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項目成本下的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后“營改增”時代,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管理普遍存在管理層認知能力不足,基層專業人才匱乏,稅收執法環境差異較大,增值稅進銷項時間錯配,業稅融合程度不深,信息化載體建設滯后等的情況。在分析現狀的基礎上,從頂層設計的戰略層面和具體業務處理的戰術層面提出應對策略,為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管理能力,促使經營業績高質量發展提供思路。
建筑施工企業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和資金密集型企業,它關聯著上下游產業鏈眾多行業,承載著民生就業和聚集財政稅收的重要作用,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財稅體制改革的推進,在經濟新常態下建筑行業呈現出規模不斷擴大和轉型升級持續發展的新動向,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為有效應對國家財稅體制改革對行業的宏觀調控,實施建筑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精細化管理和稅務管理漸成行業共識。基于此,研究建筑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管理和稅務管理的關聯關系,對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管理能力、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建筑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的稅務管理問題現狀
建筑施工企業的項目具有資金占用量大、項目輻射地域廣、建設周期長、產業鏈條復雜和利潤率相對較低的特征。建筑施工企業的這些行業特征決定了其成本精細化管理的難度,在“營改增”的財稅改革背景下,這些成本管理項中首當其沖的就是稅務管理成本以及稅務管理延展出來的其他管理成本。就當前的建筑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的稅務管理存在如下問題現狀。
(一)高層認知力不夠,基層財稅專業人才匱乏由于行業管理模式歷史沿革的影響,建筑施工企業多為粗放式管理,管理層普遍存在重市場開拓輕項目管理、重項目財務核算輕項目稅務管理的現象,傾向于通過規模擴張來驅動產值提升,傾向于通過財務核算來替代成本管控監督,尚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稅務管理在施工項目成本壓降和精細化管理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對稅務管理的認知能力不足。同時,建筑施工企業基層項目部囿于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的制約,沒有條件招聘到高水平的財務從業人員,更沒有專門的稅務管理人員。現有財務管理人員大多工作年限不長、資歷不深,沒有豐富的經驗應對紛繁蕪雜的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尤其是在財稅體制深化改革、稅法政策變更頻繁的當下,財務從業人員普遍疲于應付日常的會計核算工作,鮮少能有時間全面深入研究行業稅法變更對成本管理和經營效益的影響。財務人員對行業稅收風險把控力度不夠、經驗不足,習慣用傳統財務管理思維統籌現代成本精細化管理和稅務管理,對影響行業深遠的“營改增”政策研究不透、掌握不實,缺乏主動稅務管理的意識,也不具備全面稅務管理的能力。
(二)稅收執法環境差異較大,管理難以模式化部分優質建筑施工企業尤其是集團化的建筑施工企業由于施工資質高、信譽口碑好、資金充沛等優勢往往不局限于一地發展,一般都是采取以總部坐落地為中心輻射周邊行政區域的發展模式,項目標的眾多且遍布各地。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納稅人異地預繳增值稅有關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6〕74號)第一條規定,納稅人跨地區提供建筑服務、銷售和出租不動產的,應在建筑服務發生地、不動產所在地預繳增值稅時,以預繳增值稅稅額為計稅依據,并按預繳增值稅所在地的城市維護建設稅適用稅率和教育費附加征收率就地計算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各地經濟基礎不同財政收入天壤之別,鑒于建筑施工企業異地項目流轉稅及其附加稅種屬地征收的原則,建筑施工企業面臨的項目駐在地稅收執法環境差異較大,很難用一套標準化的稅務管理流程和模式實現統一規范化管理,無形中加大了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管理的難度,對不同施工項目的稅務管理提出因地制宜的更高要求。
