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某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礦產資源的開發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同時也產生了突出礦山地質環境的問題。文中以內蒙古某礦區礦山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礦區的地質概況,描述了水文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條件,重點闡述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對策,為礦山的地質環境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內蒙古;礦山環境;地質環境治理
1礦區地質概況
研究礦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的準格爾旗,在鄂爾多斯高原的東部,該地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礦區是侏羅紀早期和中期的含煤地層,重要的含礦地層是侏羅系中下統延安組和第四系。礦區的構造形態以單斜為主,向西南方向傾斜,傾角在1°到5°之間。礦區內含有細砂巖、粉砂巖、泥巖、5號礦組和6號礦組等巖石。
2水文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條件
(1)水文地質條件。礦區含有兩種含水巖組分別是第四系沖洪積潛水含水層和侏羅系中下統延安組基巖孔隙、裂隙含水巖組。第四系沖洪積潛水含水層的含水巖組主要是第四系沖洪積礫石和砂石,含水層厚度為2m~3m,該層含水層受降雨影響較大,富水性較差[1]。侏羅系中下統延安組基巖孔隙、裂隙含水巖組含水層厚度為25m~94m,屬于弱含水性,該層含水層與上層含水層的水力聯系較差。裂隙含水層和基巖孔隙含水層地下水受單斜控制比較明顯,地下水主要沿著地層的傾向方向排泄,以泉水排泄為主。(2)工程地質條件。礦區含有軟質巖、黃土和砂土。軟質土分布在侏羅系地層中,分布在礦層的頂底板中,以砂巖為主。砂土在河谷的沖洪積層中,巖性有粉砂和細沙,地基承載力大概100Kpa~120Kpa,工程條件一般[2]。黃土零散的分布在礦區中,主要成分有粉質黏土和粉土,黃土具有明顯的濕陷性,地基承載力在120-180Kpa工程地質條件一般。
3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對策
礦山在投產后,應該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環境地質問題不斷惡化。采取的措施是邊開發邊保護,邊保護邊開發,開發和保護同時進行,具體礦區中采取的保護措施有:地面工程活動應該合理控制范圍,將采礦行為不斷規范,最大程度保護礦區內的綠色植被,降低采礦活動對植被的影響和破壞作用。礦山環境治理工作在充分了解礦區環境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的環境問題包含含水層破壞、地面塌陷、土地資源破壞和地形地貌破壞等相關問題,采取積極措施防止環境問題的出現,采取積極恢復工作。(1)地面塌陷的治理工作。地面塌陷的治理工作是對于地面由于采礦工作的進行導致地面塌陷、地表裂縫等,針對地表問題采取平整、碾壓、充填綠化、覆土等工作。在治理塌陷區地面的過程中要結合周邊地形地貌,治理后應該與周邊的地貌基本一致,治理后,該地區的景觀應該與其他地區的景觀相近。目前我國常見的塌陷治理方法有:填充復墾法、壓力灌漿法和地面采空區填充法等。充填復墾法是在礦產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廢渣,將廢渣就地取材,填充到地表的塌陷區域,在地面上進行整平,再在地面進行覆土恢復原有生態的過程。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解決地面塌陷問題還能妥善處理廢棄物,在國內礦山中運用的比較廣泛。壓力灌漿法是當地面發生塌陷后運用人工機械將水泥砂漿灌注到塌陷區域內,提高周圍巖體的應力,防止塌陷狀況進一步出現。地面采空區填充法是結合開采的實際工藝,防止地面塌陷工作更加嚴重。根據研究礦山的具體問題和填充材料的選擇,采用充填復墾的方式處理地面塌陷問題。研究礦區采用房柱式采礦法,安全礦柱設置在采空區、大巷、斷層等關鍵位置以防止地面裂縫,在開采的過程中及時填充采空區,保證開采過程順利進行。研究礦區的具體治理措施是針對塌陷坑充填覆土工作。在接近塌陷位置將地表熟土取出,塌陷后填充煤矸石,再在地面放上熟土進行造田工作,熟土的厚度一般在0.5m以下,植被可以正常生長。對塌陷區采取分層填充的方式,每填一層碾壓地面,可以采取履帶拖拉機和羊角碾配合使用。礦區塌陷區進行治理后進行造林,主要種類是油松和沙棘,形成灌木和喬木互相交錯的形式進行種植。(2)含水層破壞的治理工作。含水層破壞的治理工作主要治理含水層水位下降、水質變壞、含水層結構變化等。在開采時應該實時保護含水層的相關問題,在開采6號礦層時,施工了防水功能的安全礦柱。防水礦柱的建立可以能夠高效攔截礦層頂板的含水層因為開采過程產生的孔隙將水灌入礦井之中,對有效阻止含水層中的水進入到礦井內的效果非常明顯。含水層中松散的裂隙水和孔隙水的水質非常容易受到開采過程的影響,造成水質變差。在保護孔隙水的水質時,需要重視煤矸石的淋溶水的問題,研究出先進的防滲技術,對淋溶水進行處理后重復使用,同時避免將水滲入到孔隙之中,對孔隙水的水質造成一定的污染。(3)地形地貌景觀和土地資源的治理。礦區的地形地貌遭到破壞是由于在地面建造開采礦山的配套設施等建筑物。總體的治理措施是拆除場地中的臨時廢棄的建筑物,重新覆土種植植被。根據相關規定建設的工業場地建筑物在礦山閉坑后,除了辦公設施、公寓、食堂等保留之外,地面的其他建筑物都需要進行拆遷和清理。由于研究礦山處于丘陵地區,表面的熟土比較少,在施工過程中要盡量保護熟土不被破壞,將地表熟土剝離,等閉坑覆土時可以將原來的熟土取來直接使用,避免浪費熟土。熟土的厚度應該高于0.3m,覆土后將地面整平,在春季播撒草種來恢復植被,盡量選擇當地常見的植被品種,盡量保持與原始植被一致。閉坑時對開采過程中的三個礦井進行密封。(4)礦山環境地質的監測工作。保護礦區的環境地質要做好礦山環境的監測工作,主要包含礦山地質災害和水環境的監測工作。地下水的監測工作包含水質監測、水量監測和水位監測。定期在礦區的排泄口采取水樣,化驗其化學組分,對關鍵元素進行重點監測。定期監控礦區在生產過程中的每天排水量,在礦區范圍內建立兩個監測點,分別是豐水期和枯水期監測兩次。在開采區域的表面建立變形觀測站,根據相關規程制度,對開采區域附近地表的變化情況進行實時監測,主要監測采空區的地表和地面的變化情況,包含水平移動和垂直下降兩個方面。礦區監測內容包含地面塌陷區域和采空區附近地表的移動情況監測。監測樁采用埋地式,監測的地點主要分布在評估區域和建筑物區域和廠區的道路之中。監測密度設置為20m一個,使用人工監測,每十天監測一次。該礦區的塌陷區預計為2km2,根據礦區面積和服務年限綜合計算,需要7年不間斷監測。
4結論
文中對內蒙古某礦區的環境地質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對礦山的含水層、地形地貌景觀、地面塌陷工作進行了處理。根據上述問題采取了監測和防護等相關措施,保護了礦區的環境,為礦山的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工作提供了較為合理的依據和借鑒。
作者:王麗 劉燁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煤田地質局153勘探隊 內蒙古地質工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