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課程設計》口試考核初步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課程設計(醫學信息)》實踐課程培養要求以及課程現有的抄襲問題,文章初步運用口試考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引導學生思考實驗背后的機制;考核遵循公開公平的原則,設置了相應的考核流程和評分標準;雖然暴露了部分學生知識表達能力的欠缺,但是口試考核從成績分布以及反饋來看,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好的區分。
關鍵詞:口試;圖像處理;課程設計;素質培養
一、口試簡介
口試是口頭考試的簡稱,拉丁語為“VivaVoce”,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考試形式。在我國教育系統中,口試考核形式主要存在于特定學科,如語言教育學科(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口語考試)、醫學學科以及學習高級階段(如本科、碩士、博士答辯)。在我國教育系統中,日常教學階段很少有課程涉及口試考核,已有部分課程開展了相應的探索。趙增輝等[4]在基礎力學課程中開展了“口試+筆試”的綜合型考核方式探析,利用課前5分鐘學生選取生活中的力學案例講解分析,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和討論。國外高水平大學特別是歐洲大學,口試有著悠久的考核傳統。德國高中階段畢業考試(Abitur)就包括口試內容,以數學課程為例[5],德國巴登—符滕堡州規定,數學口試考核內容包含兩大層面:專業層面和非專業層面。非專業層面考查學生的講演和溝通能力,專業層面考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理解、應用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的方式既有知識點的考查、公式的推導,也有實際應用場景的數學問題解決方案考查。在高等教學階段,很多專業課程也采取了口試考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是世界一流大學,在國際上有很好的聲譽,該校很多課程采取口試考核形式[6],如信號與系統、圖像處理和分析等課程,通常這些課程在國內以書面的形式考核。以圖像分析和計算機視覺課程(IMAGEANALYSISANDCOMPUTERVISION)為例,考試分為兩個階段,口試開始后考生知曉考試答題之后被帶到準備室,在準備室內,考生利用1個小時組織答案(只允許紙筆,不允許其他輔助工具,如課本、書籍、手機、互聯網等)。之后進入考場進行口試考試,每位考生考試時長為30分鐘。另外,有些課程采取“口試+筆試”的形式。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有機化學課程的考核形式為學生口頭報告(presentation),學生講解課堂上未出現的化學反應[7]。無論什么形式的考試,歸根結底都可以認為是知識輸出的一種形式。在傳統的課堂中,以授課形式為主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授知識為驅動,以考試為輸出,此種模式通常采取的考試形式為標準化考試。但是對于課程設計,所面對的是一個現實場景的問題,可以說是沒有標準答案,需要學生討論、提出假設、實驗、修正方案,因此繼續選用標準的驗收程序顯然不滿足此課程的考核要求。與此相反,口試可以更加靈活地考核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所采取的實驗方案以及相關圖像處理方法背后的原理,幫助學生在知識運用和反饋修正中建立知識構架。
二、口試考核
課程開始之前,任課教師講解課程設計內容,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提供相應基本程序講解。與此同時,向同學講解口試考核流程和出題范圍,引導學生使用相應的技術提出解決方案。1.考核流程和評分標準。每位學生均有兩次口試機會,口試題目分為必答基礎題和選答進階題,其中基礎題來自之前公布的題庫,隨機抽取某三道題目,答完三題方可結束,出現嚴重錯誤本次考核結束。進階題在必答題全部答對的基礎上進行深化和探討。進階題回答錯誤或部分錯誤終止答題,回答正確可選擇自行終止考核或者繼續答題,最終考核成績由考核表現打分,基礎題回答完成可得21分,之后每正確答完一個進階題目得2分,部分正確得1分。每位學生的每次考核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2.常見口試題目。典型的口試基礎題緊密結合課程原理,要求學生掌握圖像處理的基本原理和典型題目,如常用的梯度算子有哪些、各有哪些特點;進階題目由易入難,以梯度算子為例,如何構造最簡單的x、y方向梯度算子,此類算子有何優缺點,如何克服這些缺點,梯度算子的計算復雜度是多少,如何加速計算;其余不詳細一一列舉。3.考核原則。口試考核遵循公平、公開的原則,公平是指打分公平,公開是指口試考核時候,答題學生公開回答,其余學生均可參與旁聽且禁止對參加口試的學生進行任何新式提示,違反者取消資格一次。
三、課程反饋和討論
由于口試問題隨機且每位學生所面對的問題不同,直接代碼抄襲的現象可以杜絕。課程進行過程中,學生討論次數明顯多于平行班級,討論的話題廣泛,既包括實驗內容,也包括口試題目,也有學生主動向教師請教代碼背后的圖像處理原理。學生們普遍首次參加此類考試類型,在考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表現緊張,表達不清晰,無法靈活自如地表達所掌握的知識和實驗原理,更有極個別學生出現了表達障礙,手心出汗,在答完基礎題目后直接選擇了放棄。口試成績滿分30分,最終考試成績分布如圖2所示。上課人數28人,人數分布由圖2可見,其中21分2人,22分6人,23分11人,24分4人,25分2人,26分2人,27分1人,基本呈正態分布,均分23.2分。其中基礎題目完成均可達到21分,可見大部分學生完成基礎題目之后的進階題目較為不理想,也有幾位學生表現得極為優秀,在高質量完成基礎題目之后,創造性地回答了選答題。2017—2018第一學期,口試成績最高學生(27分)成功考取本校計算機學院研究生.口試考核的公平性一直受到質疑,由于場地原因和時間原因,無法安排單獨教室對學生進行單獨考核。旁聽形式無疑降低了口試考核的難度,也間接緩解了部分學生的抗拒心理(另外2個平行班采取傳統考核方式)。由于打分環節公平公開,在課程過程中,無學生對個人評分提出質疑。在課程結束后的“學評教”環節中,該課程的滿意度達到了92.2%。
四、總結
雖然口試考核在世界范圍內歷史悠久,但在我國教育系統中卻鮮有應用。本文針對課程設計中代碼抄襲的問題,設置了相應考試流程和評分標準,以此促進學生深入思考課程設計原理,交流探討實驗方案。雖然口試結果反映了部分學生知識以及表達能力的欠缺,但是口試考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且很好地評估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者:姜小明 冉鵬 王偉 李章勇 單位:重慶郵電大學生物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