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古代體育建筑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蹴鞠場
蹴鞠作為一種古老的運動形式,由于對場地要求較為簡單,使其能被各個層次的人根據個人的喜好開展。蹴鞠場作為一種盛行于某個歷史時期的體育建筑有兩個典型的特點:隨機開辟型。主要是以民間為主,基層的老百姓在閑暇的生產勞動之余,按照自己的各種可能性因地制宜性地開辟的大小適宜的場地;專業建設型。以官方或宮廷為主,為了娛樂需要在特定的區域建設的專業型場地,其中根據表演性和競技性也有著略微的區別,競技性要比表演性的場地要大,且專業性的輔助器材要求要多。從漢高祖的引入到宋代的黃金時期,蹴鞠場也隨著規則的完善不斷發展。這一時期,蹴鞠不僅在宮廷和民間廣泛開展,而且有成熟的規則,體育組織—齊云社的成立,蹴鞠專業球隊—左右筑球軍創立,都為蹴鞠場專業化與科學化創設了研究性與發展驅動性的環境。
1.2步打球和捶丸運動場
步打和捶丸是古代擊鞠運動演變的競技項目,作為體育建筑的步打球和捶丸運動場,也隨著兩種項目的規則變化,其建設要求和場地的具體細節在發生著變化。首先,步打球場地相對簡單。由于步打球是在馬球運動基礎上的簡化或發展,且按照直接打入對方球門的入球數量為輸贏的規則,因此,在實際的建設中相對簡約,具有某種空間距離即可。其中,隨著參與數量的運動員多少,也可以建設為同時對抗性的,或者隨機的單門性的場地,對抗雙方輪換上場。因此,比較適宜于宮女運動;其次,捶丸運動場具有某種科學性的起伏,作為步打球運動的發展,捶丸改變了兩隊直接擊球射門的對抗性,吸收間接對抗規則,以擊球入“窩”計籌分勝負。捶丸有各種復雜的技法和戰術,場地也相應地具有一定的變化和規范。因而在實際規劃與建造中,需要根據規則從宏觀上規劃地形起伏變化的場地,精確計算分散布置“球窩”,同時為了滿足運動與觀賞的需要,也需要在涉及到的土木結構、運動行為與環境空間等,融入時代性的文化元素。
1.3射箭場地
在中國古代史中,射箭是發揮作用較多的武術技藝與體育技能綜合技能之一,甚至被作為古代中國武官考核的必考科目之一,射箭場地是各個歷史朝代共同的體育建筑。根據運用的人數和目的不同,射箭場地建筑可以分為兩類:民間娛樂性場地。個人或某些群體出于提高個人技藝與娛樂需要,自己建設的相關場地;另一類,軍用訓練場地。各朝代軍隊為了提高戰斗力所建設的相關場地。兩者之間場地的共同點是,需要面積足夠的場地,樹立開展練習的靶子,場地要具有相對的封閉性,避免傷害外來人員。在古代實際的運用中,有專門的和臨時兼用的,出于軍事需要和軍事技術發展的實際,習射被賦于很高的意義。
1.4游獵苑囿
游獵是集軍事政治意義和休閑體育作用一體的體育活動之一。在其相關體育建筑的建設中,也就具有兩種類型:體育鍛煉和娛樂表演類型建筑。主要是指在宮廷御苑中開辟和建設的王公貴族和宮女娛樂性的場地。一般是在具有某種立體作用的場地因地制宜建設,其中需要樹林、假山與珍禽異獸等,既能讓游獵者有真實感,又能對他們起到某種意義上的保護作用。軍事訓練類型建筑。在古代,主要是指王公貴族在內的精英群體開展訓練的場地,讓他們在這種近乎實戰的訓練中,既培養他們個人的體能和單兵作戰能力,也讓他們在相互的配合中培養合作與戰略戰術運用能力。這種運動和建筑在宋代是最為常見的。
1.5水嬉、冰嬉運動場地
水上體育活動作為古代中國宮廷常規性活動,主要包括劃船、游泳、跳水,以及清代盛行的花樣滑冰、冰上蹴球、冰上雜技運動等。由于運動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其場地和建筑的建設中,有兩類:軍事場地。如水軍訓練與清代御林軍中的溜冰部隊等,他們需要在專門的河道或場地開展相關的訓練,相關的器材包括滑冰鞋、船、碼頭與戰場情境模擬等;娛樂運動場地。是指在相對安全與平靜的水域,建設的專門用來娛樂的區域。常見的娛樂形式有龍舟競渡、冰嬉等。清朝的太液池就是此類代表性場地之一。
2中國古代體育建筑形式的影響因素
由于中華文化貴和的特點,以及中國民族的多樣性、地域廣闊性,決定了中國古代體育建筑的多樣性和風格復雜性。
2.1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影響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儒家的中庸貴和思想。直接決定了中國體育項目的競爭性低,對體育建筑的專業性要求也低,再者由于各朝代所重視的體育項目有別,難以在不斷傳承的基礎上,追求某種體育建筑的不斷創新;“天人合一”的和諧理念。即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基礎上開展各種體育運動,因此,對體育建筑也就缺乏創新和建設的動力,導致中國古代體育建筑研究、設計與建設都處在落后與零散的現狀。
