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哈佛大學通識課程改革及運行管理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哈佛大學通識課程改革及運行管理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哈佛大學通識課程改革及運行管理思考

        哈佛大學作為美國最早的大學,其早期的課程客觀地反映了當時人類知識的體系,體現了17、18世紀的通識教育精神。不僅承襲了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博雅教育,而且還進行了許多革新[1]。作為美國通識教育先行者,哈佛大學經歷了從19世紀末艾略特校長推行自由選修課制度,到20世紀初洛威爾校長引入主修課制;從19世紀40年代,在科南特校長領導下《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的推出,到20世紀60年代“核心課程”的推出的過程。這些改革引導著哈佛學生從對知識擴展的重視,到對專業知識的深入;從對通識教育意義的重審到從“學什么”向“用什么方法學習”理念的轉變。目前,哈佛大學的通識教育進入了另一個新的階段。2009年起,以新的“通識教育課程”代替了執行了半個世紀的“核心課程”,其改革的中心為:不是為了具體的工作而學習,而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了解不同觀點。強調跨學科學習,給學生更寬廣的知識覆蓋面。目前已進入第一個5年檢驗期。

        一、新通識教育課程改革歷程

        (一)教授積極參與,推動課程改革

        關于目前執行的通識教育課程,可追溯到2004年。那一年哈佛大學對其課程進行了全面的審核,很多教師和學生都參與了這次審核過程。審核結果認為有必要對當時的核心課程進行改革,旨在擴大人文學科的廣度并為本科生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在這場大規模的歷史性的課程改革討論中,學校的各個部門齊心協力,教授們積極而又負責地提出各自的建議。通識教育委員會提議用一個更為廣博更有深度的課程來代替核心課程,并為學生的通識教育提供一個全面的課程指導。以審核專業課的目標、結構、時間和范圍為主要職責的教育政策委員會認為課程的設置應該保證學生在大學一年級能盡可能多地接觸各個領域,后幾年能深入專業學習,大學4年里師生之間要有充分的交流和互動。此外,寫作與口語委員會提出要將寫作與口語的教學融入到各部門的專業學習中,與學位項目相結合。科學技術委員會建議要設置一套新的關于自然和應用科學的介紹性的課程推廣到全校。咨詢輔導委員會則針對學院嚴重缺乏學術指導的現象提倡要從各個方面進行改進,在保證學生有最大的課程選擇自由度的前提下給予學生強有力的指導和建議。同時,國外教育委員會則認為哈佛所有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應追求有意義的國際化學習經歷。為此,要努力為學生提供國際學習、研究和公共服務的機會,并制定標準來實現這些活動的目標。而教學改進委員會則會提供更好的評估跨學科教學的方法,推動研究型大學中作為核心的本科教育,促進學習型社區的建設。一月學期委員會①也努力探索如何充分利用這個時間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有創意的設計。在上述8個由教授組成的委員會的共同調研和努力下,2006年,在哈佛文理學院院長WilliamC.Kirby的主持下,遞交了一份長達131頁的《哈佛學院課程審核》報告[2]。此報告的提出以及教師們希望用新的課程代替核心課程的意愿都來自于各部門對這場課程改革意義的共識:①本科教育在哈佛大學教學的核心地位不能動搖,本科教學的質量是哈佛能吸引世界各地最優秀學生的根本原因和保障。②大學重申人文教育(LiberalEducation)的重要性,通過加強博雅教育(LiberalArtEducation),將學生培養得更智慧、更優秀,成為有創造性、有道德的獨立思考者。③進入新時代,學生將面臨各種矛盾的挑戰,沒有一個標準的知識結構能解決各種問題,學生將在院系和教授的幫助下,根據需要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來面對未來各種社會問題的挑戰。④學校將開設更多優質的科學基礎課,讓學生分享大學優質的課程資源,傳承哈佛優良文化,也為學生創造新的機會。⑤好的課程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它不僅需要在課堂和實驗室學習中推進,而且需要個體的交流和建議,學生和教師之間需要充分的互動和密切地合作。在以上這些共識的原則上,各個部門在這場課程改革中投入了積極而有意義的努力。此報告的提出也直接導致一些領域的變化,如咨詢服務,增強對本科生國際學習經驗的支持,增加主修專業選擇的時間①、第二專業的選擇等[3]。

