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巧用咨詢助長條件,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1.以熱情促激情,活躍課堂氣氛
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情緒不夠穩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在課堂上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對學生情緒的影響巨大,要使課堂氣氛和諧寬松,教師要將自己的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水平,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適時表露情感,推動學生參與。一次課前,我覺得自己身體不適,精神狀態不佳。想到“我們的精神狀態直接影響到我們能帶給學生怎么樣的教育”,便決定換個狀態。我微笑地走進教室,看到學生期待的眼神,我似乎重新煥發了活力。當我將自己精心備好的課傾心與他們分享時,我驚喜地發現學生也很投入。課后,學生便圍上來,“老師,你今天有什么喜事啊?”“老師,希望以后的課都能這么上!”這以后,每次課前我都會“照鏡子”,對自己微笑,調整自己的情緒,所以學生們都稱我為“愛笑的林老師”。
2.以共情促理解,幫助學生表達情緒
共情是指設身處地地去體會當事人的內心感受,達到對當事人內心世界的心領神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觀察事物,體會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理解學生,產生師生互動的“幸福流”。一次語文課,班長和同桌講話,我認為她身為班長沒有以身作則,就只點了她的名字。課后我發現她在跟我鬧情緒,就找她來交流。一開始她站在離我一臂遠的地方,不看我,不說話。我站在她的角度考慮,也覺得很委屈,便走上前去,把手輕輕放在她的肩上,問“是不是覺得委屈了?”她一聽,眼淚就流下來了。“我覺得你一直都很優秀,所以就對你要求嚴格了點,你覺得委屈是自然的。但是你是班長,就要以身作則啊。”我表達了我的看法,她情緒稍稍緩和,可還是很低落。“可是班主任不這么認為”一聽才知道,原來她連續兩三次因為課堂紀律問題被班主任批評。她以為老師都不喜歡她了。中學生的情緒容易波動,也很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她表達了自己的委屈與傷心的情緒,我耐心感受、傾聽交流,這以后,她變得更加信任我,課堂紀律也好多了。
3.以積極關注激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積極關注指咨詢師不以評價的態度對待當事人,不依據當事人行為的好壞來決定怎么對待當事人,無條件地從整體上接納對方。教師不應讓學生行為的好壞影響自己的態度,要堅信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關注每位學生的優點,運用積極關注使學生感到被信任,激發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需求,幫助學生發現自身潛能,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小A在小學時被稱為學校“四大金剛”之一,上課愛接嘴,課后經常不交作業。進一步了解后,我發現他非常誠實,即使只做幾道題交上來,也從不抄襲。他渴望關注,所以才會以接嘴等方式來吸引老師和同學的注意。我專門和他談話,肯定他的閃光點,并在課堂上表揚他的誠實行為。情況有所好轉。但小學的經歷使他在學習上產生了習得性無助,接嘴行為時有反復。我和他深入交流,請他進行“自我紅色轟炸”(找自己的優點),他一個勁地回答“我沒有優點”。我先讓他去請同學幫他找優點,然后我又幫他找,他雖然還是不承認,但我從他的眼睛里看到了閃光。經過幾次這樣的鼓勵,他的接嘴行為減少了,語文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很多,自信心不斷增強。
4.以尊重喚醒自尊,激發學生自我價值感
尊重是愛的別稱,是建構師生關系的奠基石。尊重學生,意味著尊重學生的價值和尊嚴,呵護他們敏感而脆弱的心靈,引導他們積極健康地成長。愛學生,尊重學生,能換來學生對老師的愛與尊重,進而遷移到對其所帶學科的喜愛。小B語文成績一直不好,犯了錯誤后總喜歡找借口,導致班上學生都不是很喜歡他。在班級誦讀比賽中,沒人愿意和他同組。了解情況后,我嘗試邀請他和我同組,他同意了,在誦讀指導時,態度很認真,練習的效果較好。指導完后,我們討論分角色,說是同組,其實主要是他朗誦,我在齊讀的地方配上三句話,確定他的主體性。我說,“這次表現關鍵看你,你是主角,我是配角。”在比賽中,他竟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后來,他被廣播站同學邀請去廣播站播音,并參加學校的文藝匯演。被尊重的感覺和成功的體驗,讓他變得越來越有自信了。
5.綜合運用助長條件,個別輔導促關系
