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工程造價審計問題與對策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建筑工程造價審計工作中,由于建設項目的施工周期較長、投資大、還必須經過項目立項、規劃、招標、項目施工管理等數階段,以及各種自然條件、市場環境和人為因素的變化都對建筑工程造價工作造成了影響。其中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造成審計失誤。
1.1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結構混亂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由于受到我國長期以來的經濟體制影響,造成了現存工程造價管理機構呈現多部門多層次的局面。目前而言,造價咨詢中介機構,就有建設、財政等多個部門參與其中,造成了造價咨詢中介機構處于相對尷尬的環境之中。同時各方面的協調工作不到位。建筑工程施工階段,因施工、建設、監理、審計方面協調工作不到位,無法有效發揮審計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施工單位與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在工程建設期間不能很好的與審計人員溝通,施工期間審計不能發揮作用最終致使審計工作出現紕漏,嚴重降低了建筑工程造價審計工作的質量。
1.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未嚴格履行合同,造價缺乏控制力度
合同的程序性評審與合同文本評審時保證合同合法規范的關鍵點。一項工程經過資質較高的中介機構編標過后,按照法定程序,本著公開公平的原則進行招標、評標以及定標。在通常情況下,施工單位的中標價就是竣工結算價格。如果有所變更,就需要依據合同中規定的相關條款進行結算。但是,有一些工程經招標、投標之后,在合同簽訂時,另外約定的結算則需按實結算。因此這就造成了招標、投標只起到了確定施工單位的作用,無法有力控制資金預算。
1.3建筑工程項目本身具有高風險性
國家投資建設工程項目的復雜性決定了在大規模投資時存在著較大的不穩定,即可變性。由于存在復雜的影響因素環境,導致了建筑工程造價審計結果也存在不確定性。此外建筑項目本身的長期性也會導致建設成本的核算工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這些因素是帶給審計工作風險的主要因素。此外建筑項目施工環節的不確定性也為審計人員的造價審計工作帶來了更多挑戰,比如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資金管理和使用環節的不確定性,其他的人為因素或自然環境以及建筑材料隨著市場波動、法律法規的變化等。
1.4建筑工程造價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偏低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事業的飛速發展,建筑工程造價審計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這要求建筑工程造價審計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建筑工程造價審計人員從業素質低下,專業知識不到位,系統知識缺乏,很難分清審計資料中存在的問題,不利于建筑工程造價審計的科學發展。再加上一部分審計人員覺悟低下,審計公正意識淡薄,極不利于建設資金的合理、合法使用。
2針對建筑工程造價審計工作方法策略的建議
2.1建筑工程造價審計人員認真做好造價審計工作的提前介入。在工程項目的進行中,建筑工程造價審計工作人員應該及時迅速的介入到建筑工程項目中去。比如在工程項目的招標、投標環節及時介入,對招標、投標的文件作出精致細致的審查,目的是確保招標投標文件的組織嚴謹,達到有效的使合同雙方內容約定具體化,可以科學的為施工的開展提供依據;同時也有利于確保標底的合理化,使標底核定的工作高質量的完成。
2.2提高工程造價審計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著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設計隊伍,是當務之急。首先要從從業人員的自身政治道德素質培養,提高其思想覺悟。其次是對審計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養,定期進行專業培訓,績效考核。
2.3積極優化建筑工程造價審計的外部環境,簡歷庫良好的內部運行機制。在相關法律法規的監督下,宏觀引導規范市場的主體行為,有利于審計部門掌握到相對真實可靠的數據資料,減少審計工作被誤導的可能性。同時加強相關聯部門的內部溝通,爭取其他部門對審計工作的理解支持,以此可以降低審計風險。在內部管理中也要加強質量檢查的力度,著手建立責任制度和過錯追究制度,充分調動各部門和工作人員的責任心,積極性。
2.4制定并完善建筑工程造價審計方面的法律法規,實現建筑工程造價有法可依。就我國目前的工程造價審計來看,相關法律法規制度落后,造成了工程造價審計方面的行政訴訟案件時有發生。因此及時立法,有利于依法科學審計。
3結束語
建筑項目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需要系統性的貫穿于建筑工程項目的全過程,這項工作既要全面又要有所側重。尤其是要避免三超問題的出現。竭力使各種資源得到高效充分的合理利用。只有實現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造價,才能節約國家建設資金,提高社會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建筑工程造價審計是基本建設經濟監督的重要形式,建筑工程審計工作的開展主要是貫徹國家的投資政策,有效地維護施工單位的合法權益,并如實反映工程項目的造價,有益于提高工程項目的投資效益,控制投資風險。在具體的審計工作中,我們應當與時俱進的做好審計監督工作,積極思考反省審計策略方法,以保證工程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進一步控制工程項目審計風險。
本文作者:梁志光 單位:中山市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