(三)增值稅進銷項時間錯配,加重稅務管理成本2016年3月23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文件規定提供建筑服務的納稅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并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納稅人提供建筑服務、租賃服務采取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在具體實務工作中,建筑施工企業一般會在項目中標后施工進場前收到項目發包單位第一期預付款,按照現行法規的規定,此時建筑施工企業納稅義務產生,當期需要依法繳納增值稅。然而,由于項目施工報建手續、項目施工許可、供應商談判等的復雜性和周期性,在這一時間周期內施工企業該項目對應的支出并不能做到與發包單位支付的預付款項同步匹配,時間上的錯配致使當期該項目的增值稅銷項稅額遠大于其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導致當期應交增值稅額大幅增加,驅動稅務管理成本上升,增值稅時間上的錯配繳納同時加劇當期資金支付負擔,觸發資金占用壓力。
(四)業稅融合程度不深,信息化載體建設滯后建筑施工企業成本壓降的空間和關鍵節點貫穿施工項目的全生命周期,標的合同簽署的工程款項結算方式和支付時間直接影響建筑施工企業的收入確認時點和發票開具時點;下游物料供應商一般納稅人或小規模納稅人的選擇直接影響建筑施工企業的物資采購稅負和成本;分包供應商的資質和性質直接影響分包工程款項稅票開具的形式和稅率。凡此種種,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施工項目的成本和稅負。在目前建筑施工企業普遍存在業稅融合程度不深的情況下,業務部門標的合同的簽署和運營管理很少考慮到稅負影響,財務部門因缺乏對業務的深入了解,也無法直接從成本管控和稅務管理的角度及時有針對性的對業務提出可行性規劃和合理化建議,致使施工項目財務和業務往往是“兩張皮”,很難形成管理上的同頻共振。當前,建筑施工企業一般都有財務管理ERP系統、物資采購供應鏈系統、工程造價系統、資產管理系統等多套不同信息化系統,各系統之間普遍缺乏數據連接通道,不能實現數據共建共享,信息化載體建設的互不融通掣肘稅務管理滲透到施工環節的各個節點,最終致使稅務管理難以發揮整體合力。
二、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管理能力提升應對措施
建筑施工企業關聯上下游產業的多元化和業務的復雜性決定了行業稅務管理需要采用全過程管理的模式,實務工作中要把稅務管理融入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的全流程,嚴格把控業務運營稅務風險,切實提升稅務管理在項目成本管理中的應用效能。
(一)從戰略上實現科學規范,從戰術上確保落地執行在頂層戰略設計上,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層要樹立起正確的稅務管理觀念,真正認識到稅務管理在項目成本管理中起到的降本增效作用,將工程項目稅務管理上升到企業戰略的高度統籌把控。將合法性、合理性、經濟性和可操作性作為稅務管理的重要原則,強化稅務管理風險意識,建立稅控風險應對響應機制,厘清稅務管理和偷稅漏稅的本質區別,營造有利于稅務管理的企業環境,構建科學規范的稅務管理機制。在具體戰術落地執行上,注重高端稅務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根據建筑施工企業規模實際設立與財務部門職級并行的稅務管理專門機構,配備專業化的稅務管理團隊;在企業重大決策機構人員組成中納入具備專業資質的稅務人員,發揮稅務人員在業務運營中的專業優勢,保持與稅務中介機構、行業知名人士的聯系,對公司層面或工程項目層面的疑難涉稅問題及時尋求外部智力支持;構建和完善稅務管理團隊或部門與企業其他業務單元的相互溝通機制,確保稅務管理頂層設計落地執行有效率、有效果。
