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價值取向驅動閱讀資源開發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面向高學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文教師需要研究并堅守閱讀教學的傳統,建立閱讀教學的價值根基。然后在此基礎上思考新的教學理念的落實,譬如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四個要素的落實等。閱讀教學價值的堅守與閱讀資源的開發,需要面向學生作出選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高學段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面臨著效益提升的需要。從閱讀教學的歷史與教學經驗來看,其效果既與教師的價值取向有關,也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占有的閱讀資源有關。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致力于學生的關鍵能力培養,致力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四要素(語言建構、文化理解、思維發展、審美鑒賞)的培養,要抓好高學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需要科學的價值取向和有效的閱讀資源開發。
一、閱讀教學的價值取向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與核心素養等諸多教育教學改革理念或概念的提出,小學語文中的閱讀教學也發生著顯著的變化。就以課程改革為分界時間段,在課改以前主要停留在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上,主要形式是串講串問、分段、概括段意等;課改以后又走向另一個極端,即課堂刻意追求活躍的氣氛、過度的人文開掘、師生的頻繁互動等[1]。這樣的劇烈變化,在讓教師感覺到無所適從的同時,更引發了語文教師的深度思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究竟應當站在什么樣的基礎上追求自身的目標?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筆者的觀點是:語文教師要站在閱讀教學價值取向與審視的角度,站準閱讀教學的定位,這樣才能在任何改革中堅持閱讀教學的傳統,同時能夠敏銳地瞄準改革方向,以進一步豐富閱讀教學的內涵。例如,在《北京的春節》(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一文的閱讀中,應當立足于在學生的面前展現一幅春節生活的畫面,這個畫面中應當既有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如街上的麥芽糖等;也應當有超越學生認知經驗,但能夠豐富學生認知的場景,如寺院的廟會等,面向久居都市或者雖處農村但卻早已經被束縛在課本前的小學生,它們的確能夠豐富學生的認知,能夠在學生的想象中構建出一幅美的畫卷。而這就是閱讀過程中所必需的基于課本文字去生成想象表象的環節,任何先進的理念,都不能忽視這個環節的存在,這就是閱讀教學所應當堅守的地方。同時面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需要,又需要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這就意味著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目標就不能再拘泥于讀通、讀懂,不能再滿足于表象的構造,還應當追求學生的語言能力的生成,追求學生審美鑒賞眼光的培養,追求在文本閱讀中生成文化認知與理解,這就是堅守閱讀教學傳統的同時,必須豐富已有閱讀教學認識的地方。
二、素養驅動的資源開發
多年的閱讀教學經驗表明,基于文本進行素讀,對于學生閱讀視野的開闊是不具作用的,而開發閱讀資源,讓學生更廣泛地涉獵文本,則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根基變得寬廣,所建構起來的文本認知大廈也更加壯觀。從這個角度講,這一判斷顯然是合理的:對中高年級小學生來說,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和教學要求,教師應該善于幫助學生積極拓展閱讀資源[2]。那么,如何開發學生的閱讀資源呢?既然已經走入了核心素養時代,那自然要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來驅動閱讀資源的開發。具體原則可以這樣確定:基于語言建構與運用需要,選擇相似的文本讓學生閱讀,以感受課文的寫作特點;基于思維發展與提升的需要,給學生增加閱讀任務,讓學生基于文本的描述,通過其它一些手段去展現對文本的理解;基于審美鑒賞與創造的需要,讓學生自己舉出其它文本閱讀的例子,來佐證所研讀的課文的美,并盡量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這種美;基于文化傳承與理解的需要,琢磨文本中的文化意蘊。在這樣的過程中,除了課文之外的文本的選擇,是顯性的閱讀資源的開發,而為了文本的理解與融會貫通,借助于現代教學手段以及不同的教學方式,是優化、豐富閱讀資源的方式,也應當屬于資源開發的范疇。更重要的是,堅持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那閱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不至于偏離文本解讀的方向,這又符合了上一點強調的語文教學應當堅守閱讀指向的要求。
在《北京的春節》一文的閱讀中,除了讓學生閱讀文本之外,筆者還向學生提供了其他與春節相關的文本,學生通過比較,可以發現“異”中的“同”以及“同”中的“異”;而在學生閱讀最后,筆者以現代教學手段,用配音動畫展現“新年快樂”等詩:站在新年的門檻,不經意的回眸,我看見,遠方蒼茫的人海,留下的那些帆影點點……學生聽得如癡如醉……
三、面向學生的閱讀教學
反思面向高學段的小學生的閱讀教學,筆者一直堅信一個認識,那就是當教師的教學設計真正旨在走入學生內心,并通過促進學生的主動建構來理解文本時,這樣的閱讀教學一定是有效的,核心素養的培育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說得通俗一點,閱讀教學就是要面向學生,面向學生意味著面向學生的閱讀需要,面向學生的精神需要,面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需要,通過閱讀教學這根樹干將學生的精神世界扎根在閱讀傳統的土壤之上。面向學生還意味著閱讀是為學生的精神世界立魂,為學生的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提供力量來源的重要途徑。站在這樣的高度,更容易發現閱讀教學中曾經堅守的傳統的價值,也更容易判斷我們所面對的新理念在傳統中的活力程度。
【參考文獻】
[1]蘇飛.依托文本聚“沙”成“塔”———對小學中高段閱讀教學再思考[J].小學語文教學,2007(11):15-16.
[2]呂仕錦.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資源拓展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3):43-44.
作者:夏乃康 單位: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伯陽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