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生態保護與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年來,林下經濟和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已經逐漸引起林業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的重視,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進行幫扶。種植業、養殖業、森林景觀以及相關的林下產品加工等都是林下經濟的主要內容。推動山區林下經濟的有效發展,不僅能夠實現農民的增產增收,為山區農村提供新的經濟發展機會,還能不斷保持當地林區生態系統的平衡,從而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林下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1林下經濟和生態保護的基本特點
1.1生態保護為發展前提
森林、土地等自然資源是發展林下經濟的基礎,生態環境保護是林下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動力來源。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可以給森林樹木提供肥沃的土壤,不僅能夠提高森林樹木的成活率,還能夠促進林區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穩定發展。生態保護工作的高效開展,能夠實現各類經濟結構的優化發展,保持整個森林區域內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對林區生態環境進行必要的保護,可以提高周圍居民和游客的思想認識,有效規范自身行為,避免砍伐林木、亂扔垃圾等破壞自然環境的情況出現[1]。只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才能促進林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1.2林業為主要經濟結構
利用現有的森林、土地等自然資源,在原有林木結構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不斷實現林業、畜牧業和旅游業等多種經濟形勢的協調發展,是林下經濟結構的基本形式。其中林業是保證其他經濟形式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推動林下空間和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因人口增長以及社會發展給林區土地造成的資源緊張的壓力,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林區農民的收入,從而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通過對林業資源的優化整合,促進林區周邊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有效發展,是林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
1.3資源的有機結合
實現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將生態環境保護與林下經濟有機結合。如果只關注林下經濟的發展而忽略生態環境的保護,以破壞自然資源來獲取經濟利益,短時期內經濟得到了提升,林木、土地等自然資源一旦消耗殆盡,相應的林下經濟也就停滯不前,這種方式無法實現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如果只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而不注重林下經濟的發展,就會造成自然資源的浪費,不能為林區農民帶來平穩的收入,制約了人類社會的長期發展。只有在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融入生態環境保護內容,促進二者的協調發展,才能真正實現自然資源的高效利用。
2以浙江龍泉上毛竹林為例談促進生態保護與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意義
可持續發展對于生態保護和林下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浙江龍泉山區的經濟結構比較單一,當地林區的居民主要以毛竹種植業及其產品加工為主要經濟來源,該地區毛竹林面積雖然逐年擴大,但是竹林整體質量不高,其中老竹、幼竹比例大,壯年竹比例小,難以滿足加工利用的需要[2]。而當地居民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進行大范圍的毛竹開采作業。另外,部分毛竹林長期以來受交通條件制約,無法進行有效的發展,相關的竹筍產品技術含量低,竹加工企業普遍規模小、企業的管理水平比較低、技術發展不夠成熟,再加上設備陳舊、產品多以粗加工形式為主,造成原材料消耗過大。毛竹的大量開采給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經濟得不到有效的發展,而環境又遭到了破壞??沙掷m發展目標的提出,是將生態環境保護與林下經濟發展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在保護林區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土地使用面積,推進林區經濟產業鏈條的發展,對其進行深加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生態保護與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能夠科學合理地安排林區資源,還能實現林區農民的增產增收,從而保證林下經濟與生態自然環境的長期健康發展[3]。林下經濟的發展一定會大幅度增加自然資源的使用量,在改變原來的土壤結構的同時,也會大幅度提升水資源的需求量。而在林區發展過程中,僅僅關注林區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的閑置和浪費??沙掷m發展可以實現林下經濟和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對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因此,可持續發展是保證資源長期利用的主要因素。
3實現生態保護與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有效措施
3.1健全建設體系,提升思想認知
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健全經濟建設體系,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林下經濟和生態保護有機結合,詳細規劃林區未來的發展方向,制定全面的發展方案[4]。轉變經濟發展理念,謀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立毛竹規模經濟,提高相關產品的附加值。另外,提高林業居民的思想認識,加強當地民眾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使其充分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意義。
3.2增加資金投入,加強生態利用
實現林下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增加資金投入,充分發揮自身的領導作用,鼓勵當地居民和相關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林下經濟生態嘗試,促使更多有想法的創業者參與到林下經濟建設過程中,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林下經濟與生態保護當中。同時,加大相關工作的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規模企業開展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幫扶支持,以實現林業、產品加工和其他種植業等多種經營模式的全面發展。
3.3進行科學調研,吸引專業人才
竹產業是促進浙江龍泉山區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進行毛竹品種的培育,提高毛竹的成活率和產量,能夠實現當地林下經濟和生態環境又好又快發展。構建林下經濟的結構,需要綜合考慮林業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氣候的變化以及周圍居民的實際生活情況。由于不同的地域環境所具有的不同特點,在進行林下經濟建設時,應當做好科學調研,通過對林區細致地考察,展開精準的經濟模式設計,避免出現產業發展不匹配的情況。另外,要吸引專業技術人才對林區居民進行全面的技術培訓,豐富當地居民的知識儲備,使其能夠充分利用相關技術正確處理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而實現增產增收,不斷促進生態環境和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4明確責任分配,強化監督管理
林下經濟與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明確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分工,對林區的發展進行全面監督管理,有效避免不協調的情況出現。嚴格約束林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方向,避免資源的過度使用和林木的過量開采,以確保林下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結語
總之,推動林下經濟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科學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構建完善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當地居民的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黃春平,熊英.生態保護與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中國林業經濟,2019(05):91-92+99.
[2]楊杰.生態保護與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新農業,2018(19):20-22.
[3]李小鳳.隆安縣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探究[J].南方農業,2018,12(24):85-86.
作者:陳金勇 徐方澤 單位:浙江省龍泉市林業局八都鎮林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