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戰略金屬礦產資源保障能力態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戰略性礦產資源是我國資源安全的核心和關鍵,也是我國在全球經濟話語權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全球礦產資源形勢和我國資源保障能力進行深入分析,研究了戰略礦種的全球供求關系和趨勢,提出保障我國戰略金屬礦產資源安全的舉措建議。
關鍵詞:礦產資源保障;經略全球;供需關系;產業升級
中國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經濟結構調整與增速換擋是必然選擇,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對金屬資源的需求隨之發生變化。資源安全是經濟安全的重要支撐,在這種背景下,戰略性礦產資源是我國資源安全的核心和關鍵,也是我國在全球經濟話語權的重要保障。本文就新常態下加強我國戰略金屬礦產資源的保障能力進行深入分析,提出結論和建議。
1對全球礦產資源形勢和我國資源保障能力的認識
1.1礦產資源供需總體趨于穩定,戰略性新興礦種將成為全球資源競爭焦點
1.1.1新常態下基本金屬需求將見頂并保持高位全球礦業需求總體維持在高位,主要品種供給略小于需求,但受到經濟不確定性和疫情疊加影響,價格階段性波動調整力度加大,重點品種走勢出現分化。未來10年,銅、鋁等礦產需求將陸續見頂并持續保持高位,但不會再有上升空間。銅、鋁、鎢、鎳、鉻等礦產主要用于家電和機械制造等行業。目前,中國家電產量已經超過全球的50%,家電行業發展水平較高,但產能過剩已顯現;而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峰期預計將在2020年前后到來。
1.1.2戰略性新興礦種需求將持續增長,競爭日趨激烈未來十年,中國交通和化工行業仍將快速發展,主要用于交通行業的鉛、鎂、鉑、銠、鈀、鋰以及主要用于化工行業的鈦、銻等礦產需求將會持續增長。互聯網、大數據、工業4.0將對金屬礦產行業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鈹、鍶、鍺、鎵、銦、高純石英等礦產主要用于計算機、電子等行業,未來隨著這些行業的持續發展,相關礦產的需求亦將穩定增長。
1.1.3全球新探明資源減少,資源接續能力顯著下滑作為礦業景氣度先行指標的礦產勘查投入連續五年下降。在全球礦產勘查投入減少的情況下,一些礦業公司將勘查開發的重點放在規模不大但品位較高的項目,以期盡快獲得回報,縮短項目周期。即使是超大型或巨型礦床,也削減投資規模,降低設計產能。從礦種上看,金是勘查投資預算最多的礦產,占45%,而基本金屬新探明資源不斷減少,全球礦產資源接續能力顯著下滑。
1.2新形勢下,我國海外礦產資源供應安全不容樂觀
1.2.1中國礦產資源總體對外依存度有擴大趨勢目前,中國礦產資源消費總體對外依存度為41%。在過去十幾年中,中國礦產資源累計消費超過歷史總和的兩倍,資源開發也達到空前的規模。資源短缺程度呈現從個別礦種向全面短缺發展的態勢。目前中國重要的戰略礦產中,多數為凈進口。鐵、錳、鈦、銅、鋁、金、錸、鉀鹽的對外依存度為40%~70%,鉻、鎳、鈷、鉑族、鈮、鋯和鉭等小品種礦產對外依存度均超過70%,鉛、鋅、錫等傳統優勢礦產亦出現進口。中國大宗支柱性礦產資源儲量不足。預計未來10年,中國大宗短缺礦產供需缺口巨大的形勢依舊,部分小礦種缺口仍將不斷擴大。
1.2.2中國是礦產資源大國,而非礦業強國大宗金屬商品中,除幾座大型鋅礦和金川的硫化鎳礦位于中國外,其他大宗金屬的世界級優質資產均在海外。世界級銅礦大多分布在安第斯銅礦帶和非洲加丹加銅礦帶上,世界級鐵礦資產均位于澳大利亞和巴西,鉻礦則集中在南非和哈薩克斯坦。戰略新興金屬中,優質鋰資源集中在南美鐵三角的智利、玻利維亞和阿根廷;鈷資源除零散分布于紅土鎳礦中,大多集中在剛果(金)。
1.2.3資源民主主義抬頭,海外資源供應穩定性不足我國礦產資源進口總價值量的42%來自中東、亞洲等地緣政治穩定性差的區域;68%的礦產資源途經不穩定的南海航線,其中46%需經馬六甲海峽。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錯綜復雜,將加劇區域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影響中國境外92世界有色金屬2021年2月下礦產資源Mineralresources資源供應地和通道安全。
1.2.4中國礦業話語權不足,優勢礦產地位正逐步下降中國在礦產資源及礦產品國際市場的話語權是與中國是多種礦產資源全球最大買家的地位不相稱的。西方發達國家通過金融、技術、產業等多種手段,對全球礦產資源的占有、生產、貿易、價格、消費進行影響、干預和控制。中國優勢戰略性礦產國際地位在不斷下降。2000年以來,中國優勢戰略性礦產已由15種下降到9種,鉛、錫、螢石等礦種已失去優勢地位,預計未來鎢、銻、磷等礦種的資源優勢也將逐步減弱。
1.2.5海外資源投資成少敗多,未能高效開發利用過去十年我國企業海外礦產資源投資增長迅猛,目前中國企業海外礦產資源投資存量已超過1500億美元。這一過程中,以五礦、中鋁等為代表的大型央企以及大批民營企業,大舉進軍海外礦產資源項目開發,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但更多的是失敗的教訓。究其原因,企業投資盲從且各自為戰、相互競價,對項目認識不清、運營管理不善,跨領域投資、缺乏專業背景以及綜合實力弱等主觀上的原因是關鍵。
2結論與建議
2.1創新中國經略全球礦產資源機制和模式
