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政教育中體育教學活動的作用及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是新時代賦予體育課程的歷史使命。思什么政?怎樣思政?這是高職體育工作者必須要回答的時代命題。2018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把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終身奮斗的有用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加大力度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體育課程教學作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將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進行結合,有利于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引領學生掌握符合時代要求,具有社會價值的能力,從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诖?,本文對體育教學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及應用進行了分析,旨在讓體育教學充分發揮其思政教育的功能,做到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關鍵詞:體育教學;思政教育;高職院校
前言
以報告作為新時代高職體育課程研究起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體育課程思政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重新定位高職學段體育功能和目標。立足于校本化課程實施,以體育學科素養為引領,即體育品德、健康行為、體育能力,構建新型高職體育課程實踐模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有機融入日常體育課堂教學之中,與德育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2015年,《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首要基本原則是“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關注學生職業生涯和可持續發展需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講話和兩個《意見》精神都為高職體育課程思什么政,如何思政指明了方向。
1高職院校開展體育課程教學的意義
1.1提升學生的健康水平愉悅身心
目前,高職院校教育中存在偏重于技能培訓的方面,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思想壓抑、行為不規等負面情緒和表現,通過德育教育的滲透,真正深入學生心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大學生正處于身體和知識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充滿了活動,有大量的精力需要通過體育活動來進行釋放,因此,為了讓學生身心得到放松,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相應的體育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習。體育教學活動作為集強身健體和娛樂于一身的綜合性活動,學生通過參加體育活動,身體得到了一定的鍛煉,掌握了基本的體育技能,還能夠放松身心,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1.2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體育教學活動與其他的教育活動不同之處在于,體育教學活動注重學生的直接參與,通過實踐來體會和掌握不同的體育運動技能,通過學生自身的參與和努力,可以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獲得不一樣的成就感。例如在練習短跑的過程中,隨著練習的不斷增加,跑步的速度也不斷增加,短跑成績越來愈好,又或是在體育競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得到了同學和教師的肯定,這都是通過體育活動獲得的成就感,這種成功的喜悅和體驗是最直觀的,對于學生的心理刺激也是最強烈的。
1.3促進學生的互動交流和融入集體
人們之所以熱愛體育活動,樂意參加體育活動,是由于體育活動可以幫助人們肯定自身價值,滿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在體育活動中,人們可以獲得多方面的信息,并且通過自身的有效反饋,充分感受這些信息所帶來的愉悅。學生通過體育活動進行交往,可以在交往過程中獲得真實堅固的友誼,感受生命的價值。在學校中的體育活動,常常采用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或比賽的形式來開展的,這就決定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必須形成有效地交流和溝通。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之間必須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才能同相互協作和相互幫助來完成體育活動。學生長期參與體育活動,必然會讓自身的交際能力得到提升,學生之間通過良好的互動,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有利于其友誼的穩定。此外,不同的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常常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和性格特征,教師通過日常的接觸和觀察,可以對學生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進而可以幫助其更好的教育和管理學生。教師不管是以參與者還是指導者參加到體育活動中去,都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有利于輕松的師生氛圍的形成。
1.4幫助促進學生社會化的形成
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面臨的是競爭與挑戰,而體育教學活動由于其獨有的競賽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鍛煉的機會。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體育指導,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指導其做一些簡單地體育運動,要讓他們得到充分地情感和實踐體驗,感受到成果的快樂,提高其參與競爭的信心和勇氣。此外,針對于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適當性的增加體育活動的難度,為其創造挑戰的環境,磨煉其意志。同時,體育課程中的合理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可以讓學生之間形成相互的競爭意識,促使學生的學習更上一層樓,讓技能較差的學生形成危機感,進而改變學習態度,爭取進步。
2體育教學活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2.1促進學生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培養
通過長期的實踐表明,戰爭和體育比賽是激發民族凝聚力的兩種方式,在和平年代,體育活動的存在使得全國人民的凝聚力得到增強。2022年,我國即將舉辦冬奧會,至此,我國將會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舉辦過冬奧會和夏奧會的國家。作為大學生,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到申奧的過程中去,不能深刻體會到投票的緊張感,但是依舊對申奧結果無比的上心,這是由于學生們心系祖國,容易產生共鳴,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在無形之中被激發了出來。由此可見,體育活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我國的體育發展從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到后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獎牌數榜首,這些都是大家為了國家的榮譽共同努力拼搏而來的。