        (二)新通識教育課程的目標要求

        2007年5月15日,新的通識教育課程方案終于投票通過,方案中包含通識課程的目的,新的課程方向的確立和各自目標陳述,以及從2007到2009年保證核心課程到通識課程順利過渡的一系列做法[4]。同時,哈佛的院長和教師們推出了《通識教育專責小組報告》,正式提出通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將學生的校園學習與其將來所要面臨的社會生活相聯系。這些目標主要包括4個方面。

        1.為學生有效的公民參與做準備。哈佛希望通過通識教育和學院經歷使學生成為適應本地、本國或國際范圍,積極而有參與感的公民,并持有公民的責任意識來對待本地、本國或國際的各種問題。這就要求通識教育的課程結構有助于學生了解地區、國家和國際范圍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發展情況。

        2.使學生通過學習藝術、觀念和價值觀傳統,更好地認識自我作為這個傳統的產物和參與者的角色。通過通識課程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文化沖突,在跨文化差異談判中存在的困難以及各種矛盾產生的傳統根源;學會如何讀懂文化和審美表達,了解世界各地藝術、宗教和思想史,有助于學生欣賞自己的傳統和其他民族的傳統,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身份。

        3.培養學生批判性地、建設性地應對改變的能力。學生將來作為公民不僅要會做出明智的選擇,而且要學會駕馭自己的人生。通過通識教育,學生可以熟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解決問題的手段以應對將來可能產生的社會、個人和倫理的問題。快速變化是當代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特征,學生離開學校后必須擁有應對社會快速變化的能力。

        4.增進學生對于自己言行的道德標準維度的理解。人文教育不僅僅是對信息、技能和科技的獲得,更重要的是掌握能控制道德后果的能力和方式。學生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念通過批判性的反思來提高道德意識,不僅要學會如何使用合理的論據為自己辯護,同時需要深入理解由價值差異、文化差異等引起的道德沖突[5]。哈佛要求開設的通識課程必須實現上述目標,同時強調通識教育注重知識的廣度,不是對某一課題的深入或小范圍的探索。此外,通識教育幫助學生學會使用抽象的概念和知識來理解和解決具體的問題,并使學生意識到所有這些課程對他們進入社會后的生活會產生某種影響。可見,哈佛新的通識教育課程的產生正是哈佛順應時代的發展,對學生能力需求的變化而做出的及時而重要的轉變。

        二、新通識課程的分類及結構

        (一)八個模塊的課程設置

        新的通識教育課程將所有課程分為八個模塊,分別為審美與詮釋理解(AI)、文化與信仰(CB)、實證與數學推理(EMR)、倫理推理(ER)、生命系統的科學(SLS)、物理宇宙的科學(SPU)、世界中的諸社會(SW)和置身世界的美國(USW)。模塊內課程雖然由不同學院提供,但相關性很強;而模塊間課程雖具有相對獨立性,但也有些課程同屬于兩個甚至三個模塊。與原來核心課程的七大模塊(外國文化、歷史研究、道德推理、定量推理、科學與技術、社會分析以及文學藝術)相比,通識教育新體系增加了美學領域的課程,去掉了歷史研究和社會分析,將科學分為生命系統的科學和物理宇宙的科學。把外國文化變為世界中的諸社會和置身世界的美國[6]。除此之外,每個學生要選一門關于歷史的課程。對于這些模塊課程的目標,在新通識課程確定時就有明確的規定。如以新增的美學領域課程為例,其旨在發展批判能力、審美反應和解釋能力,提高對文字、聽覺、視覺、動覺或其他形式的理解能力,學會如何在語境環境中對作品進行分析,通過參觀展覽、表演、朗誦,或與演員、導演、策展人互動來進行體驗學習[4]。這八個模塊中的課程不是固定不變的,每個學期學校都會向學生提供新的課程單。課程單包括每門課上課的時間安排,授課教師信息和課程的基本內容,便于學生選擇。同時,學校會對本學期新開的課程進行說明。此外,根據需求,課程的選課人數規模有所不同,其中一個班級的學生在55人以下的課程屬于小班制。學校會提供相應的課程單供學生參考。從課程的類別看,小班制大都集中在文科課程。通識課程是哈佛本科生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本著“寬基礎、綜合化、重實踐”的課程設置原則,重視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的平衡,要求每個學生大學期間須修滿八門通識課程,占其本科總課程的1/4。通識教育課程不是孤立于專業,而是與專業課程相聯系共同提高學生的寫作、演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7]。

