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認知心理學視唱練耳教學方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現代高校音樂教學體系中,視唱練耳課程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音樂教學的基礎專業課程,為學生開展其它專業課程學習以及強化自身的音樂綜合素養等提供有力支持。音樂認知心理學涉及了音樂心理學以及認知心理學兩個部分,與高校視唱練耳教學具有密切的關聯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現象的認知,強化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改善高校視唱練耳教學效果。
關鍵詞:音樂認知心理學;高校;視唱練耳
引言
在現代高校視唱練耳教學開展過程中,首先必須要從培養學生的音響辨別能力,在知識學習與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步領會音樂中所蘊含的內涵與精神,通過循序漸進的過程確保聽覺訓練獲得較好的效果,而這種從基礎向高層躍進的過程必然和學生的音樂認知心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單單從認知心理學層面來看,涉及音樂心理學以及認知心理學兩大領域,本質上是一種融合性學科,是對音樂聽覺生理的現象以及聲樂認知組織等的反應,很好的解答為什么同一個音樂作品帶給人的感受是千差萬別的。通過相關研究表明,高校大學生的音樂認知心理和視唱練耳教學效果有著必然的聯系,然而大學生在掌握視唱練耳教學內容時,在音樂認知心理學方面還不成熟,影響了學生視唱練耳水平的提升。
1音樂認知心理概述
音樂認知心理是心理學中的一種,而音樂認知心理學本質上是音樂心理學與認知心理學結合的成果。[1]需要注意的是,音樂認知心理學重點探索大眾的記憶以及認知,在開展音樂認知研究工作時,還需要針對學生的思考水平以及實踐經驗等方面進行細致的探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精準了解學生的音樂整體水平,更加有效的強化學生的音樂認知水平。人們在獲取音樂內涵與思想時,除了基于聽覺感受以外,也和人們對世界的綜合認知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同樣的音樂曲目,每個人欣賞后的感受多種多樣,這是因為不同的人對音樂現象的認知水平有著較大的區別。
2基于音樂認知心理學的視唱練耳教學方式
許多音樂認知心理學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一般認知心理學基礎上的,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針對音樂知覺方面的研究融入了更多的認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與成果。認知心理學大師研究出的理論,主要是依托于心理的構造以及過程,[2]和一般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路徑具有較大的相似性,音樂認知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方式也是以聽知覺的生理構造為載體的,再深入探究樂音的思想,之后是音樂記憶,將各個記憶因素整合為音樂意象,從而實現音樂審美的目的。[3]根據圖1中可以看出,認知心理學的系統架構和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內容規劃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因此,現有的許多關于一般心理學以及認知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能夠很好的應用到視唱練耳教學理論研究工作中。第一,從生理方面入手,首當其沖的就是要研究人體聽知覺器官的生理高度。利用這些研究成果來審視高校開展的視唱練耳教學內容規劃能否滿足人的聽覺特征,當設置的內容過于深奧,已經超越了人們的極限水平,或者安排的訓練項目中包含的音樂層次非常多,聲音嘈雜無序,和一般音樂規律產生本質上的區別,這樣的訓練第二,探索人對音樂的注意與思想。這方面的研究重點表現在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怎樣合理分配注意力、怎樣強化人的聽覺意識、人的聽知覺水平有無方法進一步突破、突破是通過人的生理訓練還是通過提高音樂創建能力來實現等等。[5]因為音樂的情感與思想是利用聽覺傳達的,產生的記憶模型與一般心理學的統合記憶有著較大的區別,重點開展音樂記憶模型研究工作,尤其是針對聽覺、視覺以及觸覺等多種感知的融合,有助于促進一般心理學研究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第三,對音樂的整體認知,在音樂完型水平的基礎上向審美高度躍進的練習,換言之就是人的整體樂感的訓練以及探索,是高校開展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終極目標,同時也是音樂認知探索工作的終極課題。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視唱練耳學科教學已經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考核評估體系以及練習項目,盡管如此音樂認知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對其教學改革的順利開展仍然具有良好的指導價值。以實際教學案例為基礎進行論證,如圖2所示。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基于認知心理學的系統架構,通過下列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首先,在中音區間范圍內獨立的識別出一個和弦。這種訓練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體現出的價值也不同,有助于提高一些經常進行聽覺練習學生的專業水平,而對于聽覺基礎水平較低的學生,往往只能夠聽出來第二個大三和弦,但是對于其余的非三度疊置和弦則難以辨別,訓練意義不明顯。其次,在極限音區范疇內進行聽辯訓練。這種的訓練方式總體意義不大,這是因為極限音區已經不在正常人聽覺分辨的范圍內,即便是一些接受過系統聽覺訓練的學生,也很難精準的分辨出來。再次,從小字組至小字二組區間內涵蓋比較容易的節奏連續彈奏,這個練習部分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輕易的識別出來。最后,在完成上述三個環節教學項目后,老師可以基于人文習性以及審美視域兩個方面引導學生積極探索項目三中的音樂動機。先依照三連音的形態特征,可以推斷出其主要產生在儀式性場所中,比如說瓦格納《婚禮大合唱》的引子,可以得出音樂的動機是建立在這種音型的基礎上。從儀式性音樂的特征出發,繼續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豐富想象力,遐想鋼管樂器的效果,這是由于這類樂器聲音洪亮,音色劃分明確。[6]從曲目構造層面審視,這種形式的音樂一般是作為音樂的引子,并依照具體情況進行多次重復。將該動機完善,能夠得到兩種效果,分別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通過上述這種有針對性的、系統性的音樂聽覺練習,學生的音樂聽覺水平可以從單一的識別一個音響,逐步提升到全面的、有意識性的聽覺,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對音樂的識別與控制水平。此外,通過開展這種教學方式,還能夠實現各種目的的教學研究。比如說可以針對各個專業學生的聽覺特征進行調查與統計等。
3結語
隨著現代音樂領域的不斷發展,音樂人才綜合水平也是越來越高,在高校音樂教育事業中,尤其是視唱練耳教學,教育專家、老師等必須要重點解決不同專業、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音樂水平提升問題。促進音樂認知心理學與視唱練耳教學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兩者共同發展,確保高校培養出的音樂人才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參考文獻
[1]趙小平.高校樂理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評《樂理與視唱練耳》[J].領導科學,2020(08):129.
[2]潘威.人工智能時代高校音樂教學的境遇與因應——以視唱練耳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2020,36(02):59-63.
[3]范建明.“六字”與“三規”——若干視唱練耳教學策略問題的探討[J].中國音樂,2014(01):221-224.
[4]李杰,鄭玉章.音樂意象認知研究綜述——基于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的視角[J].音樂創作,2011(01):174-176.
[5]梁虹.從內化感知到外化呈現——音樂認知心理學視閾下的鋼琴即興伴奏教學[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7,36(02):100-104.
[6]羅麗.美育視閾下的視唱練耳與音樂審美心理的互滲研究[J].藝術百家,2011,27(S2):302-305.
作者:陳岳琴 單位:楚雄師范學院