(二)暢通信息溝通渠道,強化涉稅政策研讀建筑施工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較大,因其關聯產業眾多、鏈條復雜、稅種稅基稅率變化較為明顯,是“營改增”的重頭戲。近年來,建筑施工行業面臨的稅收征管環境日趨復雜,稅收政策法規和解釋口徑變更較為頻繁,對行業納稅遵從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和挑戰。基于此,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人員首先要時刻關注國家稅收征管部門的稅收政策法規調整,及時掌握涉稅條款的變更要求和實施時間,強化行業涉稅政策研究,弄懂吃透最新行業稅收征管法條,做好新舊稅法條款變更執行銜接,確保不因政策變更不熟影響納稅遵從;要多角度、全方位掌握政策信息渠道,與企業總部屬地稅務機關和項目駐地稅務機關建立起良好的互動暢通機制,重點關注項目屬地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爭取項目屬地稅收優惠政策扶植,在政策法規允許的前提和框架下,能適用低稅率的適用低稅率,能減少稅基的減少稅基,做好稅務管理工作,助力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實現降本增效。
(三)嚴控款項收付節點,建立供應商企業名錄建筑施工企業增值稅票進銷項時間上的錯配嚴重影響企業當期稅負,加重企業資金支付負擔。對稅票的時間錯配問題,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管理人員要從全業務流程管控的角度統籌規劃各重要環節票據開具和資金支付時間,實現納稅額度與成本管控最優、納稅義務承擔與資金節點支付節奏最優。在大宗物資供應商合作上,建立合作共贏企業名錄,篩選可靠的戰略合作伙伴,對新中標的標的項目物資需求,采取老項目調劑或信用批量訂貨的模式,及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為增值稅銷項稅抵扣提供進項額度保障;在零星物資采購供應商選擇上,借助互聯網交易平臺開放性的優勢,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將線下采購轉移到線上詢價采購,注重價格優勢的同時優先選擇能提供更高稅率進項發票的供應商進項交易,抓大不放小,確保零星物資采購同樣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最大限度地降低增值稅稅負;在工程款項結算上,及時做好工程款收取節點管理,為進項發票取得留足空間和時間,在施工項目標的合同簽署時,明確工程施工結算方式和進度,杜絕開票后長期不付款情況的發生,避免納稅義務時點產生大額資金支付壓力。
(四)驅動業稅融合發展,共建共享信息載體業務與稅務的深度融合是施工企業做好稅務管理的前提和根本,稅務管理要根植于業務,只有真正了解施工企業實務工作,熟知工程施工的關鍵環節和重要節點,才能有的放矢的將稅務理論與實務工作相結合,發揮出稅務管理降本增效的功效。同樣,業務人員也要對應知應會的財稅知識做到了然于胸,樹立主動節稅意識,做好與財稅人員的工作對接。信息化載體的共建共享是施工企業做好稅務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抓手,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建筑施工企業可以以財務管理ERP系統升級為依托,串聯物資采購供應鏈、工程造價、資產管理等信息系統實現數據共建共享,助推業務、財務、稅務管理一體化,以深度融合的方式建立高效的數據溝通渠道,實現信息及時匯總和傳遞,充分發揮網絡聚合作用,使工程施工項目運營情況和脈絡清晰可見,最大限度上減少企業財務管理成本和稅務管理成本,實現項目降本增效。
三、結語
稅務管理在建筑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后“營改增”時代,進銷項時間上的錯配影響了建筑施工企業的業務處理模式,加劇了行業稅務管理的難度。在實務工作中,建筑施工企業要從戰略上實現科學規范,從戰術上確保落地執行,暢通屬地主管稅務機關信息溝通渠道,強化涉稅政策研讀,嚴控工程款收取節點管理,建立合作共贏供應商合作名錄,推動信息化載體共建共享,驅動稅務與業務深度融合發展,最終實現經濟效益提升。
參考文獻:
[1]阮仁勝.“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研究———基于建工模式下的稅務籌劃措施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7(41).
[2]宋寶.新時期下建筑企業稅收籌劃問題與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6(72).
[3]王小燕.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籌劃問題與對策[J].財會學習,2020(14)
[4]廖丹丹.新稅率調整下建筑企業稅負困局及籌劃[J].會計之友,2020(02).
[5]閆霞.淺談“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山東社會科學,2015(12).
[6]王甲國.建筑業應對“營改增”之策略[J].稅務研究,2016(01).
作者:陳婷婷 單位:青島青桐招商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