        (二)不同模塊的課程比重和發展情況

        從2008年6月的51門課程,到2013年的482門課程,哈佛通識課程的數量快速增加。據統計,在482門課程中,有232門課程專為通識教育而設計。而同時通識課程的師資力量也越來越強大,24位聲譽卓越的在跨學科領域做出開拓性貢獻的“大學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①中有14人參與開設通識課程[8]。相對于課程總量的發展,八個模塊的課程數量發展并不均衡。2011年,審美與詮釋理解34門、文化與信仰38門、實證與數學推理9門、倫理推理20門、生命系統的科學12門、物理宇宙的科學17門、世界中的諸社會34門、置身世界的美國21門[6]。再以2015年春季學期大學開設的各模塊課程數量為例。從總體上看,文科課程依然多于理科課程;在闡述性課程中,模塊AI(審美與詮釋理解)和模塊CB(文化與信仰)的課程最多,接近80門;相對而言,模塊ER(倫理推理)的課程數量發展滯后,只有36門,這也是目前學校努力發展的方向之一。理科類課程中,模塊EMR(實證與數學推理)數量發展較快,超過60門;模塊SLS(生命系統科學)發展最慢,只有23門。與2011—2012學年的數據相比(見圖1),八個模塊的課程數在過去3年里全面增加,其中模塊EMR增加速度最快,模塊AI和CB居次,模塊SLS和USW相對滯后,總體上理科類與文科類課程數的差距在不斷縮小。這正符合哈佛通識課程“試圖彌合人文學科和所謂的‘硬’學科或定量的科學之間的差距”的目標[9]。

        三、哈佛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構成

        (一)春秋學期課程:理論課程和討論課程

        多數通識教育的課程是在春季學期或秋季學期完成,以一個學期為單位(13周),每一周完成2~3小時的理論學習(lecture)以及一個討論課程(section)。理論課一般一周分兩次上,一次1.5~2小時,課程以教師講課或邀請其他專家做報告為主;每周的討論課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或應用理論知識。每學期開始的第一周為學生選課周,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試聽,每門課的時間為40分鐘,由任課教師介紹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基本內容、教學方式、課程作業等,并回答學生的各種問題。此外,幾乎每門課程的教師都會精心制作一個2~4分鐘的迷你預告片,概括性介紹課程的主題,并上傳在網上供那些因為時間沖突沒能參與試聽的學生參考。學校專門組織團隊(LTF)進行與通識教育課程相關的各種協調工作[10]。在課程教學方面,學校非常重視教師對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幫助,并專門撰寫文件《通識教育課程寫作》,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具體的理論指導。該文件包括通識教育課程中寫作教學的原則、策略,教師如何通過課程設計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以及如何幫助學生經歷寫作的過程,并對學生的寫作進行反饋。而每一周的討論課(weeklysection)則為促進師生互動和教師參與評價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在這個環節中,活動的策劃由課程教師決定,很多是在課堂外完成,而且形式豐富多樣,可以在助教帶領下去校園博物館、美術館等進行實地考察,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幾個小型的課題研究,來鞏固和應用課程知識。這種方式便于教師及時回應學生的問題,激發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了解學生的想法,有助于在理論課時為學生提供更平等的機會。為有效實施這個環節,教師需做好五方面準備:①確定課堂目標:清楚這次討論與本周理論課的聯系,與上周和下周討論課的關系,明確是否符合課程的需要。②準備必要的資料:如提供給學生的文本、想法、信息,本課需要強調的技能等。③確定學習目標:學生在完成這個環節后應掌握什么,如何讓每個學生明白課堂內容。④提供學習方式:介紹一些有利于學生掌握本課程材料和主題的方式,可預先設計若干問題激發學生思考,或采用課內寫作練習或小組活動方式等來促進學生學習。⑤明確課后作業:需考慮如何幫助學生準備下一次討論課,如設計一些研究問題,供學生課后閱讀時思考;也可共同起草說明來引導學生準備下一討論課的辯論、演講或小組演示等[11]。教師通過嚴謹而詳細的準備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也讓學生可以獲得更多材料來理解和鞏固課程知識,在閱讀和討論中產生出更多的靈感和想法。

