詞匯學習的能力。互補理論認為,一種感覺的缺失會導致對剩余感覺的更多依賴,從而增強剩余感覺。聾生較之于健聽學生具有視覺補償功能,視覺是聾人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英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手段,發揮聾生視覺補償功能,彌補其聽力缺陷,促進聾生的全面發展。多元智力理論重視根據每個學生的智力優勢和智力弱勢選擇最適合學生個體的方法,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自己的優秀。英語學習者理論中的動機和焦慮理論在聾生英語教學中有很現實的運用,可以幫助聾生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緩解英語學習的焦慮心理,提高學習效果。另外,英語學習認知理論為、社會學理論、教育學理論等都為我國聾生英語教學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而沒有理論的實踐卻是盲目的。聾人才的英語教學法的研究重心已從研究英語教學的客體轉向英語教學的主體,研究范圍的廣度和研究內容的深度發生了質性的變化,已經擺脫了“純語言學”的價值取向,轉為“教育學”和“教學法”的取向。
一、加強學生的閱讀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強大推動力,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首先,要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使學生在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中進行閱讀興趣的培養。教育的民主化是當前教育發展的主要潮流,教師要改變以往一言堂的教學模式,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自由的表達自我觀點的過程中培養起對語文閱讀的熱愛之情。其次,要多采用積極的評價方式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難以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當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當注重學生自我意識的構建,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積極推動學生合作學習以及創新思維精神的發展。
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新課程標準中關于語文教學目標的規定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個方面。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當積極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要幫助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的發揮出來,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即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空間與時間供其自由支配,使學生真正享有閱讀的權利。在此基礎上,還要注意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學生的個性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促進學生的創新性閱讀,從而達到高中語文閱讀中自我感覺的實現。
三、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
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生以及小學生的重要特點就是其已經具備了比較成熟的心智,能夠感受到教師的品質對他們的影響作用。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教師對學生有意識的引導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目標引導。就是在引導學生進行逐漸深入的閱讀過程中注重閱讀材料的層次性以及閱讀目標的明確性,從而逐步提高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第二,有效指導。教師對學生閱讀的有效指導就是要做到教師的課堂講解難度要與學生的理解能力相適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提問,保證所問問題的開放性以及深度,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積極的反饋,從而指導學生有效的進行下一步的閱讀學習。
四、加強訓練意識
【摘要】基于職教集團合作辦學的背景,對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必要性、現狀方面進行了闡述,進而從課程的目標、內容、組織、評價等方面的銜接進行了探究,以期豐富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成果,有效提高中高職院校課程體系建設成效和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發展。
【關鍵詞】職教集團;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銜接
一、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現狀
我國中高職銜接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三十多年的研究,初步建立起了中高職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但目前中高職銜接大多是以學制展開的外延式的銜接,以課程為核心的內涵式銜接任重道遠。如當前中高職銜接專業理論課程重復、專業技能課程銜接錯位、文化基礎課程脫節等現象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中高職教育的發展。而且,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基本上是學校自發的,政府引導不力,科研機構指導缺乏,課程改革流于形式,忽視實效。同時中高職分屬不同教育部門,政出多門,相互獨立,中職與高職教育之間,高職院校之間,溝通較少,形成各自為陣、互相分離局面。這種中高職管理體系脫節導致培養目標、課程標準不一,進而導致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課程評價和教材建設等均存在較大程度的重復性和錯軌性,這些都嚴重阻礙中高職教育內部有效銜接。
二、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同地域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的探索與思考
(一)管理體系的銜接是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的前提
中職和高職屬于同源教育,應歸屬同一部門管理。職教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完善法規、政策支持、統籌協調和評估監管等方面的作用,引導中高職學校、企業、行業協會共同承擔人才培養,促進區域繁榮的任務,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持續、健康、和諧、優質發展。一旦中高職管理的壁壘打破,也為中高職各項銜接掃除了主要障礙。江西現代職院在這方面樹立了標桿。它依托江西現代職業教育集團的資源,依據當地產業結構合理設置和調整專業,充分調動政、行、企、民、校多主體協同作用,形成“政府主導、行業指導、園區支持、企業參與、科研相助”的多方聯動格局,突出“人才培養、科技報務、師資鍛煉、崗位實踐、就業創業”五位一體的集團化辦學特色,大大提升了人才的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