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的困境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在工學結合模式下改革的矛盾
(一)教材的矛盾弱化了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工學結合的實施
全國“公共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表明,“高職高專學生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在實用性、適用性、趣味性上還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一方面,隨著英語教學的低齡化,英語師資的優化,國際交流的增多,就全國而言,各層次高校的入學新生英語水平逐年提高,高職階段學生整體的英語運用能力也明顯提高。但是當前實用英語教材內容編排的難度遠低于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難度,或者只是高中內容的重復整合。另一方面,等級考試的指揮棒一定程度上僵化了教材內容的設置,書本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環境脫離,與職業能力的培養及職業崗位語言技能的要求結合不夠緊密。
(二)課時的削減阻礙了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工學結合的實施
當前各類高職院校紛紛實行“2+1”的人才培養模式,壓縮理論課時,削減公共基礎課,讓學生在校期間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進行在校實訓以及頂崗實習,讓學生在走出校園的同時能夠做到和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大量壓縮的課時給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實施帶來一定的困擾:如何在較短的學時內不僅完成夯實基礎英語的教學任務,又能兼顧行業英語的學習?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不僅能夠在課堂上主動地用英語進行表達,也能帶領他們走進職場較為流暢地交流?
(三)行業英語師資的短缺制約了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工學結合的實施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同時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當前高職公共英語師資水平尚無法完全滿足工學結合的實施,各院校普遍存在師生比例結構不合理、教師教學工作量較多、年輕教師比重較大、初中級職稱比例過高、科研能力相對薄弱等各種問題。多數高職公共英語教師都是從書本到書本,從學校到學校,并無較多的行業實踐經驗,在引導學生將英語與專業相結合時顯得力不從心,無法達到預期的實踐教學效果。
(四)評價體系的單一影響了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工學結合的考核
在傳統英語教學中,學生的成績評定取決于期末考試、平時作業以及課堂表現三方面。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成績評定必須能夠體現他們的工作能力。這些能力具體到公共英語課程而言,即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它們可以是與行業相關的產品說明書、操作指示的翻譯,也可以是國際會展活動的志愿者服務。由于語言課程的特殊性、語言運用的靈活性和廣泛性,語言課程的評價也相對復雜,因而如何去衡量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們工作中的語言運用能力也就相對復雜。此外,實際工作過程中項目化的實施與開展都是通過團隊來完成,在同一團隊內完成共同任務的小組成員間的考核也是難題之一。
(五)教學資源的矛盾無法滿足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工學結合的要求
公共基礎課的課程性質決定了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在各類高職院校的發展規劃中地位有待提高,因為目前各學院在進行各類教學資源的配置過程中不夠重視公共英語課。教學實施中,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的建立、英語實訓場所的建立、學生對口實習基地的聯系都相對滯后。
二、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在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改革對策
(一)圍繞專業內容,注重校本教材的開發
盡管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已經跨越了借用本科教材的階段,擺脫了教材內容與學生英語能力脫節的局面,但這也并不意味著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已經擁有了較為完善的教材體系。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工學結合模式的實施,基于職場工作流程和工作情境的校本教材的開發可以較好地解決教材的矛盾。教師應圍繞專業需求,根據各專業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中的英語能力需求,編訂各專業校本教材。以機械類等工科專業為例,考慮到具體工作中學生會較多地閱讀操作說明或是使用簡介,教材中應突出閱讀和翻譯理解能力的內容;而針對經貿類專業的學生,教材中則需強化聽說能力的內容。如此,便可以避免高職階段的英語教材內容與中學英語教材內容的沖突,同時會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二)圍繞英語習得,大力拓展英語第二課堂
面對英語課時的大量壓縮,為了能夠保證一定量的英語語言輸入,可以在校園內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第二課堂,在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也可以促進良好校園文化的建設,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如組織英語沙龍、英語角以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舉辦英語晚會增強英語學習的趣味性;開展學生英語社團的活動促進師生間學與教的互動。靈活的英語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有效延伸,固定的第一課堂是第二課堂的基礎。
(三)圍繞英語教學,加強英語教師與專業教師的溝通
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有一定的行業背景,給予學生專業的指導。高職英語教師需要打破只關注英語語言的研究傳統,建立起與專業教師互通有無的對口關系,共同探討各專業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所需的相關英語語言能力。英語教師不僅應當走進專業課堂了解專業知識,也應當深入學生實習現場,強化專業背景,力求做到在教學中用專業知識和行業英語豐富課堂內容,幫助學生以英語為載體學習專業知識。
(四)圍繞英語考核,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
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方式滯后于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因而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并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導的評價體系也應當在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建設中有所體現。在具體考核中,應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整個過程進行評價,平時項目性練習、小組中的表現、實訓中的語言訓練、工作中的合作、第二課堂的參與和貢獻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才是教師評價的依據。
(五)圍繞課程建設,共享工學結合資源
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各專業的專業實訓室也可以成為語言實訓室,讓學生模擬工作情境下的英語交流環境;各專業的實訓基地也可以作為公共英語課程的實訓場所,在專業實訓考核中可以增加英語表達交際能力考評。
三、結語
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參加實際工作的機會,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提高了其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深了對所學專業的認識和了解;同時經過實踐工作的鍛煉,學生的責任心得到了加強,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職場應變能力得到了訓練。總而言之,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打破了傳統教育封閉辦學的思想和單一的辦學模式,提倡走出去、引進來,走出校園進行運用,將職場引進校園幫助學習。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切合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因而,盡管在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的實際教學實施中,進行工學結合模式的教學改革需要克服的困難較多,需要解決的矛盾較多,需要投入的精力較多,但是仍需迎難而上,不斷探索。
作者:顧冠男 單位: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基礎科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