        (二)暑假學期課程:校內學習和國外學習

        在暑假學期,哈佛也會提供一部分課程。這些課程只要是在本學年通識教育課程表單內,并且教師與學期內開課教師是同一位或同一學院的教師開的課程,就可以算作通識教育課程。若課程名相同,但不是哈佛教師開課或只是在線提供的課程就不能算是通識教育課程。哈佛學生暑假期間在國外課程能否算是通識教育課程也根據以上這個規則。從數量上看,夏季學期課程數目比春秋學期課程數量要少得多,如2015年暑假在校的通識教育課程共有12門,包括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態系統、經濟學原理、圣經中的人文和藝術、莎士比亞早期劇作、莎士比亞后期劇作、比較政策、美國政府、定量方法等,這些課程分別屬于第1、2、3、5、7、8模塊。其中有些課程,如課程“現代自我的啟迪發明”(TheEnlightenmentInventionoftheModernSelf)既屬于審美與詮釋理解,也屬于文化與信仰,同時屬于歷史研究(歷史研究是哈佛要求每位本科生在八個模塊以外必修的另一方向的課程);又如課程“經濟原理”既屬于實證與數學推理,也屬于世界中的美國。從時間安排來看,暑假的校內課程在7周內完成,教師根據課程學分多少來安排每周的課程時間,并有學費要求,每4個學分需要交2920美元。有些課程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可以修。暑假學期通識課程的另一種形式就是備受學生歡迎的國外學習課程。這些課程正是實踐了國外教育委員會提出的課程改革的建議:讓所有的學生在大學期間有機會追求有意義的海外學習經歷;將學生的國外學習經歷與課程學習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質量;國際項目辦公室承擔相關工作,包括專家咨詢、經費資助、課程結構設計、院際協調、聯系海外校友和相關專家、為海外學習項目提供通行便利等。同時,學校建立有效的財政援助計劃,通過各種方式資助學生確保他們在校期間至少有一次國際學習的經歷。鼓勵更多教師參與海外項目的策劃、設計,并親自帶領學生進行海外考察,提高學生海外考察的質量。此外,建立專項基金用于國外創新研究,鼓勵支持教師的海外項目和建議。哈佛大學的國外學習項目主要包括專業的海外學習和通識教育的海外學習,其中夏季的海外學習作為優先資助的對象,學校繼續努力增加夏季國外學習的項目。從2015年的暑假海外學習來看(見表1),考察地分布較廣,每個考察項目都依托于一門通識課程,有的項目包含若干門課程。如意大利威尼斯考察項目包含來自不同模塊的4門課程。從這些課程所屬的模塊來看,大多屬于闡述類的課程,所以國外教育委員會建議要重點增加科學類的海外學習項目。海外學習課程不僅豐富了通識課程的形式,提高了通識教育的質量,同時也為擴寬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為學校培養國際化人才提供了寶貴機會和良好的條件。