2.2有利于學生法制意識的培養
體育活動一般都帶有一定的競技性,這就要求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時候要嚴格的遵守體育規則,雖說體育規則與法制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區別,但是依舊可以對學生的法制意識的培養產生一定的影響。體育活動與一般的文化課有所區別,最大的表現在體育活動一般選擇在開闊的區域進行,活動內容多樣、生動,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需要將體育活動的規則詳細告知給學生,并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監督,促使學生們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此外,非競技性的體育活動如教學比賽類的,也要求學生要有很強的規則意識,可以說,在體育活動中的比賽規則就等同于法律法規,學生必須要嚴格遵守,才能保證體育活動的順利和公平的進行,任何違反活動規則的行為都會讓學生受到應有的懲罰,付出一定的代價。
2.3有利于學生的堅強的意志的培養
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有利于其堅強意志的形成。因為體育活動開展的地點是不確定的,可能會在不同的地方、惡劣的天氣中進行,要求學生有強大的適應能力,以面對可能出現的惡劣的天氣,并且要學會及時調節自身的心態,以積極、正面的心理去進行體育活動。此外,競技性的體育活動都存在著一定的變數,面對著可能突然出現的外在變化,學生的心理狀態受到一定的挑戰,如果其適應能力不強,心理承受力弱,是很難堅持下去的。不論是何種體育活動,為了掌握其基本技能,都需要經歷長時間的訓練,為了達到目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很可能會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有的學生可能就會因此退縮,萌生出放棄的念頭,但是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堅持訓練,就會獲得巨大的收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意志力得到了磨煉。
2.4有利于學生集體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的培養
目前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養尊處優,自我意識非常強,集體意識淡薄。而體育活動的特點之一就是集體性強,且具有很強的組織性,這就要求學生們要進行團體協作,任何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會對比賽的結果產生消極的影響。在體育活動中,學生們堅持信念,互相協作,為了團體的榮譽共同努力,學生的集體意識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高。
3體育教學活動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開展的具體措施
3.1組織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
在不同時期舉辦不同形式的體育教學活動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的教育意義,例如在每年九月份新生報到的時候舉辦新生運動會,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相互之間的了解,加強學生間的溝通,促進學生的集體意識的形成。在教學緊張時期舉辦趣味運動會,可以極大程度的緩解緊張的學習氛圍,放松學生的心理。此外還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來舉辦極具季節特色的體育活動等等。高職院校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善于把握住時機來展開針對性的體育活動,帶給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會更好。
3.2強調教師的親身參與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親自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一方面利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有一個更好的了解,在體育活動中,可以了解到不同學生的性格特征,方便教師后續的管理和指導。也能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幫助師生感情的培養,增強凝聚力。
3.3舉辦特色校園體育文化節
將思政教育與體育活動相結合,舉辦極具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節??梢詫⒃隗w育活動中涌現出來的一批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作為學校思政教育的資源,將這些人和事在校園體育文化節上進行公開表彰,可以促進思政教育在學生之中的進一步開展。以體育活動為載體進行的思政教育會讓學生產生更深的印象,促進學生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
3.4開展具有針對性的體育項目
體育活動中的體育項目非常多,不同的體育項目給學生帶來的思政教育效果不同,例如像足球和籃球一類的運動,強調學生的集體參與,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體意識和紀律性的形成。例如像田徑類的運動,具有很大的難度,訓練起來較為枯燥無味,可以鍛煉學生的堅強意志。因此,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來展開具有針對性的體育項目的訓練,才能讓思政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促進學生的不同品質的形成。
結語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基本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占據著重要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相關文件之后,各大高職院校已經著手加大對于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推進和深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應局限于傳統手段和現有手段,在新時代“課程思政”理念的背景下,利用體育課程來實現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顯著。同時,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必要地增加體驗式的教育,讓學生融入到真實環境中,有利于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內容的進一步認識。而進行適當的社會實踐,可以有效地讓學生將所學內容融會貫通,從而達到提高自身素質,完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具有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權毅博.“立德樹人”視域下協同推進體育院校思政教育與人文教育之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7,3(3):42-43.
[2]佚名.高校體育課程與課外體育活動思政研究[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8,39(11):86-89.
[3]馬紅霞.體育院校思政課和諧師生關系與課堂氛圍構建研究[J].學理論,2017,(7):227-228.
[4]胡斌,謝自豪.咸寧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現狀調查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217(2):136-139.
[5]常益,張姝.健體育魂:大學體育課程的思政教育轉向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192(6):140-145.
作者:黃開來 單位:江蘇旅游職業學院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