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中小學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教學基礎設施落后
眾所周知,教育活動由三大要素構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活動欲求順利地開展除了需要教師與學生外,還依賴于一定的教育媒介。基于不同的教學活動以及不同的教學目標,教育媒介的選擇往往各不相同。有效的教育媒介選擇有助于增進教學效果。廣義上,學校的教學基礎設施均可以視為潛在的教育媒介。因而學校教學基礎設施的完善能夠為教育活動提供多樣的教育媒介選擇。然而對當前中西部農村的中小學而言,現實情況卻是普遍存在著教學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目前許多中西部中小學可以選擇的教育媒介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的水平。教師依舊主要通過課本、黑板和粉筆來完成教學。學生獲得知識也主要是通過課堂上教師的講授。學校里面沒有語音室、圖書館、實驗室等基礎設施;教室里沒有電腦、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新課改強調學生要在實踐中學習,強調要培養學生個人探究能力。為達成這些目的顯然需要學校能夠提供多樣的教育媒介予以支持。但是中西部農村中小學的教學基礎設施現狀,卻難以滿足新課改的相關教學要求。拿初中物理教學為例,按照新課改要求理想層面應該是學生實踐操作相關的物理儀器,從實踐中發現和了解相關物理原理,但是許多中西部的中學沒有物理實驗室,或者是沒有足夠多物理儀器提供給學生實踐操作,因而只能采用教師講授或演示的方式來完成教學。由此可見,教學基礎設施的落后制約了中西部中小學的課程改革。
(二)教師教學思想觀念保守,教學行為固化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傳統的教師角色受到了挑戰,教師們習慣了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必將改變已是不爭的事實。一線的教師需要解放思想,調整好心態,重新審視和理解教師職業。然而當前在中西部農村中小學,許多教師基于自身能力不足而存在著排斥新課改的現象。主要表現為,教師思想觀念保守,固守于以往的教學經驗,不愿意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面對新課改,一些教師甚至憤慨地表示“我覺得連課也不會上了”。有針對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課改態度的調查顯示,當被問及“您愿意放棄原有的教學模式嗎”時,表示不愿意的教師比重為46.9%,表示基本不愿意的教師比重32.7%,表示基本愿意和愿意的教師比重分別為14.2%和6.2%。由此可見,整體上教師們教學思想是保守與固化的。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是課堂的主講人,學生主要通過教師的講授而獲得知識,這是許多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教學觀念。另一方面表現為教師們普遍缺乏滿足新課改教學要求的能力。新課改對教師在知識結構、教學和科研能力以及教學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標準與要求。教師必須具有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的能力,要能利用包括網絡在內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等等。但是目前的現狀是,面對這些能力要求許多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普遍感覺自身的素質和能力與之相去甚遠,因而即使有心踐行新課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缺少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在農村,家長們仍然把孩子的升學視為“跳出農門”的唯一出路,因而他們在乎的往往也只是孩子的最終考試分數。在這樣的傳統觀念下,面對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和做法,家長們常常會表現出質疑,甚至是直接的反對。新課改強調教學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要引導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家長們普遍認為這就是瞎搗蛋,讓學生自己動手學習肯定學不好。“嚴師出高徒”是許多農村家長多年來一直信奉的教育真諦。在家長的心目中,教師講授,學生認真聽講,課后練習才會取得較好的考試成績。缺乏了家長們的理解與支持,使得學校和教師們即使有條件、有心、有能力進行課程改革,其實際效果往往也是差強人意。2011年,筆者所在的學校開始全面實行課程改革,全校教師在參觀學習后分別在各自班級采用新的教學方法,積極調動學生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剛開始一段時間效果還比較明顯,課堂氛圍也比以前活躍了許多。但是后來卻遭到了不少家長的反對,許多家長來學校向老師了解情況,并且要求老師將自己的孩子管的嚴格一些。與此同時,在家里學生也受到了家長嚴格的控制,他們仍然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無從談起配合。在缺少了家長理解和支持的情況下,學校的課程改革最終難以推進,有的不了了之,教師教學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上。
二、破解中西部農村中小學課程改革問題的應對之策
(一)擴大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比重,有效平衡地區城鄉間的差距
中西部農村基礎教育經費長期的投入不足,使得其中小學教學基礎設施的落后,從而影響了新課改的實施。因而,為了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的,我們有必要加大對中西部農村中小學的財政投入來改善其基礎設施。然而在現實的情況下如何增加財政投入呢,顯然不能停留于文字上的泛泛而談,必須拿出實際有效的措施。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兩條途徑來實現這一目的。首先,擴大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比重,從總量上增加。在目前的經濟發展現狀下,縣級財政增加教育財政投入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因而必須從上級財政上增加投入。當前中央財政轉移負擔義務教育財政性經費的比重仍然過低,省級財政在轉移支付作用上也不夠積極,這樣直接削弱了轉移支付在平衡省間、省內各縣間財政能力差異上的作用。故而有必要擴大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比重。其次,投入結構上的調整。城鄉之間教育財政的投入往往存在巨大的差異,這也是造成許多農村中小學教育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因而,必須平衡地區城鄉間教育財政投入的差距,增加農村教育投入的比重。
(二)出臺系統、有效的農村師資補充與培訓政策
師資結構不合理,師資培訓的不足與流于形式導致當前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思想觀念保守、固化,相關能力欠缺。若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師資結構調整和加強師資培訓兩方面出發。當前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在學歷結構、年齡結構上的不合理,集中反映了農村學校對高學歷教師和青年教師缺乏吸引力的問題,因而有必要出臺相關政策來吸引高學歷教師和青年教師到中西部農村中小學任教。當下,部屬師大的免費師范生政策雖然吸引了一批優秀的師范生到中小學任教,但是規模仍然有限,而且下基層的力度不足,許多師范生就業仍然集中于城鎮的中小學。因而有必要在地方師范院校出臺新的資助政策,支持優秀的師范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從而改善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對于中西部農村中小學師資培訓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樣需要出臺相應的農村師資培訓政策,可以以省為單位出臺政策使農村師資培訓制度化,規定培訓周期、時間和考核方式等,同時還需進一步豐富農村師資培訓的形式。師資結構的合理以及師資培訓的完善能夠很好地增強教師隊伍整體的活力,提高教師隊伍的能力,進而解決新課改中來自教師方面的問題。
(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宣傳和普及新課改的理念
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改順利實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針對當前中西部農村中小學在實施新課改過程中存在的缺少家長理解與支持的問題,各學校有必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增進家長對新課改的了解與理解。各個學校可以通過向家長發放新課改宣傳單,或是通過開設相關家長講座,以及邀請家長旁觀新課改課堂教學的方式來促進家長對新課改的認識。讓家長獲得對新課改的認識和了解是第一步,在此之后,學校還需要讓家長獲得對于新課改理念的認同。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可以采用舉辦諸如家校合作類的活動,讓家長切實體會到新課改對其孩子帶來的有益影響,從而鼓勵和促使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也能配合性地采納新課改的相關思想。新課改的理念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宣傳與普及,必然會有效地助推學校的新課改進程。
作者:楊建鋒 劉佳 單位:安徽省界首市王集中心小學 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