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古代文藝心理學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抽取、整合中國古代心理美學思想,建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心理學教學體系
在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下,中國古代傳統美學思想已經從“失語狀態”獲得了一定突破,作為中國古代美學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心理美學思想也開始逐漸為人們重視和挖掘,但整個文藝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仍舊在處在西方理論體系的強勢壓制下,中國傳統心理美學思想難以發出自己應有的聲音,我們對中國古代散見于諸多領域中的關于審美心理方面的思想言論進行抽取整合和系統研究的工作仍顯不足,中國現代文藝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是建立在西方現代審美心理學基礎上的,但要發展中國自己的文藝心理學理論,我們無法也不應回避中國古代豐富而精湛的心理美學思想。在中國古代豐富的美學理論中,有著大量關于審美主體心理體驗的精彩論述,如“虛靜”“物我交融”“意境”“以意逆志”“發憤著書”“頓悟”“性靈”等等,這些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的精妙之言無不涉及對藝術審美主體的心理問題的探討。但是,相對西方系統的審美心理學理論,中國古代這些言論往往散見于哲學著作和大量的詩論、畫論、書論、樂論以及戲劇理論中,缺乏嚴密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帶有濃厚的評點式、感悟式色彩。因此,中國當代文藝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者面臨的主要任務是自覺整理中國古代心理美學思想,將零亂的闡述整合成一個有機的理論系統,并以此為基礎建立起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和文藝現實的文藝心理學理論體系。中國的文藝心理學研究和教學理論體系要想真正建立起來,必須要尋求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理論話語,要建構起自己獨特的模式,打破西方審美心理學體系長期統治文藝心理學研究和教學體系的現狀。我們的立足點和突破點就應該返身轉向自己博大精深的傳統美學,在做好中國古代心理美學思想的抽取、整合的基礎上,建立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文藝心理學研究和教學體系。
二、立足中國傳統心理美學,融匯西方審美心理學理論
我們當下的文藝心理學教學,大量引進和介紹西方各種文藝心理學流派的思想,并以西方審美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建立中國的文藝心理學研究和教學體系。但在文藝心理學的實際研究和教學中學者們逐漸意識到,一直以來,我們對西方審美心理學理論的引進是缺乏指導性和目的性的。當我們盲目而不假思索地引進、闡釋西方各種心理學流派及其文藝思想時卻忽視了這些脫離中國本土的理論是否適應中國的文化傳統,能否和中國的審美實踐相契合,能否為中國文藝心理學的學習者們真正理解和消化。當弗洛伊德、榮格、馬斯洛等西方審美心理學流派思想和著作大量涌入中國,開啟了人們研究文藝心理學的熱情,開闊了人們視野的同時,也奠定了西方審美心理學在現代中國文藝心理學研究和教學中的強勢話語地位,造成了中國古代心理美學思想在西方強大理論體系的壓迫下難以顯示出自己應有的理論價值。正如王先霈所說:“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特別是有關藝術心理的思想,與西方迥然有別;而我們的敘述和議論卻不能不以現代心理學的理論為參照和導引,這里顯然存在思考和表達的雙重困難。”要面對和解決這些困難,我們必須突破西方審美心理學理論體系對中國文藝心理學研究和教學的強勢影響,對于一直令人糾結的“中西”之爭,我們不妨借鑒上世紀三十年代朱光潛先生《文藝心理學》中開啟的文藝心理學研究的方法。朱光潛對西方美學理論的接受是建立在其深厚的傳統美學理論基礎之上的,他在對西方美學理論的介紹中融入了中國傳統美學的思維方式,結合了中國的藝術審美實踐經驗,創造性地打通了西方審美理論和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使之融會貫通,為中國現代美學研究中的中西理論結合問題做了開拓性的探索,成為我們今天建構新的文藝心理學教學體系中“中西古今”問題的重要參照。意大利威尼斯大學學者馬利奧•沙巴蒂尼曾經指出:朱光潛《文藝心理學》所以較多接受克羅齊美學的內容,主要是他從克羅齊美學中發現了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相契合的東西,尤其是適合道家美學精神的概念和理論。因而從根本上說,《文藝心理學》是移西方美學思想之“花”,接中國傳統道家文藝思想之“木”。朱光潛的“移花接木”之法不僅重視中西方理論的交融、嫁接,更給我們指出了這種融合的前提是把西方美學理論的“花”嫁接在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之“木”上,其根本和立足點在于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朱光潛在中西美學思想的融合中所提出的“移花接木”之法為我們今天的文藝心理學研究和教學體系的建構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思路,那就是,在中國文藝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中應該以中國傳統美學精神為底蘊,立足本國的文化傳統,堅守文藝心理學理論的“民族性”,以“為我所用”的實用主義學術立場來接受和消化西方審美心理學理論。正如劉偉林教授指出的:研究西方美學,是要以中國美學作為參照系的,只有這樣,才能使西方美學為我所用;反之,如果懂得多一點西方美學,又會促進對中國美學的研究并使之不斷深化。“移花接木”之法不僅可以把中國古代心理美學中諸多直覺感悟式的理論思想與西方較為系統理性的審美心理學理論交融互補;同時也可以讓西方審美心理學理論和中國傳統心理美學思想在中國當下的審美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充分體現這些理論思想的現實意義。“移花接木”之法為我們建構跨越不同文化的、具有普適性的文藝心理學研究和教學理論體系提供了思路。
