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作過程下的數控加工編程課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數控加工技術作為制造產業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新興技術,使用價值顯著。如何做好高校數控加工與編程課程的改革工作,滿足培養高素質且生產一線緊缺技能型數控應用人才的要求,是目前高校數控加工與編程課程專業教師需重視的一大問題。因此,本文以基于工作過程數控加工與編程課程改革前期準備工作為切入點,進一步提出具體的改革措施,希望以此為基于工作過程的數控加工與編程課程改革效率及質量提升提供有效價值建議。
關鍵詞:工作過程;數控加工;課程改革
進入21世紀以來,制造業發展的總體趨勢呈現出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及柔性化的特點,而數控機床是實現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及柔性化加工制造目標的基礎單元。由此可見,數控加工技術在制造產業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是發展迅速的一項新興技術代表。為了盡早與全球制造行業相接軌,培養大批量高素質且生產一線緊缺的技能型數控應用人才,高校必須以就業方向為指導,始終堅持產學結合的辦學方針,緊密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并考慮生源素質差異特點,實施有效的課程改革方案。鑒于此,本文針對“基于工作過程數控加工與編程課程改革”進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1課程改革前期準備工作分析
1.1制定課程標準
數控加工與編程課程經改革后,其課程內容劃分為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2個部分,包括理論教學、仿真教學、實驗教學及實訓教學,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數控機床操作能力及數控編程能力。同時,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模式,課程改革后適當減少數控機床結構教學的課時比例,主張突出實訓實驗環節,大幅度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為學生以后從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同時,全新的數控加工技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以促使學生具備數控加工、數控編程及數控機床等方面知識及數控加工技能為核心任務”,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此外,課程教學內容的改動集中體現項目導向及任務驅動的教學理念,以此確保課程內容的合理性及科學性。
1.2制定授課計劃
根據課程改革后的標準,立足現有的實驗設備及設備使用原則,相關高校逐一擬定全新的教學授課計劃。不同于課程改革前期,增加手工及自動編程、實驗等方面內容,適當淡化數控機床結構分析及位置檢測裝置工作原理等知識的教學力度,并且具體教學過程中,以加工任務為單元,主張遵循任務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合理設置題庫,便于學生課余時間進行自主練習,例如,適當穿插練習題及思考題等。此外,具體教學過程中強調編程的作用及意義,尤其是編程教學時,鼓勵學生自行思考工藝等方面問題,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工藝路線確定、刀具選擇及切削用量的設定方法及要點,以此為后期實訓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課程改革實施措施分析
2.1豐富教學方法
以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為核心目標,適當提高數控加工技術課程的實訓課時比例,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四大項目,各個項目又細化為若干個加工任務,每個加工任務均實行“教師講授、學生實訓、發現問題、引導解決、完成任務”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個人潛力,更能增強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大力推行“導師式”學習方式,能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進一步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及熱情。此外,為了增強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及樹立團隊協作精神,教師可采取小班授課的模式,符合課程教學內容實踐性強的要求。除貫徹落實探究性學習外,小班授課模式能打消學生“蒙混過關”的消極心理,填補常規理論課程教學組織模式的不足及缺陷,大大提高學生管制的效果,并且小班授課模式能幫助教師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合理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例如,以學校機床設備臺數為參照標準,提前清點每個班級銑床及車床的數量,將全班成員根據能力強弱進行搭配,指定各小組組長,明確其職責及任務,不僅能保證組員與組員間形成良好的協作關系,更能樹立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及風氣,極大地增強各個學習小組的團隊協作及競爭意識。此外,需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技術方法,以此提升課程教學效率及質量。
2.2結合學生個體差異,加強實訓教學改革
以實現教學目標為前提條件,持續擴大教學覆蓋面,提出統一的教學要求,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及能力,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個體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例如,以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為例,數控加工技術課程僅僅是該專業的基礎性課程之一,實施問題式教學方法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即檢查學生程序編制過程中,列出關鍵性且學生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鼓勵學生自行加工處理,直至學生所加工的零部件與圖紙要求不相符時,引導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總結實踐經驗,探究相應的解決措施,促使其深刻理解知識點的內容,避免出現二次犯錯的情況。實驗實訓長期以來是深受學生群體喜愛的教學環節,經此環節的學習能幫助學生鞏固數控加工的理論知識,學習更多的實踐操作要點。由此可見,相關教師必須以行為導向教學模式為參照依據,向學生提供自我參與的機會及條件,并且改變以往評估學生數控程序的模式。同時,過去數控程序評估模式往往需要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及精力,不可避免出現各種疏漏及問題,一旦錯失問題指出的最佳時機,則可能造成嚴重誤導學生的狀況。因此,為了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資源,提高總體教學質量,相關教師必須明確要求所有學生進入計算機房,使用仿真軟件完成程序編制驗證,便于后期輔導,再根據驗證結果得出評分。
2.3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方法
數控加工技術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其教學內容多樣且信息量龐大,具有實踐性強及與其他相關課程聯系密切等鮮明特點,而具體教學期間,靈活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方法,擬定電子化教案,選擇背景音樂、插圖、視頻、動畫及文字等多種表現手法,能生動形象展現加工過程及走刀路線,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及積極性,極大地提高聽課效率。同時,充分利用教學硬件設施及網絡資源,滿足數控程序網絡傳送的要求,即使用計算機網絡遠程操作及可視化控制數控機床,向學生開放課程相關的網頁教學資源,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及教學雙方之間的互動交流。
3課程改革結果評估
數控加工技術課程不同于其他核心課程,明確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及動手能力。為了提高總體教學質量,相關高校教師可嘗試性將實際工作過程視為評價依據及參照標準,打破以往“一支筆、一張紙”單一考核評價模式的局限,利用產品加工質量評價學生的總體學習效果。同時,學生總評價成績可劃分為過程性評價及總結性評價兩部分內容,尤其是項目化教學期間,大力推行分組教學模式,明確要求各組成員完成不同項目時互換崗位,將所完成的工作量視為平時成績,將獨立完成的某個零部件數控加工效果視為終結評價。同時,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利用校企合作的手段,不斷增強教師個體的實踐能力及工作水平,必要時聘請業界專業人士,便于及時掌握數控相關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并將考試與教學相掛鉤,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及積極性,以此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進一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結語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現代化企業對技術人才的要求不再停留于重復簡單動作的階段,明確要求技術人才具備解決問題及工作創新的能力。與此同時,以往高校數控加工技術課程的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完全與企業人才要求相脫離,難以滿足企業人才納入的需求,甚至存在難以自主解決工作問題的情況。因此,高校需要秉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教學原則,立足現代化制造企業的崗位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將數控加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結合實際工作過程,進一步培養出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專業化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秋植.基于工作過程的《零件的數控車削加工》課程改革與實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8,35(06):82-85.
[2]魏香林,梁柱.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與研究——以《UGNX數控編程與加工》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2):1-3.
[3]王莉靜.《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課程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基于“六步四結合”教學模式[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2):71-75.
[4]劉飛.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數控車編程與加工》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J].工業設計,2016(12):170-171.
作者:閔林鋒 單位:溫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