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網絡設計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當前,隨著連鎖企業庫存管理精細化和動態化發展的趨勢,連鎖企業的庫存管理逐步向供應鏈管理模式發展,從而建立起連鎖企業各個節點的動態庫存管理模式。通過這一管理模式可以將連鎖企業內部的各節點倉庫以及外部的供應商、生產商相互關聯,通過信息共享進而為企業的管理提供決策依據。構建物流配送網絡的過程主要包括配送網絡配置、配送策略、庫存管理等。在供應鏈管理下,庫存管理模式從單一企業內部管理向供應鏈上的各個節點庫存管理轉變,形成了多級庫存管理系統。通過多級庫存管理的優化,可以有效地提高連鎖企業庫存管理的效率,進而提高連鎖企業的利潤水平。而在多級配送系統中,可以通過信息共享、風險共擔來減少庫存水平。因此,本文從多級配送概念的角度研究入手,對多級庫存管理的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網絡的設計進行了探討。
1多級配送概述
1.1多級庫存管理的含義
多級庫存管理是隨著企業規?;腿蚧陌l展而發展的,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單一的庫存管理已難以滿足企業經營的需要,因此,需要通過多級庫存管理來實現企業內部庫存管理的優化。多級庫存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60年,是基于學者Scarf和Clark的研究結果而形成的。他們認為,在進行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建立多個層級的庫存管理,而企業中如果存在一個庫存的聯結點,即可以通過該庫存連接上下游之間各個節點的庫存管理以滿足在途庫存管理的需要,建立起多級庫存管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進行庫存管理的時候,不僅是需要檢查節點庫存的管理情況,而且需要檢查各個節點上下游之間的庫存管理情況。在進行多級庫存管理的控制情況下,企業的庫存管理不能僅僅是滿足企業生產運營的需要,而且需要通過多級庫存管理,來滿足企業整個供應鏈的平衡發展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庫存管理不僅是企業單一的庫存管理,而需要將庫存管理上升到企業的整個戰略管理的層面上,是一個服務于整個供應鏈系統上的庫存管理內容。也就是說,企業的多級庫存管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服務于各個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減少由于需求層級的變化而帶來的管理變化,進而預測需求的差異疊加,以及供應鏈中的各種不確定性。
1.2多級配送系統優勢分析
多級庫存管理和單級庫存管理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區別,單級庫存管理是構成多級庫存管理的基礎性內容,當多級系統中各環節成員只根據其相鄰下級所給出的信息數據進行決策時,那么供應鏈整個系統中就存在著放大的趨勢,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牛鞭效應”。在這種情況下,供應鏈上各個環節進行決策的基礎性內容就是需要分析牛鞭效應的產生原因,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需求信息預測、訂貨批量效應、價格波動效應及限額配給。為了減少牛鞭效應帶來的不利影響,需要根據一定的方法來加強供應鏈上的管理,也就是通過信息共享、協調訂貨或者減少訂貨期等手段來解決牛鞭效應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當配送中心出現貨物短缺時,多級配送系統從生產商到銷售商的響應時間會增加,從生產商到銷售商的總提前期是各個層級的提前期的總和。庫存成本和配送成本增加,也會導致配送中心的自身成本變得十分高昂。隨著供應鏈環節的上移,需求的波動不斷增多。在配送系統中增加層級將會導致牛鞭效應。因此,在供應鏈上實施銷售點數據信息共享,使供應鏈中每個成員都能按照顧客實際需求進行更準確的預測,從而減少需求預測的變動性,進而減少牛鞭效應。同時,實施共同預測與共同計劃,能保證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協調;從供應鏈的整體出發來設計零售商的庫存補充控制策略,由于零售商與最終顧客的消費有關,因此關鍵在于補充零售商的庫存,常用的方法是由供應商管理庫存策略和連續補貨策略。通過先進通信技術可以縮短信息傳輸和訂單處理的信息提前期,并且通過直接轉運來縮短運輸提前期,通過實行柔性制造來縮短制造提前期,通過事先送貨預告縮短訂貨提前期。提前期縮短了,那么需求的變動性也相對減少了。而要減少訂購批量,則需要減少與固定訂購費用有關的訂購、運輸、驗收費用,可以利用電子訂貨系統來減少訂購費用,訂購批量的減少可以降低供應鏈中相鄰兩個環節積累起來的變動量,從而減緩牛鞭效應。
