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英語課改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當前教育的主題已不再是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而是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和隨之孕育而生的新課程體系。這場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和不可多得的機遇,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xiàn),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種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而變革往往是那些我們已駕輕就熟的東西,這對許多人來說,不是沒有痛苦的。
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tǒng)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批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教師的角色一旦確定,便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之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知識。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由于課程內容和課題研究涉及多方面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除了專業(yè)知識外,還應當涉獵科學,藝術等領域。新課程需要掌握新技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教師很重視教學基本功的練習,如朗讀,板書,繪畫等。傳統(tǒng)的教學基本功是一筆寶貴的教育財富,應當繼續(xù)保持和發(fā)揚。為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教師新的技能將應運而生,如具備課程開發(fā)的能力,增強對課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等等。
1.教師應具備課程開發(fā)的能力。過去,傳統(tǒng)課程統(tǒng)一內容,統(tǒng)一考試,統(tǒng)一教材,教參,統(tǒng)一標準,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影響了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如今,新課程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為教師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采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決定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為此,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程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能力和課程開發(fā)能力,而對教科書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低。因此,新課程的開發(fā)不僅要求教師會”教”書,還要求教師會”編”書,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能力。
2.教師應增強對課程的整合能力。兒童有與生俱來的探究需要,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與被人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需要,而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有一定的教育環(huán)境和適當?shù)姆椒ā_^去,教科書是完全按照知識體系編寫的,如今是從學生喜歡的生活中的場景,情境入手選擇內容,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情境主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各種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這就是新課程中教師應具備的整合能力。讓學生在獨具一格的教室里用教具模擬生活場景,通過觀察,假設,求證,結果這一探究過程,輔以視覺,味覺,嗅覺等一系列感官參與,不僅輕松地學會了課本知識,還拓寬了生活視野。
3.教師應提高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信息技術(即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學生,教材三點一線的格局。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趣味盎然,引人入勝。由于聲音,圖象,文字等多種刺激并重,使師生聞其聲,觀其行,臨其境,完全沉浸在教學要求的氛圍之中,從而收到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比擬的教學效果。比傳統(tǒng)教學中粉筆,黑板,書本等教學手段更為直接,更為真切。把教材上的內容重新加以編排整理,配以多媒體運用手段,讓學生在研究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
根據新課程理念,現(xiàn)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zhàn),要求教師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進行評估,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