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門窗保溫性能檢測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建筑門窗保溫性能的受關注程度不斷提升,這是由于建筑門窗保溫性能直接影響建筑能耗。基于此,本文將簡單介紹建筑門窗保溫性能檢測方法,并圍繞三種檢測方法進行橫向對比,希望研究內容能夠更為直觀的展示建筑門窗保溫性能檢測要點。
關鍵詞:建筑門窗;保溫性能;標定熱箱法
前言
作為建筑物內外可直接交互的物理界面,建筑門窗的保溫性能不僅直接影響建筑能耗,還會同時影響室內熱環境質量。據權威結構調查表明,門窗等外圍護結構因對流、熱輻射、熱傳導造成的能耗占建筑總能耗的70%左右,而為了降低這一占比,必須針對性選用具備優秀保溫性能的建筑門窗,由此可見本文研究具備的較高現實意義。
1建筑門窗保溫性能檢測方法
本節將介紹常用的建筑門窗保溫性能檢測方法,包括標定熱箱法、JISA4710檢測法、AAMA1503檢測法,具體檢測原理如下:
1.1標定熱箱法
我國現行的《建筑外門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8484-2008)采用標定熱箱法檢測建筑門窗保溫性能,具體檢測對象包括傳熱系數與抗結露因子。作為門窗保溫性能的表征指標,門窗傳熱系數指的是外門窗在穩定傳熱條件下兩側空氣溫差為1K,通過單位面積的單位時間內傳熱量。抗結露因子則屬于用于預測門窗阻抗表面結露能力的指標,即門窗熱側表面在穩定傳熱狀態下與室外空氣溫度差和室內、外空氣溫度差的比值。基于標定熱箱法的傳熱系數檢測基于穩定傳熱原理,采用熱箱置于試件一側,另一側為冷箱,以此分別用于冬季采暖建筑室內氣候條件的模擬,以及冬季室外氣溫和氣流速度的模擬。在檢測過程中,需密封處理試件縫隙,并保證試件兩側穩定的熱輻射條件、氣流速度、空氣溫度,以此準確進行熱箱中加熱器的發熱量測量,并減去通過標定試驗確定的試件框和熱箱外壁的熱損失,最終除以兩側空氣溫差與試件面積的乘積,即可最終求得建筑門窗試件的傳熱系數;抗結露因子檢測同樣采用標定熱箱法,同時采用穩定傳熱傳質原理。在具體檢測中,采用熱箱置于試件一側,另一側為冷箱,分別用于冬季采暖建筑室內氣候條件的模擬、冬季室外氣候條件模擬,且室內氣候條件的相對濕度需控制在20%內。檢測過程需保證穩定傳熱狀態,以此進行試件熱側表面溫度和冷熱箱空氣平均溫度的測量,建筑門窗試件的抗結露因子可由此完成計算。在抗結露因子的計算過程中,需將玻璃的平均溫度或試件框表面溫度的加權值與冷箱空氣溫度的差值除以熱箱空氣溫度與冷箱空氣溫度的差值并乘以100,由此可取得兩個數值,其中數值較低的為抗結露因子計算結果。
1.2JISA4710檢測法
日本執行的《門窗的隔熱性試驗方法》(JISA4710-2004)主要采用保護加熱箱法或校正加熱箱法進行建筑門窗的保溫性能檢測,校正加熱箱法的應用較為普遍。在校正加熱箱法的應用中,需分兩階段進行傳熱系數的測定,第一階段需采用最少兩個的已知熱阻校正板進行傳熱系數的測定,結合測定值,即可求得安裝面板的熱阻與校正板兩側的表面熱傳導系數(對流和放流)。在第二階段,需在面板的開口部位安裝門窗試件,以此開展針對性測定,最終明確門窗試件的保溫性能。但值得注意的是,JISA4710檢測方法在應用中無法檢測試件間隙漏氣的影響、不適用于天窗和框木窗、無法檢測試件因陽光直射產生的能源轉移、無法檢測試件周圍外側產生的端部效果。
1.3AAMA1503檢測法
美國執行的《窗、門和幕墻部件的傳熱系數和抗結露系數的測試方法》(AAMA1503-2009)在建筑門窗保溫性能檢測中需使箱壁面的溫差保持為零,并認為不規則的門窗試件不存在單一的內外表面換熱系數。在檢測過程的校準板應用中,為保證不同結構、相同類型的門窗試件能夠處于統一的測試條件下,典型表面換熱系數的針對性選擇和調整屬于其中關鍵,在位移未知數為相同面積熱流率的前提下,即可針對性開展比較。為明確門窗試件的傳熱系數,AAMA1503檢測方法在應用中需確定門窗試件的面積,并結合試件兩邊的溫差、通過試件的熱流進行計算,需在穩定的熱傳遞狀態下測定溫差和熱流。
2建筑門窗保溫性能檢測方法的橫向對比
2.1測試裝置對比