國家層面加快制定國家資源安全保障的戰略規劃,加強機構專業化管理與支持服務。建議包括:一是依托專業智庫,開展海外資源開發研究,建立全球礦產資源數據庫,制定國家層面的全球資源保障體系以及研究支持體系,制定海外資源開發戰略規劃,增強海外資源開發工作的全局性、協調性和系統性。二是在國務院有關部委的領導下,成立專門機構具體負責海外資源開發的監管與服務工作,負責政策制定、實施、監控,以及協調解決與企業海外項目投資的具體事務。三是加強外交途徑的支持力度,通過國家間的戰略、經貿合作及外交關系,為礦產資源開發項目提供外交途徑的保障。
2.2形成國際一流的礦產資源治理能力,穩步提升中國礦產企業國際競爭力
在國資層面全面梳理存量項目,推進資源優化整合和企業監管變革:一是系統梳理目前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等國資背景企業所獲取的海外礦產資源項目情況,為后續項目統籌、整合提供基礎。二是以海外資源開發經驗豐富的成功企業為平臺,集中精力開發優勢項目,在建設、運營、管理、銷售等領域發揮協同效應,降低資源開發成本。三是對平臺公司的后續管理,應參照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有關改革方向和試點經驗,并結合金屬礦業行業具有戰略性、周期性和波動性等突出特征,研究放活其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逐步與國際接軌。
2.3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契機,打造國際礦業航母企業
中國礦產資源安全保障形勢嚴峻,迫切需要推動金屬礦產領域的重組與整合,提高產業和資源集中度,提高市場話語權和供應保障能力。建議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契機,積極推動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結構優化和戰略性重組。以具有海外礦業項目投資與運營成功經驗的企業作為主體,整合銀行、研究機構等資源,組建國有專業化礦業公司,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礦業航母企業。國有專業化礦業公司的建立既可經驗共享,使中國企業少走彎路,大大提升海外礦業資源獲取的成功率,又可以整合資源,集中力量進行重點資源、重大項目的投資與運作。
2.4以保障國家緊缺資源供給為目標,開展“一帶一路”重大資源項目建設
“一帶一路”國家由于特殊的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一般較差的特點,單純靠企業市場化行為去投資面臨收益率低、風險高的問題,企業的投資意愿會受限,需要國家在政策協調、產業基金引導等方面給予支持。將貫徹外交思想、服務外交大局與發揮產業優勢相結合,將國家戰略與企業國際化布局相結合,將央企責任與經營發展目標相結合,把中國五礦等重點企業打造成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先鋒隊和有生力量。
2.5政企銀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支持礦業“走出去”
建議充分利用國家外匯儲備充實重點金屬礦業企業的資本金。可考慮發起設立“國家礦業開發基金”,向海外資源開發的重點企業注入資本金或直接參股并購企業。此舉可以解決拓寬外匯資金投資渠道,實現外匯實物化,將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變為資源儲備;另一方面也更有力地支持企業“走出去”,以充足的資本實力在國際礦業并購市場展開角逐。同時,建議在政策框架內,按照有關規定,在貸款貼息、前期費用補助和產品回運補貼方面,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多開發針對礦業公司海外并購的特色服務與產品,同時不僅在項目前期的融資貸款方面,也在企業財務風險防控等方面提供相應的資金以及后期智力支持。
2.6進一步指導和支持企業“建營一體化”,帶動中國制造
“走出去”一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中,以金屬礦產龍頭企業走出去為先導,帶動境外礦業開發所需的裝備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行業的走出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礦業開發項目往往地處偏遠,需要大規模公路、鐵路甚至港口、碼頭、發電站等基礎設施,如以礦業項目為依托,可借機推進中國企業承建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建議相關部委獎勵在“走出去”過程中積極采用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出海企業,鼓勵海外中國企業更多使用國產裝備,打造國產裝備的國際新形象。
2.7鼓勵技術創新引領產業升級,維護資源開采秩序
建議行業協會牽頭對國內外稀土資源的開發利用,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的工藝、技術、裝備,稀土功能材料及其高端應用產業的發展,以及市場秩序、產業政策調整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形成對行業形勢和合理運行價格區間的共識,更加嚴格配額管理制度,減少灰色地帶,加強科研投入和成果轉化激勵機制,以下游應用拓展帶動上游資源保障能力。
參考文獻
[1]常興國,中國礦業走出-歷程、現狀、總結、啟示。地質出版社,2015,北京.
[2]陳甲斌,優勢金屬礦產資源管理政策改革及建議,資源發展,2008,1:20-23.
[3]陳其慎、王安建等.銅、鋁需求“S”形規律的三個轉變點剖析.地球學報,2010,31(5).759-665.
作者:呂威 單位:中國五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