        (三)研究生研討會:教學提供與教員培養

        雖然哈佛的通識課程主要針對本科教育而設立,但哈佛很關注研究生的需求和群體資源,由此而設立了研究生研討會(GraduateSeminars)作為通識教育課程的一部分,這既滿足研究生的學習需要,也能充分發揮研究生群體的力量。研究生研討會主要致力于討論、開發、設計本科課程,這些課程也將適合于通識教育新方案。研討會中研究生要積極與教師合作一起考慮核心概念、分析的主題,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以及其他在開發、執行通識教育課程中的一些重大決策。學校希望通過研究生研討會培養一支有力的通識課程教員隊伍。教師致力于開發新的通識教育課程,為研究生提供研討會,在研討會上對課程設計的基本問題都會仔細檢查。在設計一個研究生研討會時,教師要考慮研討會將如何適合通識教育的八個分類。由文理研究生院委員會(CommitteeoftheGraduateSchoolofArtsandSciences)和通識教育項目組共同對研究生研討會提議進行審核,通識教育委員會負責對本科課程中的通識教育工作提供指導。同時,學校為教師開設研究生研討會提供很多資源,并鼓勵教師咨詢教學支持服務團隊。對于感興趣的研究生可以聯系專門的教師獲得更多的信息,同時可以查閱相關網站看這些課程是否符合研究生學位的要求。若本科生想選擇這些課程,就要經過教師的資格審核。哈佛教授JenniferL.Hochschild在探討本科課程和現實社會的關系中提到:通過在本科辦管理或商業方面的專業教育,以及通過學生參與一些公共機構或個人組織實踐后遞交報告獲得學分的方式,都不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正確方式。他們建議哈佛可以建立研討會,讓學生與教員、專家、從業人士結合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12]。研究生研討會正是提供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目前從研討會討論的具體主題來看,包括各個模塊的課程,如生活的藝術、20世紀60年代的加利福尼亞州、閱讀當代俄羅斯、司法機構、性別作為一個道德問題、基因組學和傳染病的演變、科學的知識等,很多是新開設的,研究生研討會的數量正在逐年增加。這些研討會的時間安排與其他通識教育課程安排相似。可見,研究生研討會既是對課程整體水平的提高,促進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銜接,同時也發揮研究生對于本科通識教育建設的作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哈佛大學數字媒體項目主任凱瑟琳•塞拉芬(CatherineSeraphin)指出:通識教育是為學生面對未知的將來而準備。學生的興趣會改變,事業會不斷發展,新的工作會不斷涌現———但所有這些都需要擁有最基本的技能和廣博的知識才能獲得成功。而通識教育的目的就是提供學生這些不能在某本教材中學到的能力:需要學生通過交流、分析,解決問題和體驗來獲得的能力[13]。哈佛通識課程充分利用空間和時間資源,由學期課程、暑期課程和研究生研討會組成通識課程體系,并通過討論課、海外考察、研討會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體驗,交流互動的學習機會,提高學生智力與實踐能力,了解文化差異,評價道德后果能力,培養跨學科思維等,為學生迎接未來工作和可能改變世界做準備。

