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建筑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在施工過程中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對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進行分析,并就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
建筑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工程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居住空間,也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要提高建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就需要實現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對環境的保護,保持人類社會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
1模式分析
1.1單體企業自然資源節約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在各企業或部門內部節約資源,實現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些企業都與建筑行業有關。包括建設開發企業、建筑設計部門、建筑施工企業、建筑材料企業等。比如,對生產資源進行設計開發,由施工承包商對施工工藝、流程等進行優化,從而減少建筑材料耗能。同時,對于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回收處理,使其成為可再用資源,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在保證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將比分建筑垃圾作為基礎回填料,這樣也能提高廢物利用率。
1.2企業共生管理模式
企業共生管理模式,是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在各種類型的企業之間形成“生態鏈”,從而在企業之間建立起共生關系。比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會有許多垃圾產生,也會有許多報廢物產生,這些垃圾和報廢物可用于作為生產墻體材料的原材料。而在構建建筑物實體時,必須要選用墻體材料。水泥生產商作為核心企業,可為建筑企業提供水泥類材料,墻體材料生產生則可將礦渣作為生產原料,而水泥包裝袋則可進行回收再利用,在回收過程中能產生熱能,可提供給部分企業。而在生產水泥時,可將城市垃圾中的灰塵、污泥等作為原料,這樣可以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1.3產業鏈資源利用模式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可將建筑產品報廢材料進行回收處理,實現材料的再生。比如,施工過程中會有一些報廢的鋼筋混凝土,將其進行破碎、篩分處理,可以得到粗細骨料,用于制作再生混凝土。在建筑產品從設計到建造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通過對3R原理進行充分的運用,可實現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可將再生能源作為建筑基本能源,將處理過的回收雨水作為生活用水,將處理過的污水用于澆灌和養殖。通過產業鏈資源利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策略分析
2.1加強對綠色建筑的宣傳
目前,雖然大家對綠色建筑的概念并不陌生,但對綠色建筑的認識仍然不足。所以,需要加強對綠色建筑的宣傳,讓每個人都能樹立起環保意識。比如,建筑企業要定期組織宣講會、培訓會,定期宣傳綠色建筑,讓全體員工都能夠對國內外的綠色建筑發展狀況有清晰的認識,明白綠色建筑對我國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了解綠色建筑的標準,使其在施工過程中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如用地指標中規定,地層建筑不高于43m2,多層建筑不高于28m2,中高層不高于24m2,高層不高于15m2。住區的綠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低于1m2。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宣傳,可讓建筑施工人員對綠色建筑有更全面的認識,從而讓綠色建筑的觀念深入人心。
2.2重視施工技術的創新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技術會影響實際的能耗,也會影響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特別是傳統的施工技術,對環境的污染十分嚴重。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重視對施工技術的創新,積極的采用節能環保型技術。比如,采用地熱源泵,地能或地表淺層地熱資源的溫度在一年四季都比較穩定,土壤與空氣溫差一般為17℃,冬季比環境空氣溫度高,夏季比環境空氣溫度低,是很好的熱泵熱源和空調冷源,這種溫度特性能夠使地熱源泵比傳統的空調系統運行效率高40%-60%,所以可節能、節省運行費用40%-50%。沒消耗1KW的能量,用戶所獲得的熱能可達到5KW,獲得的冷量可達到4KW。所以,地熱源泵也被稱為節能型空調系統。
2.3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
從建筑行業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其管理人員的素質都不太高,缺乏可持續發展相關知識,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也缺乏可持續發展意識。因此,要加強對建筑相關人員的培訓,使其能夠將可持續發展相關知識應用于實際的管理工作中,促進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比如,在培訓過程中讓建筑管理人員明白建筑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容、實現方式,在對建筑工程的管理過程中,融入可持續發展觀念,將可持續發展作為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通過對建筑施工原材料進行循環利用,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促進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社會不斷發展的趨勢,主要有單體企業自然資源節約模式、企業共生管理模式和產業鏈資源利用模式等多種方式。因此,在對建筑工程進行管理時,要加強對綠色建筑的宣傳,重視施工技術的創新,并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讓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深入到每一位建筑工作人員心中,促進建筑材料的循環利用,從而實現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凡.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若干思考[J].新經濟,2016,(14):42.
[2]王東紅.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策略及現實意義分析[J].中國經貿,2015,(21):164.
[3]羅俊.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性機制分析[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4,(11):154-154.
作者:吳優美 單位: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