由于性格、家庭環境的不同,學生的心理素質存在差異,部分學生需要教師通過個別輔導,對其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幫助。在語文課上,筆者會悉心觀察,通過學生課堂上的表現來解讀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比如:有的學生課下活潑,上課不喜歡發言,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也結結巴巴,說不上幾句話就滿臉通紅,那他可能缺乏自信;有的學生情緒低落,苦著臉,心不在焉,他可能有什么心事;有的學生一聽到問題就喜歡喊出答案,他思維較快,但想法往往不深刻通過這些,筆者了解到學生的心理特征,對于需要輔導的學生及時關注交流。如七年級初,看到一學生站在走廊上,情緒低落,便走近她,隨意交流,原來是想念小學的老師和同學。剛進入初中,學生對于環境、學習、師生的變化不適應是正常的,了解到不適應的正常性后,她終于舒了一口氣。此外,對于班級中出現的考前焦慮情況進行疏導,并指導學生進行放松訓練。漸漸地,學生變得越來越信賴我,會主動找我傾訴心事。
二、智用心理規律,優化語文教學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符合學生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以“趣”為橋梁,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心理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對象有興趣時,大腦中有關學習的神經細胞處于高度興奮狀態,而無關學習的則處于抑制狀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教學中,我會根據課文內容,盡量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因素,通過以疑激趣、以玩激趣、情景激趣等方式,調動起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如每堂課開始,我會創設問題情境,增強學習的內部動機。如學習《春》前欣賞有關春季的圖片;學習《我的母親》之前,欣賞《天亮了》MV,等等。此外,結合多種形式激發興趣。學習《丑小鴨》《羚羊木雕》等課文時,讓學生表演課本劇,讓他們從整體上了解人物的情感、性格等。如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性活動“探索月球奧秘”“黃河,母親河”“蓮文化”等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運用體驗式教學,促進學生理解學習
初中生自我意識快速增長,自尊心、主動性、求知欲大大提高,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對學生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他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手段讓學生參與體驗。如在學習《湖心亭看雪》時,我讓學生用動作手勢體驗“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朦朧廣漠,做“擁”的動作體驗當時環境之冷;在《滿井游記》中,用手的舒展體驗柳條將舒未舒的感覺;繪畫《童趣》中各個畫面讓學生能更真實地體驗當時的感受。此外,充分發掘現實生活中的語文課程資源,讓學生把語文學習的觸角由課內伸向課外,從校園延伸到社會、自然。現在的學生生活體驗不夠,寫作文缺乏素材,缺少情感。自七年級以來,我先后布置了“我為家里出份力”“找錯別字”“采訪父母的童年”“我與春天有個約會”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家務、調查、訪談、觀察、攝影等各項活動中,有更多的機會體驗生活。豐富的形式總能讓學生情緒高漲,求知欲望得到滿足。
3.滲透思維導圖,促進學生聯系識記
思維導圖模擬大腦連接和加工信息的方式,是將思想圖像化的技巧,也是將知識結構圖像化的過程。它建立起的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對課程進行資源整合,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緊密、科學有效。除了上課專門介紹思維導圖外,幾乎每次備課,我都會仔細思考,將板書設計為思維導圖形式(有時是普通層級圖),將課文的內容都涵蓋在里面,對知識點較多的課文,讓學生重新畫出思維導圖,復習課文;或讓學生直接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該課的思維導圖,促進了學生的聯系識記,有效地提升了教學效率,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4.