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師校本培訓一體化課程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2009年,人社部在全國30所技工院校開展了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作為試點院校之一,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經過多年來的大膽探索與嘗試,構建完成了17個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并推行實施,成效顯著。隨著課改的深入實踐,發現雖然學院在一體化課程開發及其配套的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庫建設上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面臨著如何使大面積的一體化課程任課教師快速掌握新課程教學策略、如何對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二次開發等問題,而教師校本培訓是促進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校本培訓的設計與實施
(一)培訓目標。通過內容豐富的培訓,教師更新觀念,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突出培養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業務素養,培養各專業一體化教師的職業能力和授課技巧,為全面推動一體化課程教學打下堅實的師資基礎。
(二)培訓對象。培訓對象為學院的全體教師,他們已具備一定的一體化課程相關理論知識,曾參與課程及教學資源的開發工作,并在教學實踐中開展過一體化課程教學。
(三)培訓形式與學時。培訓形式包括集體講座、分組講座、成果展示等,每個講座為4學時。邀請校外的相關領域專家、教師擔任培訓師。每次講座后,均安排各教學系分組進行評價反饋,交流學習收獲,對講座進行評價。
(四)培訓內容。培訓轉化指的是受訓者將培訓中所學知識技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培訓轉化理論中,“同因素理論”認為,培訓轉化只有在受訓者所從事的工作與培訓期間所學內容相互吻合時才會發生;能否達到最大限度的轉換,取決于培訓內容、方式等。根據教師的實際工作需要,選取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技能競賽輔導、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學材(工作頁)編寫等方面的主題作為此次培訓的內容,具體安排如下。其中,主題1~3面向全體教師,主題4針對專業帶頭人、課程負責人和骨干教師,主題5面向普通教師。
【主題1】對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的思考(4學時)目的:通過對低效教學各種表現的分析,共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更好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主題2】職業素質在技能大賽當中的重要作用(4學時)目的:通過介紹世界技能大賽及其競賽特點,以職業素質在技能大賽中的作用,拓寬教師的國際視野,找出國內競賽與世界競賽的差距,認識職業素養道德品質在實現人才有效性培養中的重要性,從一定程度上促進學院世界技能人才的培養。
【主題3】職業培訓數字化資源建設(4學時)目的:通過介紹教學資源包的內涵建設過程,學習項目管理的規劃,統籌協調運作的科學性,并反思什么是新理念、新課程以及新教學;通過闡述新課程的教學資源包的運用實現新課程的有效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時,從中領悟職業教育教師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
【主題4】教師編寫工作頁技巧(4學時)目的:從出版角度,以案例方式,介紹一體化課程改革教材整體性把握與布局、搭建及完善措施,幫助教師了解教材編寫的關鍵點,提升教師編寫教材的技巧,提高對一體化教材的整體把握性。
【主題5】校外優秀教學設計展示(說課)(4學時)目的:通過觀看優秀教學設計,提高教師的一體化課程教學設計的能力,掌握說課技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校本培訓的成效分析
(一)研究內容與方法。在成效分析部分,旨在了解接受培訓的教師對此次培訓的滿意度,收集開展后續培訓的建議,主要采用調查研究法,包括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在教師接受培訓后,實施調查。
(二)評價工具。本研究使用的《教師培訓項目培訓效果跟蹤調查問卷》是借鑒石大維設計的問卷改編而成的,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培訓滿意度量表,利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計分法,由7項組成,教師需按照實際情況選擇與題意相符合的程度,每項所得分數越高表明教師所持態度越積極;第二部分是開放性題目,收集教師對開展校本培訓的建議。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30份,回收問卷123份。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量表的同質性信度與相關性結構效度進行分析,信度檢驗:α=0.917,故信度良好,且若各項目被刪除后由其它項目組成的α系數均小于原量表的總系數0.917,說明各項目均符合要求;效度檢驗:由于每個項目與總量表之間相關性均非常顯著(相伴概率P<0.001),即效度良好。以《教師培訓項目培訓效果跟蹤調查問卷》中量表得分作為衡量教師對培訓項目的主觀感覺和滿意程度,衡量教師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等方面的態度。
1.教師對培訓課程的評估。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各調查項目的平均分均大于3,說明參加校本培訓的教師對此次培訓整體上比較滿意。絕大多數參加培訓的教師對培訓持積極肯定的態度,對繼續參加與項目相關的培訓充滿期待。說明此次校本培訓基本上達到預期目標。從培訓內容看,超過70%的教師認為“培訓內容量適中”;六成以上教師認為“培訓內容符合教師教學實踐需求”,能與一體化課程教學、世界技能大賽選手培養等工作緊密結合;對“培訓理念新穎,符合教學改革需要”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教師達70%。總的來說,培訓內容得到了教師的充分肯定。培訓采取集體講座、分組講座、觀摩成果展示、培訓反思等形式開展,教師們普遍認為這種培訓方式適合教師學習,切合教師的認知特點。但相對于其它調查項目,“培訓活動設計能充分調動教師積極參與”的平均分略低,說明在培訓方式上,需要繼續改進。
2.教師對校本培訓的建議。根據問卷調查與個別訪談的結果,發現教師對校本培訓的建議集中在以下幾點:第一,希望培訓前先收集教師意見,多了解教師的培訓需求,從而更好地安排培訓內容;第二,培訓的針對性需進一步加強,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安排不同的培訓,分層分段培訓;第三,培訓形式可以更豐富,增加互動環節,加強師生交流。
三、對開展下一階段教師校本培訓的建議
(一)關注教師的培訓需求。為了保證下一階段教師校本培訓的有效性,不但要借鑒本次調查的結果,而且要在下一階段培訓前開展有效的培訓需求調研和分析。對教師進行分層分類的調查,掌握教師的培訓需求,明確培訓目標,選擇更合適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法,進而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提高教師培訓的實效。
(二)增強培訓課程的針對性。此次教師校本培訓初步考慮了教師職務的不同,進行分組培訓,具有一定成效。但對于教師的教齡、專業等方面的差異性,并未作深入考慮。在設計下一階段培訓時,要根據教師的不同特點,更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課程,關注教師的差異性,制定能夠滿足教師培訓需求的培訓課程,讓教師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在開展通用教育教學能力培訓的同時,針對各專業的特點開展相應的專業性培訓,讓教師既了解到教育教學的“共性”,又掌握專業學科的“特性”。
(三)豐富培訓形式。教師校本培訓在培訓方式的選擇上,要根據教師的特點盡量采取多樣化的培訓方式,滿足教師不同的培訓需求。據了解,講座式培訓并不能很好地激發教師的學習興趣,接受培訓的教師普遍喜歡與培訓師進行交流和互動,他們認為這種形式更能解決實際問題,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更有幫助。所以在培訓中可以多采用互動的培訓方式來調動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石大維.教師培訓項目的效果評估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2]秦磊.農村教師培訓實效性評價體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張慕華.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網絡培訓效果評估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
作者:彭豪 單位: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 教研室、世界技能人才培養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