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展,本科院校與社會企業之間的合作模式也逐步建立發展。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提早熟悉專業就業崗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同時,為企業提供了選拔人才的機會,有利于儲備人才,節約招聘成本。本文以本科院校建筑專業為例,從建筑專業校企合作模式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入手,對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及發展問題進行探索。
關鍵詞:本科院校;建筑專業;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對豐富高校教學形式,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升教學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開創性意義。下面以本科院校建筑專業為例,淺析校企合作模式,以資借鑒。
一、建筑專業校企合作模式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一)企業需求人數較少,實習地點分散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企業的需求量往往遠遠小于院校學生的實際數量。例如建筑行業工程造價員、商務預算員等崗位,企業在每個崗位可供實習的人數需求往往在2~3人,但本科院校建筑專業學生通常數十人。因此,本科院校往往要選擇將學生輸送到不同的企業進行實習,但校企合作的企業有限,有時不得不采取輪訓制度,學生分批次前往實習,造成實體周期過長,不利于安排本科課程。而且,建筑行業的性質決定了學生分配到的實習企業往往分布在全國各地,有些企業的實習崗位工作地點根據項目的施工進度具有不確定性,學生無法集中統一實習,人身安全也存在風險,不利于院校對學生的統一管理。[1]
(二)實習時間與在校時間沖突
企業可供學生實習的時間,與學生在本科院校中的學習時間,往往會出現沖突。例如,在本科院校建筑專業課程設置上,課程安排通常結束在大三上學期十一假期結束后,此時學生前往企業進行實習。但是,建筑行業的施工受季節限制明顯,每年12月工程基本進入冬歇期,這就意味著學生在企業的實習時間不足兩個月,就要面對項目停工,沒有實習崗位的問題。而當項目重新開工后,學生面對幾個月的工作斷檔,對之前在崗位上學習到的實踐知識,出現記憶不熟、遺忘的現象,企業又要重新幫助學生進入工作狀態,造成不可避免地重復作業,企業與學生之間,容易引發不滿情緒。學生的實踐效率不高,企業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實訓,造成校企合作效果大打折扣。
(三)學生缺少實習紀律約束
前文提到,由于建筑行業的特點,學生實習地點通常分布在全國各地,本科院校在對學生的統一管理問題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疏漏可能。學生面對遠離家人和學校的陌生環境,且初入職場社會,需要適應的時間和心態上的調節。在新鮮陌生的環境中,學生缺乏院校的束縛和管理后,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實習工作中,容易發生懶惰、懈怠的負面心理,實習積極性不高,參與熱情度不夠,把本應寶貴的實習經歷當成了混日子,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且,學生與企業之間并不是勞務雇傭關系,學生沒有合約的限制,更不用談工作紀律約束。遲到早退、工作效率低、工作時間溜號等現象時有發生,不僅使實習效果大打折扣,也對校企合作中雙方的合作關系產生消極的負面影響,抹黑學校聲譽。
(四)企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校企合作模式對本科院校而言,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增加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是國家對院校和學生的就業幫扶手段之一。對企業而言,雖然有助于建立人才培養和儲備基地,但也存在潛在的人才流失風險。例如,學生的意識和能力不同,優秀人才未必在實習后能夠入職實習企業,而想要入職實習企業的學生,其能力未必符合企業需求。面對這樣的情況,企業在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和實習培訓時,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必然受到影響。例如,在老帶新實習過程中,必然會將師傅的精力予以保留;在崗位選擇上,也會規避關鍵崗位,避免企業涉密信息的流出。在校企合作基地建設中,對建設經費的投入力度,也會因學生的不確定性而受到影響。總之,校企合作模式中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條件影響而左右搖擺,本科院校往往無計可施,處于從屬地位。
(五)所學知識與實習應用不銜接
本科院校建筑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涵蓋建筑力學、建筑物理、建筑結構、建筑法規與業務、城市設計、建筑設計、地基基礎、建筑施工、室內設計、建筑設備等多門課程,內容既包含基礎的建筑理論,也包含實際施工設計。但是,除了專業必修課以外,還有大量的公共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緊張的課程安排導致學生在消化理解時,對知識的轉化率并不高。而且,建筑專業作為實踐性極強的專業,課本的理論知識必須與實踐結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消化吸收效果。但由于實習周期長,占用了學生的學期時間,使本就緊張的課程安排更加緊張,理論聯系實際的部分往往需要學生在課下自主完成,效果一般。再加上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未必是學生擅長的知識領域,導致學生在剛剛進入實習崗位時,所學知識與實習應用會出現嚴重的不銜接現象。
二、如何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長效機制
(一)成立建筑專業校企合作工作小組
任何工作要想順利完成,都需要專業的人員和有序的流程共同推進,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長效運行機制也不例外。成立建筑專業校企合作工作小組,對保證校企合作取得預期效果大有助益,是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的前提。在本科院校和學院的組織發起下,成立建筑專業校企合作工作小組,將優秀的學科專家、就業指導專家、導員納入小組中,定期召開例會,研討、制定、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和措施,全權負責與合作企業的對接工作,及時解決合作中出現的問題,使校企合作在規范有序下進行。
