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現狀及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時代的發展,整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推動了基礎教育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近些年,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成為當前教師教學重要的教學任務。歷史學科作為我國中學教育教學體系中重要的學科之一,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教師必須加以重視。實現歷史學科課程改革的深化發展,是實現中學教學全面、有效開展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重要途徑,也只有保證課程改革的有效性,才能實現學校教書育人的最終目標,培養出與時俱進的創新人才,為社會的發展以及國家的進步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總體而言,基礎教育改革是必然的,是時展的要求,而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課程改革,其能保證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的順利有效進行,進一步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將深入分析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的現狀以及相關問題,以期為當前中學歷史教師的課程教學帶來積極的參考,推動高效課堂的構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觀念、理念決定著人的行為,也會對最終的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故要想實現中學歷史課程改革,就必須改變觀念。但是就目前而言,對于歷史教育或者教師教學應當有的觀念和理念,人們還莫衷一是。在一定程度上,部分人在認識上還比較模糊,部分教育工作者強調的方向還是教學研究,針對原理性的研究還比較排斥,更加注重實際的操作,以經驗作為指導,理論探索不夠。就當前的中學歷史教學實際而言,如果只借鑒經驗以及先進教學理念,一方面是外國的不一定適合我國,其他學校的不一定適合本校;另一方面是個別教師全面否定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在課程改革中往往什么教學觀念流行就接受什么。特別是在核心素養培養的教育環境下,教學研究的呼聲比任何時候都高,但部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并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總之,觀念的問題關乎頭腦的自主認知。首先,從學科教育的角度來看,實際的歷史教學還沒有解決歷史課程深層次的定位問題,在教材的編寫和評價上則是受此影響存在少許問題。歷史學教育、歷史教育和中學歷史教育這三個概念,過去沒有明確的區分,故現在部分教師的基礎教育課程一開始就脫胎于學科,歷史課的內容也是一般的歷史學常識,比較固定。其次,我國部分教師的歷史學科教育在內容上強調歷史教育的專業性,從教學層面上看,其是史料教學,而不是史學教育,這使我國和發達國家實施的歷史閱讀存在一定的教學差距。我國部分歷史教師的教學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材料,對學生判斷、質疑和反思、批判能力的培養有著一定的影響。另外,需要澄清概念和把握事實性內容,中學歷史教育的對象并不是專業人群,學習歷史不是為了專業,更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實現中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總之,中學歷史教學更加需要靈活性和開放、自由的思想,開展歷史學科教學要專業,但是要分清對象,要結合學生的本身,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歷史教學,以引導學生明辨古今,培養學生理性批判、反思和判斷、質疑的精神,使學生形成歷史知識品格素養和專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的深化最終需要教師付諸實踐,而中學歷史教師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知道怎么做,還需要上級教研部門提供系統的、持續的技術指導與支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歷史學科思維和價值的滲透,著力校本研修,強化課程意識。學校要優化課程環境,學校領導要增強領導力,堅持以生為本地設計、科學規范地實施、持續真心地支持、全面客觀地評價。此外,學校要精準確定問題,增強教師教學實踐力。在當前“互聯網+”的教育背景下,歷史教師要不斷提煉自己的教育思想,指導教學實踐,以學生為中心,彰顯主體性和創新性;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追求師生共生共長;教學評價強調全面、過程、及時與適當,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促進其全面發展。總之,中學歷史課程改革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校以及教師要相互配合,明確教學理念,采取科學的、適當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積極提高自身的課程意識,做好教學與考試的評價,以歷史新教材為載體,提高中學歷史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推動歷史課程改革的深化、有效發展。
作者:楊亞妮 單位:甘肅省慶陽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