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急診科昏迷病人的救治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喬家林 單位: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內科
昏迷是急診內科常見的危重癥,就診人數占急診總人數的3%~5%[1],往往涉及多學科、多專業知識,需對其送診人員詳細詢問病史,進行系統全面的體格檢查,及時行影像學、心電圖、超聲及實驗室檢查,盡早明確病因診斷,并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昏迷患者96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昏迷患者96例,昏迷診斷標準據Glasgow昏迷評分量表(GCS),GCS昏迷評分為3~8分確診為昏迷患者[2]。年齡13~86歲,平均44.5歲;其中男61例,女35例,導致急診內科昏迷患者主要病因為腦血管疾病、中毒及糖尿病、繼發性腦病。其中36例是因為各類中毒而導致的,其中因中毒而醫治無效死亡的有10例。30例因急性腦血管意外導致,其中死亡5例。9例因糖尿病引起的。7例因電擊傷所致,死亡3例。9例因心臟類疾病導致昏迷,死亡3例。5例因其他原因昏迷。
治療措施:患者入院后立即詳細詢問送診人員有關患者的昏迷病史,醫護人員迅速判斷昏迷狀態和類別,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進行心肌酶、腎功能、血尿常規、電解質、血糖等檢查。同時對患者進行詳細系統體格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盡快給予患者救治措施,搶救要與詢問病史以及檢查同時進行。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糾正酸堿平衡進一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對于患者要求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果患者處于休克狀態,應用補液、糾正酸中毒以及應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保持體內的循環功能。對于危重昏迷患者,迅速將患者送入復蘇室救治。必要時將患者轉移到ICU病房或專科治療病房進一步救治。
結果
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昏迷患者96例,本組病例的住院時間10~33天,平均14.5天,成功75例,成功率78.1%,死亡21例,死亡率21.9%。
討論
昏迷是處于對外界刺激無反應狀態,而且不能被喚醒去認識自身或周圍環境,是最嚴重的意識障礙,即持續性意識完全喪失;也是腦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現之一。顱內病變和代謝性腦病是常見二大類病因。
昏迷患者病情危重并且變化快,是急診內科常見的急危重癥,如果醫生處理不及時,不能明確診斷以及給予患者相應處置,將危及患者生命,要求醫生處置要及時、迅速,醫生在做出診斷的同時,要同時對患者實施急救和檢查等醫療措施。昏迷發病原因復雜,早期診斷有利于搶救患者[3]。發現昏迷患者最常見的病因為急性中毒以及原發性腦部疾病,糖尿病并發癥以及繼發性腦病次之。如果患者全身性疾病主要包括中毒、代謝紊亂等;代謝紊亂疾病如酮癥酸中毒等,患者常有糖尿病史,急性中毒有明確中毒史,通過詢問病史及服藥情況一般即可診斷。如果患者屬于顱腦疾病,患者一般會有大小便失禁,常有噴射狀嘔吐、眩暈、偏癱等癥狀。
發現引起昏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①患者抵抗力差,水電解質紊亂,能量代謝障礙;引起繼發性感染;②下丘腦病變繼發功能障礙產生消化道出血,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抑制呼吸中樞或,進一步造成中樞或周圍性呼吸衰竭。如果昏迷患者診斷明確,我們就需要立即針對病因治療。如果昏迷患者診斷不明確,也需要同步搶救,以進一步挽救患者的生命,盡量縮短無治療期,在治療過程中,醫生應用一些藥物的應用也可能加重昏迷的程度,需要急診科醫師引起足夠的重視。患者大面積心肌梗死一般會并發心律失常,入院后應該做好藥物除顫和電除顫的準備,年齡偏大的腦出血患者,一般多合并較多的基礎疾病,并且需要與神經外科醫師緊密配合,仔細動態觀察有無致死性腦疝的出現,有手術指征時應盡快做好急診開顱減壓的準備[4]。腦梗死患者在需要評估溶栓的禁忌證,應該嚴格注意溶栓過程中腦出血及形成夾層動脈瘤的危險。對于代謝性昏迷,一旦診斷明確,經對癥治療后,救治的成功率比較高。如果患者是中毒引發昏迷救治要嚴格按照“促進排泄、脫離毒源、減少吸收、應用特效解毒藥”的原則,發現部分危重患者在入院即刻行血液透析治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救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