2.2等級社會結構影響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制度的長期存在且主導,極大地制約了中國古代體育建筑的建設和推廣運用。首先,古代體育建筑設計和運用的保守性。在儒家思想和小農意識的制約下,人們缺乏體育意識,在升官發財與光宗耀祖思想的引導下,他們生活、學習與工作的重點都遠離了體育軌道,自然也不會開始體育建筑建設和創新的學習研究;其次,古代體育建筑的等級性和宗法性。上述的體育建筑類型,進一步說明了相關體育項目的研發和推廣,一般都是宮廷和軍事需要的情況下展開,由于受到宗法禮制和等級思想的嚴格制約,幾乎不去考慮群眾的公共需求,這也從需要上排除了興建體育設施的可能性。
2.3農業生產模式影響
古代中國作為一個農業社會,決定了中國古代體育的次要性、輔助性甚至補充性地位。農業生產模式對古代體育建筑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節慶性建設和運用。主要是指為了服務某種節日,在農閑時所做的應急性的建設。如劃龍舟對河道的臨時性修建,舞龍、舞獅對街道的選擇性建設,射箭活動對農閑田地的開辟與運用等;祭祀性建設和運用。是為了滿足某種信仰、祈福與傳統風俗的需要,在當地建筑或生產設施基礎上的細節改建,如元宵節、端午節與少數民族的節日等,在適當季節以天然場所為基礎,作出的場地改造和專業建設。其弊端就是缺乏長期規劃性、專業性與可持續發展性的思考。
3中國古代體育建筑特征分析
中國古代體育建筑作為古代哲學、兵法與管理思想的集中體現,其特征相對地弱化了體育的專業性,而強化與綜合了其他特性,使體育建筑功能更加全面。
3.1軍事娛樂并舉特征
在中國古代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軍事與娛樂并舉體現在兩個方面:平時娛樂修養。即讓各個崗位和職業中的人員,都能通過日常娛樂的路徑,讓他們的身體素質得到鍛煉,戰略戰術意識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如游獵、步打球與馬球等,都能讓相關人員的速度、敏銳性與配合能力得到充分地訓練;戰時模擬訓練。無論是射箭、馬球與格獸等體育項目,都是從單兵與團隊實戰的需要,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技能甚至戰略戰術的訓練。如蹴鞠是一種重要的健身和練兵手段。
3.2健身養性共建特征
中國古代體育項目都是各個民族在特定自然環境下,修身養性的針對性技能,其體育建筑也自然具有這種功能。首先,健身功能。雖然這些體育建筑相對結構簡單,但都對其體育項目具有直接的支持功能。如游獵苑囿能讓運動者在與野獸或其他相關人員的格斗中,鍛煉自己的體能素質;其次,健心功能。就是運動程序、技術、技能、規則與器材的運用,都具有磨練意志、提升道德的作用,讓人們在運動中能得到情感和精神的升華。如“陰陽五行”、“八卦”和“氣”等,將體育活動作為調整人體平衡、培養道德品質的重要手段。
3.3隨意規劃特征
中國古代體育對體育倫理的追求和對養生哲學的感悟,致使中國古代體育建筑的發展缺乏獨立性,也形成了不規范性和隨意性。表現在兩點:因地制宜。即使是具有某種專業性的體育項目中,宮廷或軍隊也是依據特定的自然優勢開展建設。如清代盛行的滑冰運動就是在“太液的五龍亭和中海的水云榭前,利用湖面的天然冰場進行的”;和諧統一。是指中國統治階層和被統治者在儒家思想的導引下,注重人與人、自然和社會的和諧統一。強調在不破壞自然的前提下,積極地運用自然環境,在尊重其內在價值的基礎上進行建設。因而,這種場所的隨意性和天然性,體現了中國古人強調運動場所與自然環境合而為一的理念。例如在馬球運動盛行的唐代,馬球場所僅僅是在大殿前鋪設的千余步、表面平整的場地。
4結語
中國古代體育建筑,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習俗與科技發展的外在物質表現。由于中華民族的多樣性決定了體育建筑的多樣性,中華民族的重農性決定了體育建筑的附屬性,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長期存在且朝代更迭,決定了古代體育建筑的缺乏體系性的發展和提升。最終,在世界體育建筑的舞臺上,只留下了痕跡,既沒有科學地承繼性的知識體系、實踐過程與發展提升過程,但確保了民族體育發展的多樣性、文化豐富性與厚重性。
作者:周新民 單位:中原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