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急診護理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由于患者冠狀動脈存在不穩定粥樣硬化斑塊,斑塊破裂后阻塞血管,造成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產生的癥狀,由于患者冠狀動脈無法保證心肌供血效果,導致患者存在全身性綜合征,嚴重的威脅生命,需要采取急救手術措施治療,急救護理路徑是通過臨床實踐總結出的經驗方法。本文對所選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急救護理資料進行對比,總結優化急診護理路徑的優勢,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46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73例。研究組中,男37例,女36例,年齡47~72歲,冠心病病程3~15年;對照組中,男36例,女37例,年齡46~71歲,冠心病病程4~16年。均主述有胸痛、胸悶等癥狀,心電圖異常、缺血性胸痛既往史。排除手術病史、85歲以上老人、無法配合護理、非自愿參與實驗、家屬未簽署同意書等患者。患者中均未見心衰、腎衰等癥狀。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利用常規急診護理流程,從入院開始,即觀察患者的病情,根據病情與醫囑完成護理流程,并在急診就診期間為患者開展飲食、生活、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研究組利用優化急診護理路徑:(1)建立優化小組:選擇5名急診護理人員,2名主任護師作為優化小組成員,由主任護師負責全組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包括培訓、培訓考核、護理質量考核等內容,并由小組內進行定期護理工作總結,總結工作問題,由主任護師指導開展工作總結。(2)培訓小組成員:對所選7名護理人員開展培訓,內容包括優化急診護理路徑的定義、內涵、方法、文獻進展等,使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優化急診護理路徑的應用價值,促進護理人員在了解優化急診護理路徑的條件下,積極、主動實施優化急診護理路徑,促進急診護理路徑的開展與實施。(3)建立護理路徑:內容包括急診檢查、診斷、治療等護理流程,流程制定后由護士長帶領小組人員開展模擬和優化,待優化完成后實際實施。(4)開展護理服務:為患者開展優化的急診護理流程,為患者及家屬講解優化護理流程工作內容,促進患者密切配合,密切關注患者的疾病情況,保證護理流程順利開展。(5)評估護理質量:開展護理質量評估,主要評價護理問題發生率與治療時間等指標。1.3療效判定。對比兩組護理質量,統計護理問題發生率,主要觀察護理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包括書寫錯誤、突發事件以及護理投訴。護理問題發生率=(書寫錯誤+突發事件+護理投訴)/總例數×100%。對比兩組搶救時間,再灌注時間、冠狀動脈開通時間、治療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差異。1.4統計學分析。利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護理問題發生率4.11%(3/73),對照組護理問題發生率19.18%(14/73),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搶救時間、再灌注時間、冠狀動脈開通時間、治療時間、住院時間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3討論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急診治療,從患者入院即開始開展,急診治療的需求,主要圍繞患者的急診接診、手術配合、治療指導等開展,尤其在急診治療期間,針對患者疾病情況、治療需求開展的護理工作,工作強度大、工作復雜性強,工作突發事件多等,上述問題均直接影響了患者的護理質量,也對患者與醫療機構之間的關系產生一定的影響。如不能有效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則容易對患者的治療產生影響,影響患者的預后效果。雖然臨床對冠心病及冠狀動脈綜合治療已經發展出成熟的體系,護理措施也跟隨產生較為詳細、系統的護理方法,但由于目前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致死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可以看出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形勢依舊較為嚴峻。除系統、高效的治療技術外,對患者開展精細、有效的護理措施也十分關鍵[1]。
優化急診護理路徑,是傳統急診護理路徑下基礎上的優化措施,優化急診護理路徑下,能夠促進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護理理念的革新,改善患者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復[2]。本文所選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開展優化急診護理路徑,取得顯著的護理效果,患者護理問題發生率顯著下降,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再灌注時間等均顯著改善,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徐華.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急救效率與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2):111-113.
[2]郭鳳梅.優化急診護理路徑提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搶救效果[J].河北醫藥,2015,37(8):1260-1263.
作者:朱煥林 單位:鞍山市長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