        四、通識教育課程管理運行模式

        (一)嚴格的開課申請審查制度

        哈佛鼓勵學院和教師積極參與通識教育課程建設,為課程系統提供更豐富的知識構架。但對于教師的個人開課申請,學校有嚴格的申請要求和審核規則。不同的課程形式,如春秋學期課程,暑假海外學習和研究生研討會都有相應的審核標準。每位要遞交開課申請的教師必須要填寫相應的申請表。以最為普遍的春秋學期通識教育課程而言,學校要求每位開課教師準備以下課程資料:①課程的初步大綱,包括課程名,課程描述,主要主題大綱,一系列測試題樣本,課程創新點和課程作業,學生的學習要求,課程的合作要求。②一節課或一個單元的細節描寫。說明課堂中的講座、研討、閱讀、作業、合作活動等環節如何實施來實現提議中的課程目標。也可提供課程課件PPT。③提供1~2個作業樣本,如論文主題,問題設置,考試題等。④提供其他與課程申請有關的資料,如教學資料、教學方法、評分標準等。此外,開課的教師還需要回答關于課程構想的問題,如本課程可以交叉的學科,促進學生校園學習和未來生活結合的方式,課程所屬的通識課程模塊,課程與專業學生所學的相似課程的異同,課程的主要教學方式和形式等。這些問題有助于開課的教師對自己課程進行全面思考和審視。對于暑假國外學習,則要說明課程教育從海外實地考察中獲得哪些收獲;而研究生研討會則要考慮其對通識教育和本科教育的適應性,同時努力將研究生培養成這些課程重要的教學研究員[14]。

        (二)強大的技術支持

        對于通識教育課程的開設和推動,哈佛提供了各種技術支持,促進教學的互動,提高教學質量。學術技術組(AcademicTechnologyGroup),作為大學提供課程技術支持的主要機構,曾為很多通識教育課程提供不同的技術幫助。以文化與信仰模塊的課程《構造中世紀》為例,課程中學生通過聽講座和項目參與接觸到中世紀的物件、文本或手稿,從而更好地了解中世紀的文化與歷史。該課程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對未知的探險”的活動,使學生在探索中世紀歐洲的文化和信仰中能發揮自己的才華。在課程前期準備中,教授丹尼爾•斯邁爾向技術組提出4個具體的需求:①提供一個在課堂上教授可訪問的照片共享程序;②設計一個能讓學生繪制歐洲中世紀晚期教派分布圖的程序;③增加途徑便于學生收集電子資料;④修改教授原先設計的“合作研究工具”,使其便于學生進行文本補充,并參與合作項目中。根據這些要求,技術組的工作人員和相關教員為課程建設一個微博客,便于學生上傳照片、視頻和評論;此外使用世界地圖制作一個可供學生增加教派的圖;同時還建立一個虛擬畫廊和“合作研究工具”的課程網頁。這些技術支持直接滿足了教師的課程互動需求,也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討論環境①。

        (三)豐富的資源支持

        哈佛為通識教育提供了全方面的資源支持,除了學術技術外,教學支持服務團隊還匯集了來自博克教學中心②、哈佛寫作項目、哈佛學院圖書館和大學博物館的資源。通識教育推出支持教師的新模式便于他們充分利用校園資源來創造活躍、創新的學習經驗[8]。首先,成立于1975年的博克教學中心每年舉行秋季和冬季的教學會議,針對領導、寫作、科學和教學案例等進行主題討論。它不僅為全校本科生免費提供個人學習指導,通過協商、反饋、課程視頻等幫助學生提高選擇學習方向的能力,而且對新進的教師進行培訓,為國際教師提供英語教學培訓,出版相關DVD、手冊、研究文檔,嘗試前沿舉措如HarvardX③、SEAS(SchoolofEngineeringandAppliedSciences)學習孵化器[3]等全方位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第二,哈佛寫作項目(HWP)會指導教師如何在課程中布置寫作作業,如何對學生的論文作業進行反饋。此項目的成員已經指導很多課程,與教師一起推進學生的寫作水平。此外,項目還為學科或跨學科課程量身定制具體的課程論文、寫作題材等。第三,哈佛學院圖書館作為支持教學的重要資源,為教師提供個人化的研究指導和相關技術支持,幫助教員鏈接課程閱讀資料,提供圖書館研究指南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協助教師更好完成課程,鼓勵嚴謹的研究實踐。第四,哈佛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積極配合通識教育的教師一起實現用展品來支持課程的目標。他們為相關課程提供教學活動,為學生準備展品和相關資料,并給教師的課件需求提供電子文件,旨在將博物館參觀與學生的閱讀材料和課堂討論緊密結合。因此博物館除了為全校師生和社區市民開放外,更是集展廳、教室、研討室、工作室為一體的重要教學基地。

