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表現主義建筑形式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城市皇冠”的特點
“城市皇冠”這個詞來自詩人薛爾特巴的著作《城市皇冠》,他提出了對玻璃建筑的幻想,陶特便受其影響提出“城市皇冠”建筑的概念,以玻璃取代磚石建造城市建筑,營造出夢幻般的空間體驗。最能體現這種觀念的就是陶特的玻璃展館,這是一座由彩色玻璃形成的“城市皇冠”。建筑主要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屋頂和弧形曲面墻上的構造是用雙層玻璃將彩色玻璃夾在中間,當光線透過外層玻璃和彩色玻璃進入室內時,強度經過弱化,形成縹緲的光線,配合玻璃穹頂,體現了殿堂的精神特質。整個內部空間給人以夢幻感,其內在精神仿佛能夠凈化人的心靈,其營造的夢幻感表達出神秘的主題。另一個體現出“城市皇冠”概念的建筑是波爾齊格設計的柏林大劇院。劇院內層層疊疊的鐘乳狀下垂物環繞,布滿了整個劇院的天棚,并往下延伸。這種設計對非理性建筑觀念產生了重要影響,是當代建筑思潮中“非”與“反”的根源之一。
二、“塑形建筑”的特點
“塑形建筑”是表現主義建筑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形式產物,其偏向使用夸張的自由形取代機械的幾何形,使建筑呈現出有機特質,這也是表現主義對當時主流建筑思潮反抗的直接體現。“塑形建筑”可以追溯到高迪,他善于結合自然形式,創造具有隱喻性的造型,使建筑富有生命力。高迪在形體塑造上所運用的建筑語言直接影響了后來的表現主義建筑師,如使用混凝土創造自由的形體。表現主義代表人物門德爾松便深受其影響,他設計的愛因斯坦天文臺既是典型的“塑形建筑”,又是重要的表現主義建筑。門德爾松在設計中緊扣新奇、神秘的主題,他將體塊和動勢巧妙結合,用混凝土和磚塊塑造出流線型的形體,上面開出一系列不規則且富有節奏感的窗洞,整個建筑呈現運動的趨勢,展現出生命的活力,建筑所表達的神秘氛圍也呼之欲出。正如布魯諾•賽維所說:“門德爾松是要讓建筑說話,是要與建筑的源頭決裂。”“塑形建筑”的另一代表作品,是由哲學家斯坦納設計的哥地奴姆2號住宅。斯坦納使用更為直接的表現手法表達建筑主題:混凝土塑造了刀刻般的輪廓,大面積布滿陰影的內凹空間,給人強烈的詭異感。不同于以上兩位建筑師用混凝土塑造形體的手法,德國建筑師霍格側重于用磚塊砌筑墻體,他設計的智利大廈便沿用了他多年堅持的磚砌結構。排列整齊的玻璃窗戶和磚砌裝飾仿佛是對傳統的延續。建筑形體上則采用了表現主義的語言:夸張的構圖,曲線型的墻,銳角形屋頂驟然翹起,強調線條的垂直表現力……這一切的融合,使這座建筑既繼承傳統,又彰顯時代性。
三、兩者的共性
無論是“城市皇冠”還是“塑形建筑”,兩者最主要的特點是均具有強烈的隱喻性,并且側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表現主義在建筑中表達的是設計觀念和個人情感,然后通過一系列強化手段達到目的。這些強化手段就是表現主義建筑的表現手法,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其一,運用有機曲線和曲面塑造建筑的雕塑感,使建筑極富動態;其二,用玻璃材料塑造建筑形體和營造室內空間氛圍,追求外表的純凈透明和內部空間的奇幻氛圍;其三,打破現代建筑的結構清晰、明確的箱型空間,對其進行分解,使內部空間具有運動感,外部形態給人怪異感;其四,材料上利用混凝土的可塑性和玻璃的透射和反射創造形體和空間。值得一提的是,表現主義建筑的功能性并沒有因其追求藝術效果而受到削弱。
四、表現主義在建筑表達中的體現與影響
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一些建筑師表現出明顯的對于功能主義的反抗,表現了在建筑中追求個性與象征的傾向,而這種美學觀念與表現主義不謀而合。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夏隆的柏林愛樂音樂廳、卡拉特拉瓦的里昂國際機場、沙利寧的TWA航站樓以及烏松的悉尼歌劇院等建筑,均可歸類為表現主義建筑。柯布西耶設計的朗香教堂,具有和表現主義建筑類似的象征性,在表達手法上也具有相通之處。柯布西耶用混凝土塑造建筑形體,使其呈現有機性與雕塑感;傾斜彎曲的墻體上開有無序的內凹的窗洞,結合室內的光源,營造出神秘的氛圍,給人以精神上“唯神忘我”的感受。夏隆設計的柏林愛樂音樂廳無論從建筑觀念還是形式特點上看,都稱得上是典型的表現主義建筑。該建筑在設計中力求表達“音樂在其中”的主題。它的外墻傾斜曲折,建筑外形呈現有機性,整體看來像一個巨大的樂器。演奏廳位于建筑的中心位置,依次環繞著觀眾廳和休息廳,加強了音樂和觀眾的聯系。可以看出,音樂廳對于主題的表達是由內而外的,并非只注重形式上的表達。表現主義傾向在建筑中的體現一直延續到當代,在對建筑文化及建筑審美的反思中,人們的批判聲不絕于耳,長期處于弱勢甚至被人遺忘的反理性思想開始被人拾起,這種主觀性建筑思潮的思想基礎,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20世紀初的表現主義。不少當代建筑都受到了表現主義的影響:觀念上強調建筑的精神內涵,提倡任意的、直觀的自由表現;形式上追求夸張、奇特、怪誕的建筑造型。其結果使得建筑具有強烈的表情性、象征性、隱喻性。最能體現出這種影響的是弗蘭克•蓋里。蓋里推崇用隨機的手法給建筑帶來創造性。他的創作過程基于直覺:筆在紙上自由劃動,記錄直覺的軌跡。其塑造的外形,自由的曲線,拼貼、分解的墻體,內部空間的運動感,這些顯然與表現主義有著密切的聯系。
五、結語
從20世紀的藝術革新運動到現代主義,再到今天的各種建筑思潮,或理性,或反諷,我們可以看到理性和非理性是相互伴生、共同發展的。表現主義在其中就像一股潛流,對當代多樣的建筑美學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其對打破建筑單一化、豐富藝術的多元性、激發建筑師的創造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彤彤 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