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如何發展縣級綠色建筑經濟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建筑業現代化進程的飛速發展,公眾對建筑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不再是簡單的追求結實、耐用和美觀,更注重健康和環保,漸漸意識到生態環境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從綠色建筑概念的提及到現在逐漸被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來,已有將近60年的歷史了,目前為之,綠色建筑已經發展形成相對完善的設計方法和評估系統。綠色建筑必將取代傳統建筑模式,因此,發展綠色建筑經濟已經勢在必行。綠色建筑業任重而道遠。本文將以筆者個人的角度,以綠色建筑經濟的重要性為切入點,對蘇北一個縣級市在改革環境下的綠色經濟如何進行發展進行了淺要的分析。
一、綠色經濟建筑的現狀分析
(一)改革前,散裝水泥辦公室主要從事對本轄區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的生產、經營、運輸、使用及其監督管理等活動。發展散裝水泥“三位一體”工作,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墻體材料改革辦公室主要從事對本轄區新型墻體材料的生產、銷售、使用的監督管理。新型墻體材料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省產業導向,是“以非粘土為主要原料生產的,有利于節約土地和資源綜合利用,有利于環境保護和改善建筑功能的,用于建筑物墻體的建材產品”。之前兩個單位各自為政、各司其職。對綠色建筑的認識也只局限于本單位業務范圍內的綠色建筑材料上的認識,不能從全局和高度上進行深刻的領會。(二)改革后,將散裝水泥辦公室、墻體材料改革辦公室整合更名為市綠色建筑材料推廣中心,繼續履行公益職能。主要是對本轄區從事綠色建筑活動,以及實施對綠色建筑活動的監督管理。我們將以《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為依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綠色建筑活動的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旨在節約資源,提高生態人居環境質量,規范綠色建筑活動,促進綠色建筑業協調可持續發展,推動新型現代化城鎮建設。同時,大力支持和鼓勵綠色建筑業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及創新。
二、發展綠色建筑經濟的現實意義
黨的期間,提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堅決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充分說明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建設生態文明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利國利民,功在千秋,利在當代。建筑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們要時刻牢記殷切的囑托,保護好生態環境,太多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綠色”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傳統的建筑模式揚塵大,噪音大,能源消耗大等,但現代綠色建筑業可以很大程度改善過去建筑業所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同時,使得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這一建筑市場主要矛盾得到有效的緩解,促進社會環境的整體和諧發展。而當周圍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的情況下,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和風險問題。因此,在綠色建筑經濟中,必須積極啟動推動綠色建筑經濟評估體系,保證環境保護、統計、金融等領域的協調發展和壯大。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就是最大可能的節約資源,減少對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破壞,達到綠色建筑和經濟可持續共同發展的目的。隨著綠色建筑的不斷發展,也必然會帶動綠色施工技術的發展,切實地推動整體綠色產業的發展。同時,綠色市場的需求量也會隨之擴大,綠色產業鏈也會因此興起壯大。因此,綠色建筑經濟、社會經濟與生態經濟相輔相成,不可厚此薄彼,需同步提升,才能保證其穩定和持續發展。
三、縣級市如何發展綠色建筑經濟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政府加以宏觀調控。政府應負起相應責任,先行制定強制性政策法規及優惠政策來加以扶持和推廣,研究和出臺綠色建筑財政、稅收、土地等方面激勵政策,制定切實可行的綠色建筑年度發展規劃,鼓勵綠色建筑發展創新工藝和技術。加強主管部門監督力度,確保生產企業和建設施工單位兩個市場主體的按照有關規定實施生產及施工,并確保行業內部的公平公正性,規范行為,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有效地推動綠色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違反規定生產、銷售、使用的單位和個人實施行政處罰,杜絕違法亂紀行為對建筑行業市場的不良影響。(二)加大宣傳推廣,提升全社會對綠色建筑的認知度。主管部門要積極向施工使用單位宣傳綠色建筑的綜合社會效益,鼓勵其在施工過程中使用。加強行業的管理和引導,抓好綠色建筑材料的試點、示范工作,及時總結經驗,以點帶面,帶動全市綠色建筑材料的推廣應用工作。結合當地實際,應積極開展宣傳培訓及技術交流等活動,同時,充分利用每年宣傳周的契機,大力宣傳綠色建筑對促進節能減排的重要意義,提升全社會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努力實現推廣應用預拌砂漿的輿論氛圍。(三)實施綠色建筑發展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建立政府牽頭的工作協調機制,設立健全的綠色建筑管理機構,內設辦公室、成員小組等,嚴格按照《綠色建筑發展條例》及相關規定,做好綠色建材的生產備案工作,積極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標識,推廣綠色建材的使用。市政府應當根據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在建設用地規劃條件中明確綠色建筑等級等指標。綠色建筑分為一星、二星、三星三個等級。主管部門建立和完善綠色建筑全程監管機制,認真執行綠色建筑的規劃、勘察、設計、施工、等行為實施監督。并依法對建設工程未達到項目的綠色建筑等級標準的,不得頒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對達到二星級以上的綠色建筑,政府應對建設單位進行獎勵。對在綠色建筑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政府應給予表彰和獎勵。建設單位組織工程竣工驗收,應當對建筑是否符合綠色建筑標準進行驗收。不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不得通過竣工驗收。主管部門發現建設單位未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驗收的,應當責令重新組織驗收。測評結果不符合設計要求的,不得通過竣工驗收。總而言之,隨著人們對于綠色建筑需求的不斷增大,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綠色建筑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綠色建筑對于生產企業和建筑施工方來講,是一種可觀的經濟收益,更是一種艱巨的社會責任。綠色建筑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在我國尤其是偏遠地區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阻力比較多。讓我們把生態文明的理念植根心中,從自身做起,從施工場地使用一塊空心磚做起、一罐散裝水泥做起等等,只有全社會都行動起來,“綠色”才能不再是一種概念,而是一種信念,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前景才能更廣闊,綠色建筑才能和社會經濟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新生.對綠色建筑經濟發展前景的探討[J].江蘇經濟,2009.
[2]陳慧娟.淺談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浙江經濟,2010.
[3]王慧英.淺談綠色建筑經濟現狀的評價及完善[J].中外企業家,2011.
作者:閆秋 單位:江蘇省邳州市散裝水泥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