        (四)充足的經費資助

        為保證通識教育課程的質量,為教師設計多樣化教學方式和獲取豐富的資源提供條件,哈佛對每門通識課程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教師在開課前都可以獲得相應的課程費用,具體的費用資助項目包括課程研究助理(研究生18美元/小時)、課程資料和材料、演講者的邀請和實地考察等。這些費用可以學期為周期來申請,也可以每節課來申請。申請時,每一項目需要申請教師提供具體的信息來證明申請費用數目的合理性[15]。不僅如此,學校還為課程負責人員與協助教師進行定期會晤提供相應的午餐使用經費。有資格申請這筆經費的教師每學期必須與課程教員們會面6次以上(最多不超出15次)共同探討與課程相關的事宜,每次每人餐飲費不超出10美元。學校對于費用支出管理嚴格,對消費項目有具體的限制。申請者需要記錄每次會議所有參與會晤人員的名單。此外,學校還專門為教師提供校園內及校外周邊餐廳的具體信息,包括地點、電話、服務項目、食品類型等,適用于不同規模、不同時段、不同形式、不同人群及不同種類的會餐需求,并且告知相應餐廳支付方式和提供發票的信息。教師需要時只要在信息單里按會議要求點就可以,選項豐富、方便且能保證質量。

        (五)嚴謹的課程學習要求

        哈佛的通識教育課程是哈佛本科生4年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明確規定,每個本科生,不論選擇哪個專業,都必須在畢業前修滿分布于八個模塊的八門課程,即在通識課程的每個模塊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門。學校建議學生可以每個學期修一門,這樣就可以在八個學期完成所有通識課程。而在實際選課時,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對通識課程進行分布。如大一學生可以多選幾門通識課程,通過學習了解自己的興趣,這對其在大二選擇主修專業或輔修專業有一定的幫助。由于通識課程每個模塊中的課程都比較多,研究方向很豐富,有難有易,足以供理科學生和文科學生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學習能力或感興趣的課程。為鼓勵通識教育的教學創新和學生學習積極性,學校于20世紀50年代成立科南特獎,獎勵那些優秀的學生作業。

        五、總結

        作為美國通識教育先行者之一,哈佛大學不僅重視繼承通識教育的優良傳統,而且能時刻洞悉時代的變化,讓通識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俱進。在過去的研究中,我國的很多學者更關注于哈佛通識教育的歷史發展及通識課程的設置,對通識教育的運行管理研究甚少。然而能讓這些課程實施并保證其通識教育質量的是來自全校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和全校師生的積極參與。從最初的提案起草,到最早的方案確立,從相關政策的制定到政策規定的傳達宣傳,從每門課程的申請、審核到最后課程的實施等,無不凝聚了全校教職工的辛勤付出和熱情工作。春秋學期課程與暑假課程的結合,校內授課與海外考察的結合,本科教育和研究生研討會的結合,不僅豐富了教學形式,開拓教學空間,而且為學生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學習機會。而嚴格的課程申請審查制度、強大的技術支持、豐富的資源支持、充足的經費資助、嚴謹的課程學習要求,使得通識課程的每個環節,每個細節能高效高質地執行落實成為可能。在完善的運行管理體系下,讓來自不同學科的學生一起與教師和專家們互相交流探討,促進思考、激發創意,用理論解決實際的社會問題,使這些課程真正成為學生校園學習和將來工作生活的重要橋梁,實現創建“智力社區”①的目標。

        作者:曹盛盛 王曉陽 單位: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

        精選范文推薦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久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 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 | 亚洲视频之中文字幕 | 香港三香港日本三级在线理论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第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