2基于多級庫存管理的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網絡的設計
2.1設計目標
合理的連鎖經營企業物流配送網絡設計保證了連鎖企業的運作效率,其中庫存系統是連鎖企業保證門店經營活動的重要環節。傳統的配送網絡設計中,通常只考慮了運輸成本和設施選址成本及分銷中心庫存成本對系統總成本的影響,而沒有考慮門店和配送中心多級庫存系統對成本的影響,所以本文在構建配送網絡模型的過程中考慮到多級庫存系統對總成本的影響,力求達到總成本最優。
2.2數據的規范與處理
在對連鎖企業配送網絡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考慮物流配送網絡約束要求,然后在現有的倉庫節點中認為確實應該保留作為一級倉庫的,在模型的規劃約束條件下被賦值為1。另外,從一級倉庫到所覆蓋區域配送網點的運輸時間是基于現有的道路及交通狀況所做的優化計算,沒有考慮未來的道路規劃發展情況。因此,對入選方案的部分倉庫也應作出城區規劃調整,方案調整后,提出新的優化結果。在模型構建中,對數據的規范和處理有如下方法。(1)倉庫定位。在電子地圖上把一、二級倉庫、臨時庫存的坐標全部進行定位標出。一級倉庫在原有的一、二級倉庫中挑選,設計成輻射區域的中心倉庫要滿足門店時間服務的需求。(2)數據提取。在電子地圖上提取每個一、二級倉庫對臨時庫存的距離與時間參數。(3)數據轉換。配送服務區域的分類:服務城區為商業中心及大型住宅小區等人口高度集中的區域,在此范圍內的臨時庫存要滿足2小時的配送要求。比照電子地圖,劃出范圍,除此以外的地區為郊區。特殊情況下,郊區4小時配送服務要求由一級倉庫響應,鄉鎮6小時配送服務要求由一級倉庫響應。按照0~1規劃和覆蓋理論的要求,以臨時庫存為主體,如果能在一、二級中心倉庫的覆蓋范圍內(2、4、6小時的響應時間),它們對應的交叉點的模型參數值就為1,否則就為零,為1的含義是這個臨時庫存可以被對應的一、二級中心倉庫所覆蓋。
2.3模型建立
模型的目標函數是所有的一、二級倉庫數目最少,約束條件是所有的臨時庫存至少要被一個一級或二級倉庫所覆蓋,具體的數學表達方式如下:表示第個候選一級倉庫,即原有的一級倉庫或二級倉庫;表示第個臨時庫存;表示第個臨時庫存是否被第個候選一級倉庫覆蓋,若被覆蓋,就為1,否則為0。根據物流公司的服務水平要求得到,當臨時庫存位于城區,從第個候選一級倉庫至第j個臨時庫存的時間小于2小時,或臨時庫存位于郊區,從第個候選一級倉庫至第j個臨時庫存的時間小于4小時,或臨時庫存位于鄉鎮,從第個候選一級倉庫至第j個臨時庫存的時間小于6小時,則=1;否則=0。因此可以得到規劃模型:目標函數:,即一級倉庫的數目最少;約束條件:。
3網絡設計優化后的效益分析
3.1服務水平的提高
由于原來的倉庫網點隨著城市的擴張和經濟的發展,其道路擁堵和便利性變差,這次規劃后確定的一級倉庫一般都具有比較好的區位交通條件,這樣不但可以縮短對應急搶險的響應時間,也減少了配送時間,表1是經過優化后得到的指標分析結果。表1倉庫管理各項指標分析指標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存貨周轉率(%)3.243.363.114.21倉容利用率(%)0.380.390.360.61存貨周轉期(天)22222319貨物損耗率(%)0.110.120.150.09由表1可以看出,通過企業多級配送的效率優化,企業的各項倉儲管理指標都得到了優化,特別是倉容利用率通過優化倉庫的布局,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解決了公司因為規模擴大而帶來的倉庫不足的問題,節約了新建倉庫庫房項目成本的支出。
3.2弱化“牛鞭效應”
原來采用的是三級庫存管理系統,每個層級的倉庫數量較多,某些倉庫只要稍微增加一點需求,就會向下游節點的倉庫產生巨大的放大效應,從而放大整個企業的庫存量。優化設計后不但減少了層級數量,且大量減少了一、二級的倉庫數量,導致牛鞭效應會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雖然庫存降低的程度和倉庫的管理水平也有關系,但是庫存量的降低很多時候是必然的。
3.3運營成本的降低
經過配送網絡優化設計后,一級倉庫規模變大,便于公司集中財力進行改造和升級,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而之前有多個一級、二級倉庫的情況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升級和改造后的一級倉庫可以同時進行人力資源的升級,這樣倉庫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就有了充分的保障,效率提升的同時意味著經濟效益的提升。規劃后的一級倉庫更便于公司的統一采購和集中配送,從而帶來更好的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一級倉庫配備良好的運輸條件,不但可以提高供應的服務水平,還可以獲得集中配送的經濟效益。
作者:季金震 單位: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