標定熱箱法、JISA4710檢測法、AAMA1503檢測法三者在測試裝置的選用層面存在鮮明區別,主要表現為:①標定熱箱法測試裝置。采用由五部分組成的測試裝置,包括環境空間、控濕系統、試件框、熱箱、冷箱。如熱箱的進深最小為2000mm,內凈尺的高最小應為2400mm,寬最小應為2100mm,需采用均質材料作為外壁結構,熱阻值最小應為3.5m2•K/W,內表面的總半球發射率應在0.85以上。冷箱與熱箱的配置基本相同,但需要滿足氣流組織設備、加熱設備、制冷設備的安裝需要,且內表面材料應具備耐腐蝕、不吸水特性。試件框的密度應在20~40kg/m3區間,并采用均質、不吸濕的保溫材料,熱阻值最低應為7.0m2•K/W。此外,還需要保證環境空間為裝有空調設備的試驗室,空氣溫度波動需控制在0.5k內,且外圍護結構具備優秀的熱穩定性與保溫性,太陽光對試驗帶來的影響需針對性消除;②JISA4710檢測法測試裝置。需采用高隔熱性的安裝面板,以此滿足低溫側與高溫側的隔開需要,門窗試件需同時安裝于正確位置。需保證加熱箱的開口部尺寸與安裝面板的大小相同,并保證厚度最小為100mm,一般需結合試件厚度確定。需采用擁有穩定熱傳導系數的安裝面板新材材料,熱傳導系數需小于0.04W/(m•K)。應基于實際保證門窗試件開口部位的安裝位置選擇妥當,除薄型非金屬板外,開口部位不應采用熱傳導系數大于0.04W/(m•K)的材料。應在安裝面板的中央設置門窗試件開口部位,并鋪設放射率在0.8以上的材料于安裝面板及擋板的表面;③AAMA1503檢測法測試裝置。試驗用熱箱需安裝有加熱和控制裝,并能夠保證溫度控制誤差為±0.3℃,以此自動維持21℃的溫度。熱箱需保證試驗中的任何時間相對濕度均控制在15%以下;需采用具備產生垂直方向均衡氣流能力的冷箱,以此提供充分的表面換熱系數,且滿足調節氣體阻力需要,同時需保證溫度控制誤差為±0.3℃,以此自動維持-18.0℃的溫度;試件框需采用氣體滲透性較低的熱絕緣材料,并保證24℃時需保證導熱系數控制在0.48W/(m•K)內,且厚度不應大于試件構件25mm以上,具體安裝過程需保證縫隙控制在3mm內。
2.2數據處理對比
三種方法的數據處理也存在一定不足,應用標定熱箱的檢測求得的相關參數均需取6次測量的平均值,傳熱系數計算公式為:K=Q-M1•△θ1-M2•△θ2-S•Λ•△θ3A•(th-tc)(1)式中:Q為加熱器加熱功率;M1、M2分別為熱箱外壁與試件框熱流系數(標定試驗確定);△θ1、△θ2、△θ3分別為熱箱外壁內外表面面積、試件框熱側冷側表面面積、填充板熱側冷側表面面積的加權平均溫度差;S、A、Λ分別為填充板面積、試件面積、填充板導熱率;th、tc分別為熱箱與冷箱的空氣平均溫度。在應用JISA4710檢測法的數據處理過程中,需采用如式(2)求得門窗試件的傳熱系數:Ust=Um-1-Rs,t+R(s,t)st>-1(2)式中的Ust、Um、Rs,t、R(s,t)st分別為標準傳熱系數、試件傳熱系數、合計表面熱傳導系數、基于標準確定的合計表面熱傳導阻,其中Rs,t一般采用反復法或插補法,且數據需要在較正時進行針對性補償;AAMA1503檢測法應用過程的數據處理需以門窗試件的熱流密度為基礎,門窗試件的傳熱系數結果需以ASTMC976給出的過程確定。
2.3綜合對比
除上述內外,標定熱箱法、JISA4710檢測法、AAMA1503檢測法三者在溫度測量裝置、標準板及校正、試件安裝、風速、檢測條件、檢測過程、檢測報告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深入分析可以發現,三種建筑門窗保溫性能檢測方法在總體思路上差別不當,但在操作細節及規范層面存在較大差別,為更深入了解三種檢測方法,必須圍繞三者開展實際檢測對比,這將成為筆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3結論
綜上所述,建筑門窗保溫性能檢測方法的應用需關注多方面因素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標定熱箱法、JISA4710檢測法、AAMA1503檢測法、測試裝置對比、數據處理對比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建筑門窗保溫性能檢測路徑。為更好提升檢測的效率和質量,檢測人員的素質培養、檢測過程的細節把握、檢測范圍的拓寬同樣需要得到重點關注。
參考文獻
[1]莫宇冰.建筑外門窗及墻體保溫傳熱系數性能檢測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22):37-38.
[2]韓韞.建筑門窗保溫性能檢測[J].門窗,2017(12):25-26.
[3]林生玉.建筑門窗的保溫性能優化設計探微[J].門窗,2017(09):23+27.
作者:龍翔 單位:貴州省建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