(二)調研掌握行業動向和企業需求
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的長效機制,調研掌握行業動向和企業需求,是本科院校必須及時跟進的問題。校企合作是基于企業的用人需求,如果對行業動向和企業需求調研不充分,就會與行業和企業嚴重脫軌,在人才培養方向上出現重大偏差問題,不利于學生就業。[2]基于行業動向和市場環境,企業在選人用人時,最需要哪些崗位上的人才,本科院校就應該在課程安排上,著重對此類崗位專業技能的培養。建筑專業的每一門課程固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因實習占據大量的學期時間,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本就短暫,院校應根據行業動向和企業需求,勇于變革,敢于創新,對課程設置進行及時的增刪和更新,把學生培養成適合行業和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這樣才能使校企合作深入、長久發展。
(三)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工作流程有序開展的制度保證,在管理制度的約束下,才能規范校企合作模式的長效運行。如果沒有管理制度,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就失去了可以依循的框架,院校和企業的利益,都將失去制度保障。例如,針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消極怠工、工作思想懈怠等問題,應及時制定校企合作實習管理制度,用制度的形式將學生的言行規范在框架內。定期與企業進行溝通,依據實習管理制度進行考核打分,針對遲到早退、上班溜號、工作完成質量不高的情況進行減分處理,考核成績直接影響本學期績效及實習成績,分數高者在就業推薦上優先考慮,分數低者以此順延。用管理制度規范學生行為,為企業減輕負擔,使實習真正成為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渠道,避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四)校企合作開發教材及課程
前文提到,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存在所學知識與實習應用不銜接的問題。基于此,本科院校應主動出擊,實現校企合作開發教材及課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深度結合。例如,本科院校在開發教材時,將企業納入編委會中,聘請企業中擁有豐富工作經驗和項目經驗的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商務預算員、測量員等等,將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的知識和秘訣與理論結合起來,同時引入我國最新的建筑實例作為教材的舉例部分,使學生在學習教材的時候,能夠感受到建筑行業最新的行業動態,有助于知行合一,快速適應工作崗位。[3]
(五)加強校企合作基地建設
加強校企合作基地建設是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物質保證,與雙方的利益密不可分。良好的基地建設,對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起到關鍵作用,同時也對企業的創新研發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校企合作中,可以把實驗室、創新室、培訓道場作為校企合作基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科學院和企業雙方在科學合理的預算規劃下,開誠布公地合力加大對基地的經費投入,為學生提供課后實踐的“第二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創新研發工作提供物質保障。對院校而言,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對企業而言,投入的經費有轉化成專利創新成果的可能。
(六)開展校企合作聯合活動
開展校企合作聯合活動是豐富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手段,對校企之間的良好互動關系,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本科院校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定期組織校企之間的交流、參觀、趣味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例如,院校定期組織企業專場開放日,邀請企業相關人員參加活動。將學生的創新成果進行集中展覽,由學生主導解說,讓企業直觀感受到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組織文藝演出,將學生多才多藝的一面展現給企業,讓企業感知到院校豐富的人文生活;組織測繪比賽,邀請學生和企業工作人員共同參賽,在友好競爭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三、總結
校企合作模式是我國經濟發展和就業壓力下的時代產物,對院校和企業雙方,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院校通過成立建筑專業校企合作工作小組、調研掌握行業動向和企業需求、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校企合作開發教材及課程、加強校企合作基地建設、開展校企合作聯合活動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校企合作質量,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就業平臺、提高就業率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對提高本科院校自身影響力、吸納更多優質的合作伙伴具有積極作用,是每所高校都應思考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董寶平.高職院校土木建筑類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淺談[J].大眾標準化,2019(11):30-31.
[2]李敏.淺談如何建立高職建筑類專業校企合作長效機制[J].中外企業家,2020(18):170.
[3]鄭成艷,劉寶,戚佰冬.校企合作共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BIM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產業科技創新,2020,2(16):117-118.
作者:李力怡 劉清穎 楊錦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