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空間與建筑空間轉換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各種音響瞬間產生而又瞬間消失,兩個音之間存在的時間延續被我們的耳朵所捕捉,進而欣賞。為了將這種無形的音樂記錄下來,人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較為基礎也較為富有創造力的便是符號的樂譜,其中較為常見的當屬五線譜,通過五條線和各種符號的組合變化,音樂被寫在了紙上。其實,樂譜所表達的還有一個關于音樂的關鍵點,那便是音樂空間,觀察樂譜可以清楚看到,各個音符都有著各自的相對位置,音符與音符之間都有著一定的間隔距離。正如前文所述,音樂之所以產生是音與音之間所經過的時間,而這一時間過程在樂譜上便是這種音符間的距離。
通過樂譜,音樂由聽覺變為了一種視覺,由一種時間藝術變成了一種空間藝術。在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之后,我們很自然地便能想起另一個經常涉及空間問題的概念,那便是建筑。兩者不同的是建筑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建筑平面中墻與墻的相對位置關系和距離來限定和表現的,由此便又能引發出另一個問題:建筑平面中表現出的墻與墻之間的距離與樂譜上表現出的音與音之間的距離的關聯性問題。音樂空間和建筑空間到底存在何種相似性和共通性呢?這一問題在閱讀由王昀編著的《跨界設計:建筑與音樂》一書時可以找到相應的答案。該書由中國電力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以建筑和音樂的交融點為核心,著眼新奇,論述深入清晰;以樂譜中的音符的空間距離和建筑中的墻面距離為切入點,分析了兩者的關聯;從“數”的角度探討了音樂和建筑背后蘊含的比例關系和數學邏輯,并進一步討論了如何對兩者進行“跨界”以實現更好的藝術創作。在內容的安排上,該書基本按照概念介紹到理論分析再到具體案例解析的順序進行,層次明晰,體系嚴謹,全書分三大章節:一章從空間理論的角度對樂譜中的和建筑中的空間進行了介紹,討論了兩者空間的對應性,并以此為基礎深入到“數”的層次,對兩者的本質進行了剖析,并得出若將音樂和建筑都視為數的子孫,兩者近似相等的結論,奠定了下文轉換分析的理論基礎。二章中作者選取了九篇樂譜以圖文的形式給出了樂譜到樂譜空間的轉化示例,作者將樂譜中的音符對應轉換為具有一定距離和位置關系的由線和點構成的空間圖式,再將其立體化轉換為由面和柱組成的透視圖、軸測圖和俯視圖,進而給出不同角度的場景圖,最終實現了音樂空間和建筑空間的轉換。三章作者更為深入地探討了設計相關問題,從哲學的高度對選擇的快樂進行了思辨,對《高爾夫》樂譜進行了重新的圖式抽取和空間轉換,進一步證明了音樂和建筑間的緊密關聯。“跨界”是近些年來熱門的一個詞語,涉及各行各業,它的本質是一種方法,簡單來說便是從甲領域中獲取內容糅合到乙域中來,然后進行再次的創造以獲得不同于甲、乙領域的新的體現和價值。在該書中,作者認為跨界成功的關鍵所在是一種相異事物或思想交融的結果,即如何能發現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領域間的深層次的關聯并能加以對應。音樂和建筑的跨界研究由來已久,“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筑”便是對其傳神的描寫。那么,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何種淵源、彼此間應如何聯系和對應、能否實現藝術間的轉換等隱藏在這些疑問背后的深層緣由,長期以來一直讓音樂家和建筑師們關注和思考。在該書中,作者從空間的角度進行思考,通過將樂譜中的音符對應為建筑要素,將音樂和建筑的聯系抽取出來繪制成各種圖像,完成了聲音在平面上凝固和時間在空間中的凝固,實現了音樂的視覺化和建筑的聽覺化,為讀者展現了音樂空間和建筑空間的轉換過程。
音樂的好壞應如何評判作者在一章中寫道,好的音樂應該符合人們身體的變化,能讓音樂節奏和人們的身體律動產生共鳴。樂譜的魅力在于它能將依靠聽覺的音樂變得可閱讀和編譯,雖然沒有聽到,但通過看樂譜同樣能在人們的心中產生音樂的韻律和節奏,而這種韻律和節奏的產生很大程度上便是通過音樂空間實現的,比如我們看到的樂譜中的音符距離越近,距離空間越局促,則越給我們帶來緊張感。建筑空間同樣如此,不同的外部空間可給人不同的體驗,一旦與人體內部空間產生呼應和共鳴,便就會被建筑打動。因此,我們可以從建筑中獲得音樂創作的靈感,也可以從音樂中汲取建筑設計的營養。
總之,該書展示了空間在音樂和建筑中不同表現形式和彼此間的抽象關聯,從數學的角度對這種關聯背后的邏輯關系進行了深入闡述,并通過具體轉換示例肯定了兩者間的跨界價值。雖然這是一本開拓藝術設計思維的著作,但能夠給予音樂、建筑學相關專業師生和設計師們一定的啟示與創新引導,對開闊藝術視野有較好的輔助。
作者:田向弘 單位:曲靖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