活用記憶曲線,促使學生科學復習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識記后的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遺忘逐漸緩慢,到了一定時間幾乎不再遺忘。按照這一規律,在復習語文知識點時,對于同一內容,我會安排多次復習機會:講課當時安排學生完成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課堂講練;學生當天整理筆記、做作業;下一次課開始時的作業講評;每周的周周清;單元測試;期中(或期末)考試及其講評。分散復習使再記憶趕在遺忘之前,鞏固了記憶。根據系列位置效應可知,在學習過程中,開頭和結尾階段的學習效果最好。因此,課上,筆者會把重要的記憶內容安排在開頭和結尾。在一節課的前幾分鐘復習上次課的知識要點,糾正上一次作業的錯誤;在結束前的幾分鐘小結當堂課的主要內容和注意事項。同時指導學生用好一天中的開頭和結尾階段(即早讀課和睡前),學會科學復習。
5.給予多元評價,發揮激勵功能
行為主義認為,強化能促進行為的產生。評價則是強化的一種方式。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采取多元評價,不以學習成績為唯一標準,使更多的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閃光點并體驗到成功,增強自我效能感,不斷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心理學認為一切存在都有其道理。因此,我采取“無過原則”,即在語文課堂上的回答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只有好與更好。每個人的理解力不同,對事物的領悟也不同,只要付出了努力,只要比照自己的過去有進步,只要有不斷進步的愿望,都應該給予肯定,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如上《泥人張》時,提問如何理解“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那些話在他手里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一潛能生回答,表示泥人張大人不記小人過。原來他聯系下文“泥人只有核桃大小”進行分析的,雖和我的預設不一樣,但足見他進行了思考。我便表揚,“真有見地,老師都沒有想到!”
6.引導學生正確歸因,重新激發斗志
在學校生活中,學生如何給自己的學習成績歸因,將影響他感到快樂和自豪的程度,還決定他將付出多大的努力來學習。如果一個學生將自己成績不好歸因為“不夠努力”,他就會更加努力;若歸結于自己缺乏能力,則會產生沮喪、無助和冷漠,自我放棄。小D的口頭禪是“我很笨的”,他認為自己學習很努力(其實只努力了一兩個星期),成績卻總不見提高,就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甚至有意違反校紀校規,以贏得別人的注意。我找他耐心交流,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努力程度,幫助他找到失敗的真正原因,并肯定他的能力,讓他有重新開始的斗志。
7.借助行為契約,讓潛能生愛上閱讀
行為契約指對特定行為完成與特定獎勵物的獲得與發放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約定。這種方法可以用于改善個體的學習習慣和學業成績、生活作息習慣等等。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根據行為契約理論,筆者選取班級中的8個語文“潛能生”,和他們簽訂“閱讀合同”(被他們稱為“鬼神契約”),確定了閱讀要求和獎懲方式,循序漸進,豐富閱讀資源,并進行及時的反饋評價。一個多學期以來,“鬼神契約”讓這群“鬼孩子”愛上了閱讀,行為習慣和學習興趣有了明顯的提高。此外,我還借助行為契約,和他們一起制定《快樂成長手冊》,針對他們的語文課堂表現、作業完成及訂正情況等設立分數等級,每天一加分,每周一總結一小獎,每學期一大獎,效果較好。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切感受到學生對我的信任,感受到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熱情。我所帶的兩個班語文成績優異,且學生樂于學習語文。在問卷中學生普遍反映“語文課歡快、活躍、輕松,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動較多,上課氣氛好。”“上語文課不僅快樂,且愿意上,愿意聽。”“能加入活躍氣氛的小活動,很喜歡。”“老師,我一直很喜歡你的講課方法,讓我們的腦子動起來,不會只讓我們做筆記、做筆記。你的語文課很生動活潑。”總之,語文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心理學。只要我們在思想上重視,在實踐中聯系,就可以讓語文教學如虎添翼,既能讓學生收獲成功,也能為自己的教育事業贏得一片晴空。
作者:林紅麗 單位:浙江省麗水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