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理本科人體解剖學課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基于富媒體資源,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進行護理本科人體解剖學課程改革,通過重塑課程知識結構,制定教學過程,研究教學內容及考核方式等展開全面的探究與實踐。
【關鍵詞】護理應用解剖學;課程改革;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1開展護理應用解剖學課程的意義
護理應用解剖學與基礎護理中如各種體位、臥位,在急危重癥護理中如心肺復蘇術,在外科護理中如胸腔穿刺術、氣管切開術,以及在婦科護理中如尿失禁的解剖學應用等都息息相關[5]。通過開展該課程,使同學們了解其中的解剖結構,同學們更能掌握對患者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教學過程中其知識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職業教育指導思想,以“臨床上有用、夠用”為原則,運用注重臨床護理的“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基礎,與臨床護理崗位職能要求結合,有利于護生立即適應崗位需要[6];遵循護理專業技術人員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護生的可持續發展,且根據我院護理專業“重實踐、強能力、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規范護理技能操作,能全面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評判性思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高等護理人才。
3開展護理應用解剖學教學的必要性
由于大部分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課程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學第1學期開課,其后將不再開課,新生對于解剖學知識的運用會隨著時間漸漸忘記,這將不利于之后基礎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等的學習,故在新生入學的第4學期開設護理應用解剖學,既能將第3學期上的基礎護理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強化,又能為第5學期的內、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學做鋪墊,在不減少人體解剖學課程授課時長的情況下增加護理應用解剖學授課內容,豐富同學們的解剖專業知識,其學習效果遠比只學習人體解剖學課程更明顯。
4實施方案
由于解剖學教學課時安排有限,在《人體解剖學》的基礎上增設了《護理應用解剖學》這一專業必修學科,教師在教學內容上的安排便需要重新策劃。
4.1重塑教師的知識結構
未增加護理應用解剖課程之前,對于護理專業本科學生的教學模式跟臨床醫學相似,為突顯護理專業特色,在保持人體解剖學知識連貫性的基礎上,重點講授涉及護理技術操作相關的應用解剖特點,為此教師必須加強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習,完善和重塑教師的知識結構。對于解剖學教師要進行護理專業知識終結性考核培訓,內容包括教學技巧、解剖理論(包括與護理技術操作、治療、護理診斷和生活護理等需要的應用解剖內容)、增加臨床護理實踐知識等。
4.2制訂和規劃教學過程
根據護理本科人體解剖的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分析教學形式和學習資源的利用,歸納出護理操作技術所有的的重點和難點,還要根據護理應用解剖的教學思路對微課進行規劃。微課是課程的一種形式,因而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教學設計,教師明確微課教學的目標,充實微課視頻的內容,同時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學策略方面注重對職業技能以及運用能力的培養,設定教學情境,布置項目,按工作流程分解工作任務,完全以學生為主,教師進行補充說明及指導。護理應用解剖課程的建設內容是按專題和系列圍繞某個知識點而設計的,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并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課前、課后可以通過“微課”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上老師主要是指導學生進行項目實踐、協助解決項目制作過程中重點問題,想辦法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探討、進行制作分析等,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4.3研究教學內容
由于學時有限,對于護理應用解剖學用書的內容需要作出調整,在第4學期講授護理應用解剖學26學時,與基礎護理學同步教學,教學內容包括表面解剖、生活護理應用解剖、插管技術應用解剖、穿刺技術應用解剖、注射技術應用解剖和急救技術應用解剖以及周圍神經損傷應用解剖等幾個板塊,結合板塊將人體解剖學知識重組,著重護理操作技術的解剖學基礎,強調基礎知識的臨床應用。
4.4課程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方案由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組成,各占總成績的50%。形成性考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由平時考勤、平時作業、課堂案例分析討論以及課堂互動得出形成性考核成績;終結性考核在學期末以閉卷考試的形式進行,出題方式和出題內容參照護士資格考試,貼近臨床,體現崗位需要,更好地為專業服務。
5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特別是移動終端、云技術、社會交互軟件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多領域的應用,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機會與方向。因此,為提高我院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護理專業第四學期的護理應用解剖學課程采取了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同學們可以利用MOOC上的優質在線教育資源以及人體解剖教學網站上的精品視頻、數字化標本、應用微課、移動速課等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打破了時空的限制。線下則是利用手機掃碼進行課前小測,以便于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師生間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將經線上討論還未解決的問題一起探討、解決,并歸納出重點難點。課后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在人體解剖學網站上的題庫及其他資源進行學習,鞏固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語言表達能力及臨床思維等得到提高。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入,有利于高校打造智慧的學習環境,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智能時代核心競爭力。總之,基于網絡的解剖學FCM和PBL教學模式對于醫學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很好地教學方式,其建立與實施能鍛煉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另外,建立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聯合培養的平臺,把系列微課按照人衛慕課標準建設成《護理應用解剖學》課程慕課,應用于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科間的交叉貫通使理論與臨床實踐聯系更緊密,體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在21世紀系統優化整體護理先進理念的指導下,培育出具備專業基礎知識扎實、有較強專業實際技能、符合時代要求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海龍,葉茂盛,周立.高職高專開設護理應用解剖學課程的探討[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8,16(4):76-77.
[2]葉維建,張翠英,鄭玉濤.護理學繼續教育開設護理應用解剖學的課程設計[J].解剖學研究,2015,37(4):323-324.
[3]張天寶,張宏,李芳,等.高職護理專業開設護理應用解剖學探索[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32
作者:姚前尹 吳豪靜 吳靜霞 林麗雯 潘曉佳 單位:嘉應學院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