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私營建筑問題及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從外部上看,主要存在著思想和市場兩大障礙。思想障礙表現為“對立論“”擔心論”以及“唯心論”。“對立論”表現為不能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私營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對私營建筑經濟加以排斥。“擔心論”是指擔心私營經濟發展過快,會影響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擔心工程質量干不好、債務債權還不了等等。“唯心論”是看不到私營建筑經濟發展已經具有雄厚的現實基礎,更看不到私營建筑經濟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對于市場障礙,概括起來是缺乏有效保護私營建筑經濟合法財產的法制環境、缺乏平等競爭的政策環境、缺乏提供服務的社會環境。目前,私營建筑企業在銀行貸款、員工培訓、職工職稱評定、申報戶口等方面都受到不應有的限制。
1.2從私營建筑經濟自身來看,主要障礙表現為以下幾方面:首先是家庭化的管理模式和獨裁型的決策方式,難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在企業發展初期,家庭化管理模式和個人專斷的決策方式,能夠高效地利用有限資本,調動家庭成員的積極性,加速資本原始積累。但是,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后,任人唯親的用人制度,使得私營建筑企業在家庭關系之外難以培植新的動力主體。個人專斷的決策方式,由于受自身知識、信息等方面的局限,難以作出更正確的決策,因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規模。其次為較小的經營規模和單一的組織形式,難以適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場的競爭環境。首先私營建筑企業的發展滯后,規模很小。其次私營建筑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是獨資企業或合伙企業,在融資能力和擴張能力方面受到限制,制約了企業規模擴大。因而,使得私營建筑企業在抵御經營風險,參與市場競爭方面缺乏實力。最后,經營策略上的短期行為及較低的技術和信用,是造成私營建筑企業承攬工程難的重要原因。我國私有建筑企業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為比較嚴重,有的私營建筑企業不是依靠加強科學管理,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工程質量,降低經營成本來獲得經濟利益,而是通過偷工減料、偷稅漏稅等各種不正當手段牟取利益,直接影響了私營建筑企業的信用和形象。
2改善問題的策略
2.1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實現“四抓”。第一要抓認識。抓認識就是要用黨的十五大以來關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全新觀點,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第二要抓改革。抓改革就是要深化國有建筑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第三要抓政策。抓政策就是要全面落實發展私營建筑經濟的政策,制定一切有利于私營建筑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同時要破除所有制歧視,強化服務意識,提供各種咨詢服務,為私營建筑經濟的大力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第四要抓規范。就抓規范就是要以克服私營建筑經濟自身存在的缺陷為重點。
2.2要加強私營建筑經濟相關的法律建設。當前我國建筑業相關法律法規已基本形成,涉及到建筑業方方面面,但對于私營建筑經濟發展缺乏明確規定,導致在私營建筑經濟管理過程中亂收費、亂罰款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私營建筑管理的規范化及制度化也有待加強。為促進我國私營建筑經濟的良性發展,加強私營建筑經濟方面的法制建設,確立其法律地位,提供一個全面有效的法制環境,實現私營建筑經濟發展過程中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其次,作為相關管理部門要從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出發,為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制定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我國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方向和道路,最大限度地調動各市場主體發展私營建筑經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三,制定出臺一切有利于私營建筑又好又快發展的各項具體政策措施,推動私營建筑經濟的大力發展和整個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在私營建筑企業的注冊、資質審批、貸款融資、投標招標等方面給予關注和重視,打破影響私營建筑經濟發展的有色眼光及玻璃門現象,解決在市場準入、價格、稅收、融資方面等與國有建筑經濟的差別化待遇,為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創造公平和有利的政策環境,積極引導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
2.3提高私營建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作為私營建筑市場最重要的載體,私營建筑企業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到我國私營建筑業的運作。私營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是實現我國私營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針對當前私營建筑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企業市場定位不清、經營策略不明、管理水平低下、增長方式粗放化、企業擴張盲目性等,除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給予切實的規劃和指導外,私營建筑企業必須認真深入審視自身所存的問題,對癥下藥,提高企業的整體核心競爭能力以不斷地適應競爭日益的市場環境,不斷地壯大和發展私營建筑經濟,促進我國建筑業和私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3私營建筑經濟未來發展前景
3.1作為市場經濟重要成分的發展前景。私營經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我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長期存在。對我國私營經濟的存在期限,十二大后認為“從大局看,不用擔心”,十三大報告認為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始終,十四大報告認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共命運,十五大報告認為與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同興亡。以及十六大、十七大報告都對私營經濟給予了充分肯定。這充分說明了我國私營經濟存在的長期性。
3.2作為國民經濟的物質成分的前景。建筑業作為國有經濟的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將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而進入長期、穩定發展的時期。縱觀工業化國家建筑業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建筑業的發展同工業化進程密切相關。工業化前,由于以農業為主體,因而不具備大力發展建筑業的要求和條件;工業化初期,以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快速發展,建筑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工業化階段,以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在經濟中占主體地位,本階段建筑業總量進一步加大;后工業化時期,以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比重下降,隨之,建筑業作為國有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的歷史使命也將完成。我國正處在農業國逐步轉變為工業化國家的歷史階段。在這個較長的歷史發展階段,建筑市場潛力巨大,建筑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3.3基于對經濟全局作用的前景。私營建筑經濟作為我國整個私營經濟和整個建筑業中的一個很活躍的部分,也將長期存在并得到大力發展。如果把改革開放初期到1997年的20年間私營建筑經濟從無到有、基本完成原始積累作為“孕育”階段的話,那么,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隨著私營經濟、私人投資的發展和增大,私營建筑經濟將進入一個大發展時期。這有利于為國民經濟添入新的血液,提供持久不盡的動力,對經濟全局有重要作用。因此,私營建筑經濟必然會呈欣欣向榮的趨勢飛速前進。
結束語
我國的私營建筑經濟從改革開放以來,已經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在性質和規模上都取得了飛躍,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多年的發展已經是我國私營建筑經濟展現出即將怒放的態勢。要充分把握這一良好形勢,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添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