三、促進中國古代心理美學的現代轉型,加強文藝心理學教學的“當下性”和“實踐性”
文藝心理學教學是以文藝創作和文藝鑒賞過程中涉及的主體心理現象和規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我們的教學目的是要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文藝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了解一些文藝心理學流派的主要觀點,能掌握和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去解讀文藝作品,評論文藝創作心理現象,進一步提高分析、評價文學作品和文藝創作現象的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整理和發掘中國古代心理美學思想以及引進西方審美心理學理論都不是最終目的,文藝心理學的教學只有在轉向現實的審美活動和審美現象的過程中才能展現理論的現實意義和生命力。在文藝心理學的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僅僅運用中外文藝史上的一些經典事例和大家言論來確保理論的高度和說服力,卻削弱了理論的親和力和現實價值。審美主體的審美心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生活和時代的發展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加強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在文藝心理學教學中的地位,需要引導學生們積極有效地把這些文藝心理學的理論知識轉向當下中國的藝術創作和審美實踐,讓這些理論思想能夠顯現出其實踐價值和現實意義。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審美心理學的研究逐漸涉及文化、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文藝心理學教學中的理論知識,特別是中國古代心理美學思想在闡釋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審美心理問題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這也使得傾心于當下流行的文學作品、網絡創作和影視媒體的學生們面對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感到敬畏和冷漠,文藝心理學教學的這種窘境亟需得到正視和解決。因此,我們要確立新的文藝心理學教學體系,要充分發揮文藝心理學理論對當下審美實踐的指導作用,理論教學不能離開具體的文藝創作和文藝現象,更不能脫離當下的審美實踐,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文藝心理學理論知識關注自己身邊的文化熱點有助于激發學生理論學習的興趣。調整文藝心理學教學轉向當下的審美實踐,就要在文藝心理學的教學中積極促進中國古代心理美學“現代轉型”和加強理論研究和教學的“當下性”“實踐性”。在文藝心理學的教學中加強中國傳統心理美學的“現代轉型”,就是要站在新的歷史高度,從當代現實生活以及審美和藝術實踐需要出發,對中國傳統心理美學思想中散見于諸多領域的各種學說、概念、范疇進行抽取整合,對之進行重新審視和創造性闡釋,使其能與當代中國的審美實踐相結合和對話,加強理論的“當下性”和“實踐性”,展示其在今天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我們要努力在教學中把中國傳統古代心理美學思想的精華與當代中國的各種美學現象和藝術實踐相融合,讓學生們認識到中國傳統心理美學思想的價值,讓中國具有民族特色的古代傳統心理美學思想成為現代文藝心理學教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四、總結
總之,在高校文藝心理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立足本土文化,重視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在文藝心理學教學實踐中的價值,打破西方理論對教學理論體系的控制,提高學生對于中國古代心理美學思想的認識和理解水平,使傳統心理美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當代意義。我們應以闡釋當下審美實踐為目標融匯中西古今,努力加強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站在“實用主義”的立場,對中國古代傳統心理美學思想進行創造性闡釋和重新評價,實現傳統心理美學的“現代轉型”,建構有中國特色的文藝心理學教學體系。
作者:王偉 單位: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