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心理教育融合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心理教育是心理老師有目的地培養教育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心理調節機能,深入地開發心理潛能,切實提高心理素質的一種活動。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大學生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觀念,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陶冶道德情操。上述二者都屬于精神領域的工作,都是通過對心理或思想的解構與重塑促進人的健康和全面發展,二者有著很多的共同性,在我國很多高校,已經將二者很好地融合了起來,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心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結合,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結合,可以使我們能充分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等關于人的需要、動機、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的理論觀察人的心理,可以幫助我們把握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動態,從而在心理層面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科學性。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是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們首先要弄清大學生在想什么,在干什么,要弄清大學生最真實的思想、情緒和要求,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也是必需條件。否則,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無源之水,沒有什么針對性,無法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無法深入大學生的靈魂,效果也不會很好。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能夠充分成功地運用心理學,特別是心理學關于大學生的興趣、能力、性格、氣質等,這將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和現實可能。第二,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融合,將有利于為心理教育的發展提供很好的方向性支持。我們知道,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心理素質、發揮心理潛能,同時維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決大學生在思想領域、政治領域和道德領域存在的問題,使提升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實際上相輔相成,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常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凈化心靈并提高心理健康素養。而良好的心理教育和引導,可以在心理和靈魂深處打造人的精神,提升人的思想水平。在這一關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細致的滲透,將為心理教育提供導向性的路徑,從而為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提供平臺。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教育融合教育之路徑
實際上,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有優缺點,同時也可以互補,給予受教育者即當代大學生以全面的幫助和指導,我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探索兩者融合教育的路徑。
首先,在大學課堂教學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內容,并進行科學的引導與教育。根據、教育部及有關規定要求,要在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中,科學合理地安排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要把教學理論與大學生非常需要的一些實際問題以及面臨的心理困境很好地結合起來分析,用大量生動的社會實例來介入到兩者的融合教育中,使思想道德修養課更能貼近大學生的心理實際。
第二,將心理健康教育適度地滲透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我國長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實際中,一些看上去是思想意識甚至是道德品質的問題,但實際上其它是由心理障礙引起的。如果教育工作者不找到問題的根源,而盲目地教學,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用堅定的馬克想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去教授學生,教育他們關心國家大事,提高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洞察力,堅持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同時,還要在教材、教學方式和教育內容等方面,加強對對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讓大學生來接受系統的心理學和心理咨詢知識與技術方面的專業的培訓。在高校的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師要有意識地針對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啟發和引導,要讓大學生的心靈受到凈化和引導,打造大學生健康的心理,創造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的心理條件。
第三,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度地開展有益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課堂、校外課堂。大學要鼓勵和支持成立心理教育方面的社團組織,要與醫院等機構合作,成為心理咨詢小組,請校外心理專家到校授課,要加強大學生的心理教育重要性的教育,提高他們對心理教育認識和感受的重要性的認識和體會,加深對心理知識的理解,切實地解決一些在生活學習中產生的心理困惑,達到自助助人的目的。
第四,要打造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者隊伍。目前的現實是,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些滯后,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專業人員不多,在許多高校,往往是找一些政工來教育大學生,但這些政工實際上對心理專業教育知識一知半解,這對大學生實際上是一種誤導,也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深入、不具體、不靈活,難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心理專業教育工作者的培養,要經常性地舉辦面對系部書記、輔導員、班主任及學生處等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培訓,讓他們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真正提高他們的心理教育能力。同時,要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教育工作者經常性地走在一起,相互交流情況,互相彌補不足,通過集體備課、相互觀摩,開展心理咨詢案例分析等,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促進和相互融合。
第五,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在校大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事實已經證明,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咨詢或心理教育的方式一定要多樣、多元化、興趣化。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組織可以通過個別性咨詢、團體性輔導、心理訓練、電話咨詢、網絡咨詢、面對面式咨詢以及課堂式專業教育等多種形式進行。要知道,在高校,心理咨詢和教育與醫院的心理咨詢是有區別的。一般情況下,醫院的心理咨詢測重于有心理疾病的人,而作為高校,他所面對的大多數是健康的人群,更要注重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更注重于教育,在預防,即解決大學生在成長中發展中不同階級產生的或面臨的各種沖突,促進其心理矛盾得到解決,幫助大學生改造自身人格以及世界觀和人生觀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點,幫助大學生塑造和發展適應知識經濟社會需要的健康人格模式,以促使大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得到和諧的發展,從而改善其社會適應能力,更有效地實現人生價值,全面提高人才質量和素質。
第六,在心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體手段上要實現有機結合。做為研究人特別是研究大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及思想活動規律的心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法上和途徑上有很多相通或共同之處,可以相互借鑒互相利用。比如,要改進過去心理咨詢坐等大學生上門的傳統做法,要主動地、公開地、廣泛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心理引導。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可以采用公開陽光的課堂教學、專題講座以及利用大學校內的廣播、電視、報刊、校報、網絡等媒體,多渠道、多形式、多種類、多途徑地正面宣傳和指導,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強其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切切實實地提高他們的情商。與此同時,要很好地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唯物辯證法、矛盾分析法等哲學方式,對心理教育和咨詢進行實際性的指導和把握。此外,在新時期,特別是新技術特別發達的時代,心理咨詢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可充分通過網絡來進行教育。現代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甚至生活方式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出現了諸如“網絡上癮癥”、“網絡孤獨癥”等不良現象,對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很多不利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通過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與大學生進行網上交流、網上傾聽、網上教育,真正地傾聽大學生的心聲和訴求,對大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以及情感中遇到的現實問題進行合理地疏導,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釋疑解惑。可以在網絡上與大學生共同探討人生的理想信念、處世態度和做人道理,通過互相切磋,思想交流,使得大學生明辨是非、提高覺悟。在我國很多高校,都通過網絡論壇、QQ、博客、微博等形式,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與心理教育,達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大學生的歡迎和支持。
三、結語
在高校擴招、網絡技術突飛猛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滯后、大學生心理和思想空前活躍等復雜形勢面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勇于創新,采取有針對性的受大學生歡迎的新形式和新途徑,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相融合的良好模式,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