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研究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采用文獻計量學和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對中國知網的224篇“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文獻進行梳理,從而探析其課程教學研究的現狀和熱點領域。結果表明:(1)文獻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但文獻增長并不穩定,2014年最多。研究文獻主要發表在一般刊物上,研究主題以教學方法為主,大部分研究缺乏項目資助;(2)關鍵詞分析顯示當前研究涉及“教學改革”“教學”“醫學生”和“教學方法”等較多,熱點領域則集中在“教學對象”“教學改革”和“教學方法”等方面。
關鍵詞: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研究;文獻計量學;知識圖譜
“醫學心理學”是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知識運用于醫學領域,著重于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及規律的一門交叉科學[1]。伴隨著傳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已逐步融入醫學生的知識體系中。而醫學發展的新趨勢也對整個醫學教育提出了新挑戰,加強“醫學心理學”教育成為了共識。全國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的召開,更進一步突出了醫學的社會性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廣泛性,即更注重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方方面面的整體健康[2]。因此拓展醫學生的臨床思維和視野,培養醫學生有效掌握從事臨床工作和醫學服務所必需的心理學技能成為了醫學教育的必然取向。為此,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前后開始逐步將“醫學心理學”納入高等醫學教育的知識結構中。1979年,原北京醫學院首先開設“醫學心理學”課程;1987年衛生部醫學專業基礎教材編寫工作會議將“醫學心理學”列入醫學生的36門必修課[3]?!吨袊究漆t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2016年)》中,則進一步明確將“醫學心理學”作為人文社會科學與行為科學,強調必須覆蓋在醫學教育的整個課程計劃中[4]。另一方面,學者也對課程教學進行了總結,認為“醫學心理學”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課程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5-6]。“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研究現狀如何,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與Citespace可視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既往研究文獻進行梳理,探索“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研究現狀、發展趨勢和熱點領域。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來源
以中國知網(CNKI)為平臺,以“醫學心理學”“課程”和“教學”等為主題對2022年以前的文獻進行檢索。檢索到的文獻進行人工篩選,刪除院校簡介、會議介紹等非學術文獻,獲得有效文獻224篇。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共詞分析軟件BICOMB2.01、陳超美教授開發的可視化軟件Citespace6.1和統計軟件SPSS21.0對文獻數據進行分析。
(三)研究過程
將224條有效文獻題錄分別以Notefirst和Refworks格式導出。前者用于Bicomb共詞分析,以便提取出發表年代、期刊、作者單位等信息,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運用SPSS21.0數據進行卡方檢驗;后者用Citespace6.1進行可視化分析,用以獲得高頻詞詞頻和熱點領域圖譜。
二、結果與分析
(一)“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1.發表年代分析?!搬t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研究始于1984年,從1984年到2021年間文獻數量增長并不穩定,總體上呈現出上升趨勢。2002年(8篇)和2010年(12篇)出現了突增點,在2014年達到最高點,該年發表文獻17篇,見圖1。2.期刊級別分布。分析結果顯示,以“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為主題的研究在期刊級別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主要發表在一般性刊物上,共160篇,約占71.4%。3.作者單位分布。研究結果顯示,作者單位分布方面受課程自身影響較為明顯,主要集中在各類醫學院校,約占69.6%,與其他單位分布的數量差異顯著(P<0.001)。4.研究主題分布。參照已有相關研究[7],將研究主題分為課程性質特征、教學觀念理念、教學目標原則、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法手段、教學效果反饋和綜合性研究等方面。結果表明,研究主題存在顯著差異(P<0.001),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方法手段方面,共有93篇文獻,約占41.5%。5.項目資助分析文獻計量研究顯示,約有55.8%的研究未得到任何形式的項目資助,高級別的項目資助則更少,各類資助分布之間具有顯著差異(P<0.001)。
(二)“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的可視化分析
1.關鍵詞的詞頻分析關鍵詞進行詞頻分析結果顯示,224篇文獻共有關鍵詞220個,關鍵詞的總頻次為415次,前20個高頻關鍵詞的總頻次為168次,約占總頻次的40.48%,見表1。排在前10位的關鍵詞分別為:教學(22)、教學改革(21)、醫學生(21)、教學方法(19)、教學模式(13)、教育(8)、應用(7)、教學效果(6)、心理學(6)、建構主義(6)。這一結果初步揭示了當前“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研究的概況,即主要涉及課程教學(改革)、具體教學方法模式以及教育應用、教學效果等方面,關鍵詞圖譜也證實了這一結果(見圖2),其中出現頻次越高則圖譜中顯示的圓圈越大。2.研究的熱點領域分析。用Citespace軟件對上述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結果見圖3。其中模板值Modularity(Q值)為0.75,平均輪廓值Silhouette(S值)為0.94。根據相應標準,Q值的范圍是0~1,Q>0.3就意味著劃分出來的結構是顯著的;當S值在0.5以上,則聚類一般認為是合理的[8]。可見,“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研究聚類分析結果顯著。對研究熱點領域的前5類分析表明:種類#0“醫學生”為最大類(25篇),高相似度重點關鍵詞(TopTerms)有醫學生、新醫學模式、醫學院校等,S值為0.98;種類#1“教學改革”為第二類(21篇),重點詞包括教學改革、網絡教學、學習主體等,S值為0.86;種類#2“醫學”,是第三類(20篇),重點詞有醫學、教育、本科等,S值為0.96;種類#3為“教學”,為第四類(20篇),包括教學、醫學心理、改革等關鍵詞,S值為0.96;種類#4“教學方法”,是第五類(19),重點詞包括教學方法、教師素質、教學內容等,S值為0.88??梢?,研究熱點主要聚焦在教學對象、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等。
三、總結與啟示
“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相關文獻文獻計量學和可視化分析,初步梳理出了“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研究的現狀。從結果可以發現,隨著國家對醫學教育改革和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日益重視,尤其是《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01年)、《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2009年)等文件相繼頒布之后,將醫學心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與行為科學的內容融入醫學專業教學中越發突出。重視醫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從而更好地適應科技與臨床醫學發展、社會和醫療衛生的需求以及不斷變化的人口和文化環境的需要。此后,對“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的重視逐步顯現,并分別在2002年和2010年出現了相關研究文獻的突增。研究者們對“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所涉及的方法手段、教學理念、教學效果、課程屬性、內容體系以及綜合研究等方面內容展開了各自的探索,其中相當一部分研究還得到了各類項目的資助。Citespace可視化分析發現,在眾多關鍵詞中,排在前10位的高頻關鍵詞依次為“教學”“教學改革”“醫學生”“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育”“應用”“教學效果”“心理學”和“建構主義”,這也基本上概括出了當前“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研究所涉及的內容框架。在研究熱點領域的分析中,結果進一步顯示了“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研究主要集中在面向醫學生的“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各類教學實踐、多種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理念等幾大方面。另一方面,研究同樣顯示出“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研究尚有一些不足之處,如研究力度、研究質量、研究主題、研究方法等存在局限。有鑒于此,對“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研究質量的提升,需要從多方面予以優化。不僅要注重課程內在的系統性,還要注意課程教學的實效性;不僅要研究具體的教學方法手段,還要能夠緊隨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拓展豐富的研究主題;不僅要立足于問題,還要立足于課題申報,開展多學科、多方法的交叉研究;不僅要立足于課程教學,還要注重實訓、實踐和實證,共同促進“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張俊杰 劉婷 陳艷玲 汪海彬 張凌艷 單位:安徽中醫藥大學心理咨詢中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務處 黃山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阜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