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技能人才課程設計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要為企業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且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更好地為企業的生產、建設和管理服務。就必須把職業崗位能力培養作為課程設計的核心,根據《電氣控制與機床電路檢修技術》課程特點,以真實工作任務為教學項目,使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通過模塊化、項目化教學手段,強化現代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實用性、可操作性。
關鍵詞:課程設計;職業標準;實踐技能;考核方式;職業素質
0引言
《電氣控制與機床電路檢修技術》是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也是中級維修電工、高級維修電工職業技能鑒定的崗位能力課程之一,重點培養學生對機電設備控制系統故障分析與處理的能力。以真實工作任務為教學項目,從低壓電器的認識到低壓電器的使用;從復雜電路的故障分析到電氣控制線路設計,使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通過模塊化、項目化教學手段,強化教學的系統性和拓展性。充分體現現代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目標。
1課程設計理念
以“學中干,干中學”作為課程設計的理念,將“職業崗位能力”培養作為課程設計的核心,以電氣技術員、電氣施工員、設備管理員崗位職責及工作任務為依據,將職業教育的特征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使其貼近工作實際,貼近職業崗位要求,為企業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1]。更好地為企業的生產、建設和管理服務。
2課程設計思路
2.1采用“點、線、面”的邏輯思維設計教學內容
在工業生產中,電氣控制技術應用十分廣泛,特別是在機械設備的控制方面使用更為普遍。因此,企業需要大批從事機電設備運行、維護、檢修與管理的技術人員,如何培養滿足企業對技術人才要求,正是課程設計思路的主線。(1)所謂“點”:是指以熟悉低壓電器的結構、原理、作用、參數、使用、維修等作為從事機電設備運行、維護、檢修與管理工作的“點”;圖2(2)所謂“線”:是指掌握單向控制、可逆控制、異地控制、順序控制、降壓啟動、制動控制等典型電路的原理、安裝配線、線路檢查等作為從設備運行、維護、檢修工作的“線”;(3)所謂“面”:是指掌握車床、磨床、鉆床、銑床、鏜床、橋式起重機等機床控制系統結構、原理、控制特點、故障分析、檢修方法等作為系統維護、故障處理工作的“面”。從典型工作任務對照職業能力標準,強調教學內容是由不同的學習情境的整合,在每個學習情景構建中包含不同的知識點[2]、技能點,為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和素質能力培養開拓新的有效途徑。
2.2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方式開展教學
《電氣控制與機床電路檢修技術》是一門崗位能力課程,實踐性很強,適合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式。有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電氣技術實訓基地來支撐。建有標準多媒體教室,在硬件方面為實現“教學做一體”方式的教學創造良好條件。選取真實工作任務做為實訓教學項目,使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工藝要求相一致[3],充分體現了教師“做中教”、學生“做中學”,將“教、學、做”融為一體,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2.3采用“遞進式”設置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必須是從職業需求入手。集中體現“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為核心”的指導思想,突出職業培訓特色[4]。《電氣控制與機床電路檢修技術》課程有五模塊,分別是低壓電器模塊、單元電路模塊機、機床線路模塊、起重機控制模塊、電路設計模塊,每個模塊包含不同的教學項目,內容的安排通過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簡單到復雜、由局部到整體、由內到外的“遞進式”內容設置,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靈活采用講授法、示范法、討論法、案例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職業教育有一個更深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建立設備安裝、調試、運行維護和檢修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具有電氣維護與管理能力的勞動者和高級專門人才[5]。
2.4改變評價體系,采用過程考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
《電氣控制與機床電路檢修技術》作為一門崗位能力課程,不僅要掌握電氣控制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更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傳統的筆試方式,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輕視學生的技能,已不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為提高教學效果,推行有效課堂,教學團隊經過深入調研,認真分析,對《電氣控制與機床電路檢修技術》課程考試進行改革,考試不再局限于理論考核,更要注重能力和技能的考核;考試內容不再局限在教材上,而以靈活多樣方式,考察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考試方式不再僅局限于閉卷一種方式,有機試、有開卷、有論文、有實際操作、有、作業、有產品等形式。實踐表明,通過全面考核的評價體系,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將實踐環節提升到新的高度,注重技能與知識、結果與過程、學習成績與能力評價的有效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了根本性的改變,積極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3結束語
為了落實人才培養方案和建設優質共享課,探索制定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的技術與技能型人才[6],尋找提高實訓教學效果的新思路、新方法,就必須把職業崗位能力培養作為課程設計的核心。通過低壓電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低壓電器安裝與使用方法、各類典型機床控制系統原理與檢修技術、大型起重設備的電氣控制系統分析及綜合電氣控制系統的設計等內容。使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使學生熟練掌握常用低壓電器的使用方法、安裝與維護技術、電動機基本控制線路檢查,典型機床控制線路的分析與故障檢修,培養學生應用電氣控制技術解決機電設備控制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雪萍.國際職業技術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2]趙志群.工學結合課程開發的研究與實踐[C].全國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論壇,2010.
[3]胡愛娟.以工學結合為取向改革高職課程教學[J].中國高等教育,2010,(22).
[4]周建松.努力建設與校企合作協調的高等職業院校運行新機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7).
[5]程江平.高職學院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2,(19).
[6]陳向平.工學結合背景下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路徑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0,(20).
作者:殷培峰 陳鵬 單位: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