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節能建筑經濟模型評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節能建筑的經濟評價是在一定水平的節能技術前提下,以建筑生命周期為評價期進行經濟評價,以檢驗裝配式節能建筑是否滿足目標需要,項目建設是否可行。
1.裝配式節能建筑
現代裝配式節能建筑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作支撐,以裝配式建筑為核心,以主體結構構件工廠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為標志性生產方式,以設計標準化、結構和建筑構件部品化、施工機械化為特征,能夠整合設計、生產、施工等整個產業鏈及與其配套的相關產業鏈,實現建筑產品綠色、節能、環保、智能、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建筑產業[4-5]。
2.投資回收期
投資回收期(Pt)是指以裝配式節能建筑使用過程中能源節約凈收益回收建筑物采取裝配式節能措施的投資增加額P所需的時間。
3.節能效益
節能效益(Ft)是反映裝配式節能建筑生命周期內節能獲得的動態評價指標,即年實際節能收益額,按一定的折現率i,計算出收益現值FN-PV與采取裝配式節能措施的投資增加額P的差值。
4.節能建筑生命周期
滿足節能設計要求的新建筑一般為設計周期50a,改建建筑根據實際情況重新預測其使用年限。
二、裝配式節能建筑生命周期現金流量分析
1.裝配式節能建筑的成本分析
(1)混凝土部品、構件預制率。混凝土預制率是指工程施工中部品構件混凝土量占整個工程混凝土總量的比例,標志著工廠化程度的高低。受技術和生產工藝等因素的制約,引進的某些國外技術混凝土預制率較高達60%以上,國內技術混凝土預制率在20%~30%。國外梁、板、柱均可預制,目前國內應用于工程的主要是工廠化疊合樓板及維護結構。由于建筑的結構形式不同,僅就沈陽某框架結構工程為例,對其國外、國內、傳統工法進行比較。比較可以看出采用國外技術的預制率為65%,采用國內技術的預制率為23.54%。(2)工程造價。建筑工程主要由建筑結構、建筑裝飾、水、暖、電等單位工程構成。除建筑結構外,其他單位工程從廣義上講絕大部分為工廠化的部品,目前我國建筑中的混凝土結構工程工廠化水平較低。從技術層面上講以工廠化混凝土部品、構件為標志的現代建筑,給傳統建筑生產帶來了革命性變化。筆者僅就實行工廠化的混凝土部品、構件建造的工程與傳統工法施工的工程進行成本分析。混凝土預制率60%以上的建筑平方米造價提高25%~30%,裝配率25%左右的建筑平方米造價提高5%~10%。筆者以混凝土部品、構件的裝配率60%以上的工程為例與傳統工法對比進行分析(見表2)[8]。
2.裝配式節能投資增加額
裝配式節能投資增加額P(元/m2)=P1-P2,通過以上造價的成本比較,按虛擬增加成本1100元/m2進行測算。P1為非裝配式節能建筑工程造價(元/m2);P2為裝配式節能建筑工程造價(元/m2)。3.節能投資年收益節能投資收益包括節水、節電,減少垃圾排放,縮短工期等產生的收益。據統計測算,采用現代裝配式節能建筑與傳統工法相比,可節水36%,節電31%,減少裝修垃圾2t/100m2,可以進行冬季施工,按100天考慮。4.現金流量圖為簡化計算,節能收益每年均等,計算期取5a,其現金流量圖。
三、節能收益
1.裝配式節能建筑規模預測
依據《沈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以上,2015年城鎮化率達到78%,從常住人口900萬以上,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積34m2。目前我市常住人口786萬,至2015年增加人口114萬,需要增加住宅建筑面積3876萬m2,僅按此住宅建筑規模計,以2010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936萬m2為基礎,則房屋建筑竣工面積年均增長為14.87%。據此,不考慮其他建筑的增長需求,我市房屋建筑竣工面積每年按15%的增幅;裝配式現代建筑規模分析如表3所示。2011至2015年竣工裝配式建筑面積合計3155萬m2。
2.節能計算基礎數據
節能計算基礎數據。
3.節能收益
到2015年沈陽市裝配式建筑面積累計達到3155萬m2,可節水3100萬t,節電16724萬度,減少裝修建筑垃圾63萬t。現代建筑產業建筑工廠化大大縮短建筑工期,同時也使沈陽在冬季能正常建筑施工,按2010年《沈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建筑業相關數據計算,建筑業人均增加值為4.39萬元,按冬季施工150d的2/3100d計算,由于增加冬季施工而多創造產值1116057萬元。
四、經濟評價體系
基準折現率為i,一般i≥貸款利率或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社會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計算。通過以上計算,以增加建筑成本按1100元/m2為代價,計算出現代建筑產業帶來的社會折現率41.14%(基準社會折現率為8%),凈現值為244852萬元,投資回收期3.67a。
五、結語
實現裝配式建筑是實現產業化建筑的基礎,為把我市現代建筑產業化工作進一步推向前進、引向深入,除了需要建立多種體系、多種模式并存的技術標準體系外,結合現階段節能建筑要求和經濟基礎狀況,有必要進行經濟評價。與傳統建筑形式相比,筆者所建的裝配式建筑投資增加額為1100元/m2,經過3.67a可收回建筑物采取裝配式節能措施的投資增加額,實現社會折現率41.14%,財務凈現值244852萬元,從經濟角度上看,采用裝配式建筑是可行。隨著現代建筑產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將會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